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郭永怀与郑哲敏

前言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上空发生了一起飞机失事,对于我国国防科技建设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损失,周总理为此流下了无比悲痛的泪水……

在这次事故中,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壮烈牺牲,而他临死前一个紧抱公文包的举动,尤其震撼了世人,感动着世人……

回国:忘去那美国的黑暗吧!

1956年6月,已经回到国内的钱学森给还在美国的郭永怀写去来信,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

图 | 钱学森

这年9月,郭永怀和妻子李佩起了个大早,急急来到回国的邮轮上,满心期待着邮轮的起航。

回国这天,郭永怀十分感慨地对李佩说:“我认为,中国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去培养人才。

终于,郭永怀、李佩等人在30日来到罗湖边防站,至此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身穿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以及高高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对于这个温暖的场景,郭永怀和李佩夫妇永远不能忘记,那是多么的激动人心。

走过罗湖桥时,郭永怀再一次收到了钱学森托人捎来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这封信是请广州的中国科学院办事处面交,算是我们欢迎你们一家三口的一点心意!我本想到深圳去迎接你们过桥,但看来是办不到了,失迎了!我们一年来是在最愉快的生活之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你们回来后也必定会有一样的体验。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第一天,也是快乐生活的第一天……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会拼命欢迎的。”

图 | 李佩、郭永怀和他们的女儿郭芹合照

钱学森在信中,向郭永怀分享了自己回国的喜悦和自豪,他迫切地要让他的朋友和战友,和他一起享受这份因投身祖国建设而产生的荣耀。

郭永怀回国后,在钱学森的推荐下,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很快,周总理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郭永怀。见到周总理,郭永怀再也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他焦急地说:“总理,我想尽快工作!”

从此,郭永怀便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对他来说,根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说法,他热心于此,且甘之如饴,总是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埋头工作。

郭永怀并非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爱听音乐,爱集邮,可自从他回国后,这些兴趣便渐渐都顾不上了。郭永怀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能早日实现现代化,能早日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图 | 郭永怀

1959年6月,苏联突然致函中国,拒绝向我们提供有关原子弹的重要资料和数据,并撤走了所有设备和专家。

于是,在国家“两弹”发展的关键时期,郭永怀再一次被推荐给党中央。面对祖国的召唤,这位在美国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此时却决定将自己毫无保留地投身其中。

1960年的一天,在钱学森的推荐下,钱三强找到郭永怀,他们在书房谈了整整三个小时。钱三强的拜访对郭永怀来说意义非凡,从此,他的生命与中国核武器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为工作的保密性,郭永怀必须严守国家机密,而他和妻子之间始终保持着十足的默契,关于郭永怀的工作,他们一个从来不讲,一个也从来不问。

许多年来,李佩都处在一种不知道丈夫郭永怀动向的状态,她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去出差,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更不知道他是去做什么……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李佩才明白,这么多年来,丈夫肩上承担着多么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图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两弹”研制基地青海的条件异常艰苦,这里是海拔高达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在冬天,气温能够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试验现场更是寸草不生。

即便如此,郭永怀总是带领科研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进行试验,而长此以往的结果便是,郭永怀因为缺氧和营养不良,最后头上长满了白发,整个人看起来也苍老了很多。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当天,现场的工作人员无不为这来之不易的伟大时刻而欢呼沸腾,可此时在人群中的郭永怀,却累得瘫坐在了地上

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马上把他架起来送进了临时帐篷……

1965年,我国再次启动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郭永怀又一次受命参与其中。

图 | 东风一号准备发射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一大早,郭永怀便早早赶去现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其中,有时甚至还会忙到通宵达旦。

谈及这段往事时,郭永怀总会深情地说:

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希望自己的祖国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

回国:国家的贫穷,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说起中国的科学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钱学森、邓稼先,而郭永怀的名字和经历同样值得我们现在的人铭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郭永怀拳拳的爱国之心被重新点燃,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恨不得马上飞回自己的祖国。

图 | 郭永怀与李佩合影

此后,郭永怀曾在一篇文章中提起:

“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了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1953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郭永怀欣喜不已,马上和夫人做起回国的准备。对此,郭永怀妻子李佩这样回忆:

“禁令一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在将来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

图 | 李佩晚年照片

为什么总要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对郭永怀来说,这个问题几乎不需要别人来问他,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贫穷的国家是生养他的地方,他爱这个国家。

不劝还好,大家越是劝郭永怀,他就越是气恼,愤慨地说:国家贫穷,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就这样,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面前,郭永怀没有选择美国这条,拥有优渥条件和待遇的康庄大道,而是选择回到祖国这条,一穷二白甚至荆棘遍布的羊肠小道上来。

1955年,中美双方达成侨民可以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回国后,多次写信给郭永怀,在信中这样写道: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同志们,都在期待着你的早日归国,这里的办公室已经为你准备好,有浅绿色的窗帘,外面是一排郁郁葱葱的松树

就在这时,美国移民局劝说郭永怀留下,可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从那之后,郭永怀的住所附近,突然多了许多监视自己的陌生人。

图 | 钱学森接受美国移民局审讯

一天,在和学生们聚会的时候,郭永怀坐在篝火旁,把耗时十几年写好的书稿,一叠一叠地拿出来,然后将它们丢进火里,全部付之一炬。

大家对郭永怀的做法很惊讶,不理解他为什么非要烧掉,毕竟这些东西将来回国还有用。

对此,郭永怀回答说:“省得他们(美国当局)再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美方没有办法扣下。”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很受父母宠爱。郭永怀从小聪明,十岁那年被父亲送到学堂里读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十里八乡的第一个公费留学生。

1929年,郭永怀考入天津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并于1931年7月转入本科,攻读物理。

1933年,郭永怀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做助教,此外还进行其他研究工作。

图 | 郭永怀

1938年,在3000多人参考的留学生招生考试中,郭永又一次怀脱颖而出,并与钱伟长、林家翘同时被录取。

其实,郭永怀的爱国情怀很早便有。

1939年,郭永怀等人争取到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然而,上船之后大家才发现,他们的护照上写着: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显然,护照是由日本政府签发的。

作为一名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郭永怀和他的同伴对此实难接受。在中华民族惨遭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之时,他们宁可不留学,也不愿意接受侵略者的签证。

正因如此,郭永怀等人放弃了这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当即带着行李下了船。

1940年,郭永怀再次得到去加拿大学习的机会,并于1941年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研究空气动力学。

在这里,郭永怀与钱学森、钱伟长为冯·卡门的同门师兄弟。

图 | 冯·卡门

在美期间,郭永怀的研究成果斐然,使得许多美国专家都对他刮目相看,一度声名大噪!

1945年,郭永怀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许多的名校和企业都来聘请他,并最终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

当时,美国方面给了郭永怀一张表,其中有这样一个选项:“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

以郭永怀的研究成果来说,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取一份好的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这关系到是否会失去涉密研究资格,对此,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在对应选项上填写了“”。

郭永怀没有选择那条看似平坦而且被光环笼罩的道路,当美国方面询问他,为何要到美国来时,郭永怀回答说:“我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事实确如郭永怀所言,尽管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可他始终有意不去跟美国的“敏感部门”打交道,以免为自己将来回国埋下不必要的隐患。

图 | 郭永怀与李佩合照

不仅如此,郭永怀还参加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进步组织,大家有时聚在一起讨论,而在他们讨论的话题当中,有这样一个比较机密的话题: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贡献给自己的祖国

殉国:一定要保护装有重要数据的公文包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组重要的数据。正因如此,他非常急切地想要赶回北京,便让人抓紧时间联系飞机,想马上把这个发现带回北京进行验算核实。

随后,郭永怀便从研制基地赶去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拖着疲惫的身体,连夜登上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缓缓向首都机场降落,可就在距离地面只有400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剧烈地抖动起来,而后朝着一公里外的农田歪斜着扎了下去。

随着“轰”的一声,飞机前舱碎裂,而后被熊熊火光包围……

图 | 郭永怀在解答研究生的提问

前来迎接郭永怀的人连忙朝出事现场赶去,他们发现郭永怀时,他身上穿的夹克服已经被烧焦了一大半。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拆开机舱后,发现了这样一幕:59岁的郭永怀与警卫员牟东方两个人的遗体,紧紧地搂抱在一起。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后,一只公文包赫然从怀中掉落下来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公文包,里面装有的绝密文件,正是郭永怀在实验基地研究两个多月后,发现的重要线索——热核导弹实验数据,并特意为此从青岛带来北京。

见此情形,在场众人全部流下泪水……

在飞机遇险,生命将近的瞬间,郭永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些珍贵的资料。

飞机上共有十几个人,其中只有一个人幸存。据幸存者回忆,当时飞机陷入一阵惊恐,郭永怀叮嘱警卫员:一定要保护装有重要数据的公文包

没多久,李佩接到研究所的紧急电报后,马上连夜乘坐火车赶到北京。而就在她走进家门的那一刹那,心里隐约察觉到一丝异样……

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已然被郭永怀的领导和同事们挤满了,大家站在茶几前,上面放着被熏黑了的眼镜片和怀表,看到这些东西后,李佩的心陡然凉了一大截……

图 | 1953年,郭永怀、李佩和女儿郭芹合影

领导把郭永怀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李佩,李佩默不作声,她强行压抑着内心的悲痛,站在阳台上目视着远方,兴许是回想起了丈夫,他不是钢铁铸就的英雄,他们本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郭永怀牺牲的消息传到周总理那里时,周总理陷入了沉默,眼里的泪水顿时充盈了眼眶。

图 | 周总理

钱学森和郭永怀是并肩作战的好友,当他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时,伤感不已地叹息道:“太可惜了,一位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

后来,人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郭永怀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同时又十分隆重的追悼会。在这次追悼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人均有出席参加。

就在郭永怀逝世后的第20天,中央决定授予他烈士称号。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有7人被追授了两弹一星元勋奖章,而其中郭永怀这个名字却并不为人熟知,尽管他过早殒没,却永远是共和国的功臣。

2000年,郭永怀牺牲32年之后,《人民日报》为纪念科学家郭永怀,特别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其为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

图 | 郭永怀

许多年后,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人们建造了一座纪念亭,上面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书写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小院子里,郭永怀的学生为他立了一尊雕像,以此作为纪念。

作为郭永怀的妻子,李佩觉得相比于八宝山,丈夫更希望留在他一直奋斗过的地方。于是,她将丈夫的骨灰从八宝山挪了过来,和警卫员牟东方的骨灰一起,埋葬在这尊雕像下面……

图 | 李佩在郭永怀的雕像前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郭永怀先生,人民将永远缅怀这位科学界的英雄!

举报/反馈

叭叭坝坝

355万获赞 2.6万粉丝
给大家分享奇闻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