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扬州治建业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
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高邮、天长县以南)、安徽(霍山、庐江县以南)两省南部部分及浙江、江西、福建3省全部。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取扬州。平定江东后,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曹操控制的许县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赤壁之战后,与曹魏长期在长江、淮河一带对峙,双方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吴军皆未能攻克魏军守势,北进之路从未展开。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同年将都城从武昌迁往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新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晚年孙权在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而分裂,陆逊等重臣都受到牵连,使政局更加混乱。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改由幼子孙亮为太子。
孙权临终时以诸葛恪为辅政大臣,辅助太子孙亮。孙亮即位后,诸葛恪独揽军政,初期笼络民心,东兴之战胜利后颇有众望;但事后因轻敌征调2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围攻合肥新城久攻不下,最终大败而回,渐失民心。建兴二年冬(253年)为吴宗室孙峻所刺杀诸葛恪,并夷灭三族。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升任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诸军事,授予符节,封富春侯。五凤二年(255年),孙峻带兵与魏国于淮河一带交战获胜,魏将文钦投降。次年,孙峻派遣吕据等将领进攻魏国,但孙峻在战争期间病逝,死前将事托付给堂弟孙綝。后孙綝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不久又为孙休所杀。
元兴二年(265年),曹魏丞相司马昭灭蜀后病逝,其子司马炎接任,并在同年废魏帝自立,建立晋,遣使与吴讲和。然孙皓即位期间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吴国政局逐步混乱。
天纪三年(279年),司马炎下令六路晋军攻吴,势如破竹,吴军毫无抵抗之力。天纪四年(280年)三月十五日(公历5月1日)晋军兵临建业,吴主孙皓率太子孙瑾、鲁王孙虔等21人出城投降。
行政区划
孙吴时,据有东汉时期的丹阳郡、会稽郡、吴郡和豫章郡全部,及九江郡、庐江郡、广陵郡的一部分,其中九江郡、广陵郡为境上郡,建置不常。汉末置庐陵、新都、鄱阳、临川、彭泽、蕲春6郡及地位相当于郡级政区的毗陵典农校尉(赤乌以前称「吴郡西部都尉」),《建康实录》卷一记黄武元年扬州「所统一十四郡,一百四十八县」,14郡即上述所述的诸郡,而当中的彭泽、九江、广陵、临川4郡不常置,所置时间不久。三国时期新置有东安、故鄣、吴兴、东阳、临海,建安、临川,安成8郡及庐陵南部都尉。仅东安、故鄣2郡,因建置时间不久而废止。至孙吴末期,扬州辖有15郡、1都尉、1典农校尉。
庐江郡
东汉旧郡。孙策平定江东以后,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击破庐江太守刘勋,拔取庐江郡。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去世,孙权继任,太守李术不肯服从。孙权举兵大破李术后,以孙河为太守,但并未控有此地。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攻克皖城,再次据有庐江。郡治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领皖、寻阳2县。黄初二年(221年)寻阳县移属武昌郡。吴末领皖县。
蕲春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破黄祖据江夏郡南境后置,建安十八年(213年)后一度入魏,黄武二年(223年)破曹魏太守晋宗后,重回入吴。郡治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北),领蕲春、邾2县。黄武年间(222年-229年)武昌郡废,寻阳县来隶;汉末吴初时已置安丰县。吴末领蕲春、安丰、邾、寻阳4县。
丹阳郡
东汉旧郡。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该郡。郡治建业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黄武元年(222年)徙治芜湖县(今安徽省芜湖市)。五凤元年(254年)徙治宛陵县(今安徽省宣州市)。初领建业、宛陵、溧阳、丹阳、故鄣、潜、芜湖、湖熟、句容、江乘、春谷、宣城、安吉、原乡、宁国、怀安、广德、始安、永平19县。
吴时省溧阳县为屯田都尉,湖熟、江乘2县为典农都尉,新置于湖督农校尉。黄武五年(226年)潜县移属东安郡,黄武七年(228年)郡废复归。黄武以后废临川郡,所属临城、石城、泾、安吴、陵阳5县改隶丹阳。嘉禾元年(232年)以前置臼阳县。永安年间(258年-264年)置故鄣郡,陵阳、怀安、宁国等10余县属之,丹阳郡仅领6县;不久故鄣废郡,10余县复归丹阳;宝鼎元年(266年)故鄣、潜、安吉、原乡4县移属吴兴郡。
吴末领建业、丹阳、芜湖、宛陵、宣城、泾、石城、陵阳、春谷、句容、永平、安吴、宁国、广德、怀安、临城、始安、臼阳18县及溧阳(屯田都尉)、湖熟(典农都尉)、江乘(典农都尉)、于湖(督农校尉)4尉。
新都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析丹阳郡置。郡治始新县(今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西北、威坪岛附近),寻移治贺城(今千岛湖南山岛附近),领始新、黟、歙、新定、黎阳、休阳6县。后休阳县改名海阳县(258年左右)。吴末领始新、黟、歙、新定、黎阳、海阳6县。
吴郡
东汉旧郡。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该郡。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领吴、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钱唐、富春、阳羡、无锡、娄、永安、临水、南沙16县及海昌屯田都尉。黄武四年(225年)分富春县置建德、桐庐、新昌、新城4县。黄武五年(226年)富春、钱唐、建德、桐庐、新昌、临水、新城7县移属移属东安郡,黄武七年(228年)郡废复归。黄龙三年(231年)由拳县改名禾兴县;废新城(不知何时)、无锡(约赤乌年间)2县;禾兴县改名嘉兴县(242年改名)。宝鼎元年(266年),乌程、阳羡、余杭、临水、永安5县移属吴兴郡。
吴末领吴、嘉兴、海盐、富春、娄、钱唐、建德、桐庐、新昌、毗陵、武进、云阳12县及海昌屯田都尉。
附:毗陵典农校尉
约汉末吴初左右置吴郡西部都尉,以吴郡无锡县以西4县属之,赤乌以前己改称毗陵典农校尉。校尉治毗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辖毗陵、丹徒、曲阿、无锡4县。汉末吴初时已废无锡县(不详何时);嘉禾三年(234年)丹徒、曲阿2县改名武进、云阳。吴末时辖毗陵、武进、云阳3县。
吴兴郡
宝鼎元年(266年)分吴郡、丹阳郡置,郡治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南),领乌程、阳羡、余杭、临水、永安、故鄣、潜、安吉、原乡9县。至吴末未变。
会稽郡
东汉旧郡。建安初,孙策平定江东后领有该郡。郡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山阴、鄮、乌伤、诸暨、永兴、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永宁、候官、新安、长山、吴宁、建安、汉兴、南平、丰安、松阳、建平、定阳、始宁26县。
孙权时分章安县置临海(汉末吴初之际)、始平(汉末吴初之际)、罗阳(汉末吴初之际)、平昌(239年分太末置)、永康(245年分乌伤置)、武义(245年分乌伤置,后废)6县。太平二年(257年)以东部都所属6县置临海郡,南部都尉所属5县置建安郡;宝鼎元年(266年)以西部都尉所属9县置东阳郡。吴末领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鄞、鄮、剡、诸暨、永兴、始宁10县。
东阳郡
东汉时已时置会稽西部都尉,管辖会稽郡西部的乌伤、太末、新安、长山、丰安、吴宁、定阳、永康8县,后增辖平昌、武义(后废县)2县。宝鼎元年(266年)以都尉所属9县置郡。郡治长山县(今浙江省金华市),领长山、乌伤、太末、新安、丰安、吴宁、定阳、永康、平昌9县。吴末时领县未变。
临海郡
东汉末期吴置会稽东部都尉,管辖会稽郡东部的章安、永宁、松阳3县,后增辖临海、南始平、安阳3县。太平二年(257年)以都尉所属6县置郡。郡治章安县(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江北章安街道),领章安、永宁、松阳、临海、南始平、罗阳、罗江(257年左右置)7县。孙皓时罗阳县改名安阳县。至吴末未变。
建安郡
东汉末期吴置会稽南部都尉,管辖会稽郡南部的建安、候官、建平、南平、汉兴5县。永安三年(260年)以都尉所属5县置郡。郡治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南),领建安、候官、建平、昭武(本南平县,260年改名)、吴兴(本汉兴县,260年改名)、将乐(260年立)、南平(260年立)、东安(260年左右立)8县。至吴末未变。
豫章郡
东汉旧郡。郡治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领南昌、海昏、建城、建昌、艾、彭泽、新淦、永修、新吴、上蔡、汉平、西安、富城、柴桑、南城、临汝、宜春17县。
吴时柴桑县移属武昌郡(221年),新置宜丰(孙权时)、阳乐(黄武年间)2县;太平二年(257年)以东部都尉所属南城、临汝2县置临川郡;宝鼎二年(267年)宜春县移属安成郡。吴末领南昌、海昏、建城、建昌、艾、彭泽、新淦、永修、新吴、上蔡、汉平、西安、富城、宜丰、阳乐15县。
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东吴析豫章郡置。郡治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东北),领鄱阳、余汗、鄡阳、上饶、葛阳、乐安、钟陵、广昌、历陵、东安10县。吴时废东安县,吴末领9县。
庐陵郡
东汉初平二年(191年)丹阳人僮芝于豫章郡南部私设庐陵郡,自称庐陵太守,建安五年(200年)东吴取庐陵郡后保留该郡。郡治高昌县(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领高昌、石阳、巴丘、兴平、遂兴、雩都、赣、南野、平都、永新、南安11县。吴时遂兴县改名新兴县(孙权时),置阳城(不详何时)、平阳(不详何时)、扬都(孙权时)、揭阳(236年置)、东昌(孙皓时)、西昌(不详何时)、吉阳(265年置)7县。宝鼎二年(267年)永新县移属安成郡。吴末领高昌、石阳、巴丘、兴平、新兴、阳城、东昌、西昌、吉阳、雩都、赣、南野、南安、揭阳、扬都、平阳16县。
附:庐陵南部都尉
嘉禾五年(236年)时以庐陵郡南部4县属之。都尉治雩都县(今江西省于都县北),初辖雩都、赣、南野、南安、揭阳5县。后增辖扬都、平阳2县。吴末辖雩都、赣、南野、南安、揭阳、扬都、平阳7县。
临川郡
吴时已置豫章东部都尉,管辖豫章郡东部的南城、临汝2县。太平二年(257年)以都尉所属2县置郡。郡治南城县(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领南城、临汝、东兴(257年左右置)、南丰(257年置)、宜黄(257年置)、新建(257年置)、安浦(257年置)、西平(257年置)、西城(257年置)、永城(257年左右置)10县。至吴末未变。
安成郡
宝鼎二年(267年)分豫章、庐陵、长沙3郡置。郡治平都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泸水东岸),领平都、永新、宜春、安成、新渝(267年左右置)、萍乡(267年置)6县。至吴末未变。
九江郡(境上郡)
东汉旧郡。黄武四年(225年)以全琮为九江太守,后以魏降将马茂领太守之职。因为为江淮边境之地,未有行政区的建置。
广陵郡(境上郡)
东汉旧郡。吴初以孙韶为广陵太守,后以吴穰领太守之职。因为为江淮边境之地,未有行政区的建置。
临川郡(已废)
东汉建安年间孙权析丹阳郡置,郡治不详,领临城、石城、春谷、泾、安吴、陵阳等数县。黄武以后废郡,并入丹阳郡。
东安郡(已废)
黄武年间置废。当时丹阳、吴、会稽3郡的山民再次成为寇贼,攻没3郡的属县,孙权于是于黄武五年(226年)七月「分三郡恶地十县置东安郡」,以全琮为太守。黄武七年(228年)三月废东安郡,所属10县复归三郡。郡治所在,《吴录》记载在富春县。所领10县,当为吴郡的富春、建德、桐庐、新昌、新城、钱唐、临水7县,丹阳郡潜县,会稽郡的新安、太末2县。
故鄣郡(已废)
永安年间(258年-264年)分丹阳郡溧水县以南地区置。郡治陵阳县(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太平湖),领怀安、宁国、陵阳等10余县。不久废郡复归丹阳郡。
云阳郡(已废)
《吴志·顾邵传》记载有云阳郡。孔祥军认为该郡嘉禾年间曾置,不久即废。
巴丘郡(存疑)
《太平寰宇记》引《舆地志》云孙皓分新淦、石阳2县置巴丘郡,旋即省并。
县级行政区
有记载的有两人。
1.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
黄武元年(222年)领扬州牧,黄武七年(228年)病死。《三国志》有传。
2.诸葛恪,字元逊,琅琊阳都人。
建兴元年(252年)领扬州牧。次年(253年)被杀害。《三国志》有传。
部分参考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