修复后的千手千眼观音残像壁画。图片由新疆博物馆提供
文物修复师在修复壁画。图片由新疆博物馆提供
近日,“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揭晓,新疆博物馆参评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荣登“十佳”榜单。
近年来,这个项目的成果已先后在“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指尖旋舞 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等大展中亮相,让人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古代西域令人惊叹的佛教艺术成就。
如何让千疮百孔的千年壁画芳华重现?记者来到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采访了几位参与达玛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的文物修复师。
“一次抢救性修复”
“达玛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是一次抢救性修复。”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万洁说。
和田古称“于阗”,是古代西域地区佛教中心之一。达玛沟意为“佛法汇聚之地”。2000年至2010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达玛沟的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考古发现证明,这里曾是于阗佛国的佛教重镇。
“由于历经千余年,遭到自然以及人为破坏,这些珍贵的壁画普遍存在起甲、断裂、酥碱、裂隙、霉变等多种病害,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必须进行抢救性修复。”万洁介绍,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在敦煌研究院壁画修复专家的指导下,新疆博物馆开始对这批珍贵壁画展开修复。
为了把脆弱的壁画安全运到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考古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现场保护和加固。“一幅壁画碎成几块,考古工作者就打几个石膏包,运输时每块单独装箱。”文物修复师姚敏还清晰记得第一天开箱时的情景,“十几个人围着修复工作台,大家都对达玛沟壁画充满了期待,可是,看到的却是比千疮百孔更糟朽的壁画。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时间仿佛也凝滞了。当时有种伤感,更有一种沉沉的压力,觉得修复的任务好重,简直无从下手。”
“来自敦煌研究院的樊再轩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壁画修复师,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根据每块壁画的病害症状,给出不同的修复方案。”万洁说。
自制工具为壁画“焕肤”
修复壁画的第一步是“除尘”,有点像女生护肤前的“洁面”。
文物修复师先用洗耳球清除颜料翘起处背后的灰尘沙土,再用软毛笔清除壁画表面的浮尘,然后用自制的“迷你”竹片刀轻轻刮掉较厚的硬泥污。难以去除的泥污,要用棉签蘸酒精来清除。面对古老脆弱的壁画,修复师们感觉面对的是婴儿娇嫩的肌肤,每个步骤都极其轻柔。
接下来的环节可称为壁画“焕肤”。修复师要先对裸露的地仗层进行填补,接着对壁画进行回贴。回贴之前,要把脱落的壁画颜料层归位。“酥粉的颜料层比指甲盖还小,稍不小心就碎了。每次动手前,必须做大量准备,要熟悉画面的线条、轮廓、色彩、内容,这样归位时才能精准。”文物修复师梁江兵说。
回贴时用专业文物修复液沁润颜料层,使其和地仗层完全贴合,从而使画面更稳固,这是壁画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修复师们“自制”了几件简易好用的小工具。“我们买来十几个吸奶器,再插上医用注射器,这样可以恰到好处地给颜料层滴注修复液。”万洁介绍。
要让颜料层和填补过的地仗层完全贴合,还要经过精心加小心的按压。修复师们自制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棉包,大的如拳,小的只有拇指大小。“刚滴过修复液的颜料层还是湿润的,不能马上回贴。要稍等一会儿,才能垫上棉纸,用木质修复刀来回贴;最后再用棉包轻轻滚压3遍,这样会让壁画更平整。”梁江兵说。
十几道工序都必须准确无误
“严丝合缝”是壁画修复中的难题。达玛沟壁画上大多有细细的缝隙,修复时要用木质修复刀,一点一点“推”,让缝隙弥合。“手上的力道是成败的关键。用力稍稍重了,就是在破坏文物。这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手上,神经紧绷,满头大汗,让修复刀一丝一丝地移动。”梁江兵说,“修复壁画时,完全凭着手感在移动修复刀,这都是平时积累的经验在起作用。”
最后,一块块完成修复的壁画要进行拼接。《轮王说法壁画》碎裂成3块,最后成功地拼于一幅壁画中。“把每一块放到合适的位置,并非易事。壁画都已残缺,你要根据各部分的比例,想象它当时的样子。修复师中有学美术的,还要观察作品的风格。大家反反复复从不同角度来看,直到达成共识,才能完成最后的拼接。”万洁说。
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必须准确无误,才会让千年壁画芳华重绽。
姚敏说,保护修复达玛沟壁画项目持续了一年多,这期间所有人都忘了节假日。
在敦煌研究院8位专家的指导下,新疆博物馆圆满完成了“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该项目共修复完成壁画98块,修复面积34.14平方米,这些珍贵壁画文物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信息得以再现。
“这是我做壁画修复工作十几年来最难的一次,古代壁画的病害基本都遇到了。”梁江兵感叹。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建立起了全疆第一支馆藏壁画保护修复队伍,为新疆博物馆后期大体量的壁画保护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万洁骄傲地说。(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