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米兰球迷,全世界足球迷对萨基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一直都是历史最佳教练的热门之一,即使他的冠军数量并不惊人:1987年至1991年,萨基执教米兰的四年间,国内赛场只有一个联赛冠军和一座意大利超级杯入账。然而在这个时期米兰称霸欧洲,成为史上最有统治力的球队之一:球队在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年拿到欧冠冠军。其战术的先进性,更是对后世足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萨基的战术理念依然是很多教练心中的金科玉律。今天,闲人就带领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当初那支萨基版米兰的战术内容。

萨基入主米兰时并没有什么光鲜履历。他当时已经干了14年的教练,但工作履历全部发生在意大利低级别联赛。他率领的帕尔马确实差点创造2年连升两级的壮举,但他依然是世界足坛的边缘人。然而在意大利杯赛场上,他的球队用战术两次击败了米兰,让当时入主不久的贝卢斯科尼为之着迷。于是,1987-88赛季,萨基顶替了之前的卡佩罗,成为了球队的新任主教练。

如果选取萨基战术理念的关键词,那就是区域防守和高位压迫。萨基从来都不是传统链式防守的信徒。米兰第一任教父罗科凭借链式防守奠定了球队欧陆豪门的根基。但不得不说,意大利后卫很长一段时间都风评很差:他们踢法保守,而且动作粗野。日后意大利足球讽刺英格兰后卫是没技术的伐木工人,但这类评价,也曾经是意大利后卫的标签之一。

当时尚未成名的萨基是另一位伟大足球教父米歇尔斯的信徒。荷兰人1970年代的全攻全守是足球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创新,而萨基则将其进一步改革。按照萨基的说法,现代足球需要距离更短更紧密的站位。和绝大多数伟大教练不同,萨基从来都不是一名职业球员,年轻时代的他,更正式的职业应该是鞋店职员。然而,每当他人用此质疑萨基的时候,他那句经典回复就出现了:“我还真不知道当一位骑手之前,你还必须先当马。”

萨基入主米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球队的防守文化。球队不允许被动防守,而是要主动施压。这并不只是米兰后卫们的工作,必须从前锋做起,不能给对方后卫可以从容组织,控球的空间。球队的阵型是442,但所有球员都必须了解,他们是球队战术中的螺丝钉,他们必须依赖彼此。

上面这张图就是萨基压迫战术的基本原理,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压缩球场空间,形成紧密的包围圈,从后卫线到前锋线,间距不得超过25米。球队并不需要肌肉型莽汉,但球员都必须聪明且团结。球员不可能不失误,不过全队需要始终保持紧密站位,去切断对方任何有效的传球线路。

即使对于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萨基的新战术也需要时间去理解消化。在萨基之前,区域防守是什么,无人知晓。边卫后插上,边前卫内收,以及防守型后腰参与进攻的模式,不能说前无古人,至少对于当时的世界足坛都是新鲜事物。当时距离英格兰夺得世界杯已经过去了20年,但大多数球队的思维依然停留在诺比-斯蒂尔斯(英格兰防守型中场)模式上:防守中场的任务是什么?就是看到对方的10号带球过来,冲过去把他干翻即可。进攻,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也牵扯到当时足坛最为普遍的一种防守思维,那就是成功的防守等同于锁死对方的核心球员就行了。当球队面对贝利,马拉多纳,普拉蒂尼这样才华横溢的大师时,安置凶悍防守球员专门照顾是最常见的做法。然而萨基的区域防守概念就是要锁死对方全队,让他们没有带球空间,也没空间传球。

先从进攻端说起。意大利足球传统哲学中的自由人位置,是压在后防线最后的那个人,是球队最后的一张“网”(这就是著名的渔网理论:一张网也许会有漏网之鱼,但连环网就可能抓到最狡猾的鱼)。贝肯鲍尔这样的传奇自由人当然有,但在意大利足坛,自由人参与进攻组织的想法,当时是不存在的。萨基的米兰则是加强了后卫线对于进攻的参与度。米兰全盛时期的后卫线:塔索蒂,科斯塔库塔,巴雷西,和保罗-马尔蒂尼,需要承担更多的进攻任务,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队长巴雷西。他是伟大的领袖:负责指挥队友进行区域压迫,逼迫对手离开自己的甜点区,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球施压,以保证最快拿回球权。

在后卫夺回球权时,他们首选的出球目标是里杰卡尔德和安切洛蒂,当然多纳多尼和科隆博两位边前卫也是选项。但整体而言,中场的核心目标是两个:利用对方压迫持球人时所留下的空当,以及自身丢失球权后的区域反抢。

对球场侧翼的利用同样是萨基442的特色。这不单单是利用球场空间的问题,因为此做法并不是什么创举。恰恰相反,萨基之前足球的理念就是球员各司其职,站位相当死板:边前卫就是站在边路,边后卫也不需要插上参与进攻。但在萨基的米兰,多纳多尼和科隆博都是兼具边路攻击手和中前卫属性的全能中场,和黑天鹅,安胖两位中前卫的换位非常频繁。而且萨基战术中的核心词之一,边前卫内收,制造球场特定区域的人数优势,也在此得到了体现。

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对手都会无所适从。因为之前的足球就是分割球场的单对单角斗,很少见到米兰这种“不讲武德”的区域多人围抢。瓜迪奥拉梦三时期的巴萨其实也有这种影子(瓜帅的战术理念也有革新,例如边后卫内收,进一步加强中场人数优势),而萨基则是这种战术的开创者。此外,当边前卫内收后,球队的边后卫也有了前插的空间,尤其是马尔蒂尼的左路,逐渐成为了球队的进攻杀招之一。

进攻线的古利特和巴斯滕则是那个时代最恐怖的进攻组合。他们力量和技术兼备。因此即使米兰碰到中场硬骨头,后卫线的巴雷西和马尔蒂尼也可以直接去找两个荷兰人:他们都是顶尖的终结者,空中优势明显,速度,敏捷性也都是当时顶级。在米兰高压战术之下,他们会有大量的射门机会。

至于防守端,关键词除了高压之外,另外一个就是越位战术。对于萨基,越位战术并不是被动防守,而是重获球权再次反击的开始。因为,萨基的球队总是要求球队高站位,后防线其实距离门将相当远。如果不想被反噬,球队就必须有一个高明的后防指挥官。所幸的是,米兰有巴雷西:巴雷西是发号施令的那个人。他不断给队友发出指令,让后卫线四个人始终保持为整体的状态,在施压持球人的同时,也要保证任何可能的接球者都处在越位位置上。

在运用这一战术时,萨基反复灌输的思想就是防守不是往后跑,而是不断就地施压,减少对手进攻时的有效空间。而且当对手抱怨裁判时,往往就是最佳的反攻时机。按照萨基自己的话说,越位陷阱是进攻战术,是“击打对方进攻的最佳进攻”。

当然,肯定会有对手能够摆脱米兰的施压。而这个阶段的防守任务就是即刻后撤并重新组织防线。防守重点是中心区域,为此球队可以把边路让给对手,核心思路就是绝对封死对方传向禁区点球点区域的传球线路。中路的人员堆积会滞缓对手的推进速度,也给了本方重新组织的时间。米兰两位中前卫的作用同样非常突出。之前也说了,萨基的25米理论绝不允许球队三条线脱节,球队移动始终保持彼此接近并紧密的站位。因此,这两个人必须有充足的体力和覆盖范围。里杰卡尔德就不用说了。单说安切洛蒂,尽管当年身型看起来就已经不怎么标准,但他的高球商和勤勉都毋庸置疑,这都是他稳居那个时代意大利最优秀中场之一的核心原因。

区域防守,高位压迫,越位陷阱,边前卫内收/边后卫前插,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普通球迷都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但在差不多40年前,这些战术理念的产生无疑是革命性的,而能够真正运用这些战术的球队,在当时就是降维打击的存在。因此,萨基作为这个体系的创造者,也注定会是这项运动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教父之一。

举报/反馈

海外闲人

1.9万获赞 1935粉丝
米兰老球迷一枚,关注足球NBA分析。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体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