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斗克黄(斗生)、斗贲皇(苗贲皇)
斗般之子:斗克黄(斗生)
斗克黄(前648—前580以后),斗氏,名克黄,后改名斗生,斗般之子,斗子文之孙。若敖氏之族。做过楚庄王的“箴[zhēn]尹”。(“箴尹”用现在来说,相当于监察委员会的主任,古代封建社会叫“谏官”)
楚成王二十三年(前649)冬,斗克黄的祖父令尹子文,出师征伐背楚附齐的黄国。半年后,即楚成王二十四年(前648)夏,黄国为楚所灭,斗克黄大概就在这一年出生,因此得名“克黄”。
斗克黄所在的家族当时在楚国极有权势,其祖、父、堂叔都曾担任令尹,斗克黄也在楚庄王时期进任主管进谏的箴尹。但这一点也招致了蒍[wěi]氏、屈氏、潘氏等楚国其他贵族的嫉恨,斗克黄的父亲令尹斗般,就是楚穆王时期,被工正蒍贾和族亲斗越椒所诬杀。
随后,楚庄王更加对权势极大的斗氏产生疑心,再加上屈氏、潘氏、蒍氏不断借机逼迫斗氏,于是在楚庄王九年(前605),当时的令尹、斗克黄的堂叔斗越椒率若敖氏之族攻击王室,不过以失败告终。
斗越椒叛乱之时,斗克黄任箴尹,当时正出使齐国。回国途经宋国时,听到若敖氏叛乱失败的消息,属下劝他不要回去,他坚持说:“如果不听国君的命令,那谁又能接受我的呢?国君就是上天,上天的命令怎么能逃避呢?”于是回国复命,随后就自动请求主管法律的官员拘禁他。
楚庄王为斗克黄的忠诚所感动,又追思子文的功绩,于是说:“如果子文没有后代的话,那要用什么来劝人为善呢?”便让斗克黄官复原职,并将他改名为“斗生”。
斗生(斗克黄)虽然为斗氏延续了一线香火,其祖父子文那句“若敖氏之鬼馁而”也幸运的没有成为现实,不过从此,斗氏一蹶不振,逐渐退出了楚国的政治舞台。
克黄升鼎
1990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省、地、县三级联合文物考古队对位于丹江口水库附近的楚国早期贵族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从一号墓出土了“克黄之升”和“克黄之壶”两件青铜器文物。据专家调查,这两件文物应铸造于公元前605年前,这个时代为春秋中期。所以,专家以此来判断克黄升鼎是目前发现的楚国最早的升鼎。
斗越椒之子:斗贲皇(苗贲皇)
苗贲皇(生卒年不详),斗氏,名贲皇,若敖氏之族,楚国令尹斗越椒之子。
楚庄王九年(前605),斗越椒作乱失败,楚庄王灭若敖氏之族。斗贲皇逃到晋国,受到晋景公重用。后在晋楚对抗中多次献计,最终使楚共王退兵。被誉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
晋景公把苗地(今河南济源西)赐给他,遂以食邑为氏,故又称苗贲皇。苗姓得姓始祖。
晋国与齐国会盟,齐国大夫高固逃盟,晋国扣押齐使晏弱、蔡朝、南郭偃,苗贲皇劝晋景公把他们放了。
“鄢陵之战”,苗贲皇把楚国的虚实全都告知了晋厉公、郤[xì]至,献计以少量精兵牵制住楚国的左右军,用三军集中围攻楚国中军,击败楚军。再对释放的楚军俘虏说晋国再战,楚共王只好退兵了。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晋、楚鄢陵之战中,先是苗贲皇告诉晋厉公楚军之精良在中军的王族兵率,如果晋以精兵攻其左右军,三军往其中军聚集,就可以打败楚国。晋国国君采纳了这一建议,楚军果然失利。继而,楚军决定晚上休整,补充兵员,明晨再战。苗贲皇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并有意让楚国俘虏跑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中军统帅司马子反当晚醉酒,楚共王只得引军夜遁。
这次战役,楚国损失惨重,子反被迫自杀,郑国叛楚从晋,吴国强大起来,成为楚国的劲敌,楚国在中原各国的威望减弱,霸业也当然受到重大挫折。其中苗贲皇功不可没。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声子通使於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 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楚材晋用”即使有此典故而来,意思是说,楚国的人才跑到晋国,受晋国的重用。后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斗氏族人:斗勃(子上)、斗宜申(子西)
斗勃(子上)
斗勃(?—前627),字子上,楚成王时的令尹。
初为大夫,楚成王三十四年(前638)的“泓水之战”中,和子玉(成得臣)一起大败宋襄公,从此倍受楚成王重用。
楚成王四十年(前632)的“城濮之战”时,辅助令尹子玉(成得臣),指挥楚军右翼,被晋文公击溃。子玉也因城濮之战的失败而被迫自杀。令尹改由蒍[wěi]吕臣担任,以图分若敖氏之权。
蒍吕臣虽为令尹,却难以控制若敖氏,遭到斗勃、斗般、成大心(子玉之子)、斗宜申(子西)等人的一致反感。楚成王四十一年(前631),蒍吕臣在一片反对声中死去,任令尹仅只一年。由斗勃替之为令尹。
楚成王打算立商臣为太子,征求令尹斗勃的意见。斗勃说:“君王的年纪还不算大,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妻妾,如果将来要废黜商臣,另立太子,必定会出祸乱。楚国立太子,常常选择年轻的。而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楚成王没有听从,仍坚持立商臣为太子。斗勃因而遭到商臣的怨恨。
“城濮之战”后,鉴于众多中原小国倒向晋国,斗勃于楚成王四十五年(前627),率楚军伐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上蔡)。与陈、蔡媾和后,又攻打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
晋国因蔡又倒向楚国,便于晋襄公元年(前627),派大夫阳处父率军伐蔡。斗勃率兵救蔡,和晋军对峙于泜[zhǐ]水(一名滍[zhì]水,即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的沙河)。
不久,阳处父因晋军粮草将尽,意欲退兵。但他既怕退兵时楚军乘机进攻,又怕退兵后给人落下临阵退却的笑柄,于是想出一计。他派人前去对斗勃说:“你若想和我决战,我就退后一舍(三十里),让你渡河列阵,咱们早晚决战;你若不想渡河,那就让我一舍之地,使我渡河列阵。不然这样相持下,劳师费财,对谁也没有好处。”斗勃本拟渡过泜水攻击晋军,随行的成大心说:“晋人不讲信用,如果乘我半渡而击之,那就吃亏了,不如让他们渡河列阵。”于是斗勃让楚军后退了一舍,准备等晋军渡河后再战。但阳处父等楚军一退,故意宣扬说:“楚军不敢与晋军决战,已逃跑了。”乃率军退回晋国,斗勃也率楚军归楚。
阳处父知道楚国太子商臣与斗勃结怨,退军后让人对太子商臣说:“斗勃接受了晋国贿赂,所以退兵。”商臣将此事告于楚成王,成王便杀掉了斗勃。
斗宜申(子西)
斗宜申(?—前617),斗氏,字子西。约于楚成王二十七年(前645)接替斗子良(子文之弟,名不详,子良是他的字)出任楚国司马。
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斗宜申与令尹子玉(成得臣)一起率楚军,攻灭不祭祀祖先鬻熊的夔[kuí]国(夔国与楚国同族)。
楚成王四十年(前632),城濮之战时,子玉与晋文公交战,由斗宜申指挥楚军左翼,被晋军击溃,欲引咎上吊,恰遇带着楚成王赦令的使者赶到,阻止了自杀。
战后,楚成王任命他为商公。后改任他为工尹,掌管百工。楚穆王即位后,对若敖氏家族的强盛一直耿耿于怀,楚穆王九年(前617),斗宜申与子家勾结,策划杀死穆王,阴谋败露后被处死。
若敖氏、王室的纠葛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若敖族在楚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对令尹等职位有决定之权。如子文去职之后,就指定族人成得臣(子玉)为继任人选。面对当时另一大家族蒍氏成员蒍吕臣的质疑,子文回应道:“我这样做正是安定国家,子玉有大功而没得高官,像他这样的人才又有几个?”而且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若敖六卒,子玉在对晋国的战争中就以若敖六卒为中军。
之后因为城濮之战(前632)的失败,子玉被迫自杀。令尹也改由蒍吕臣担任,但实权仍在若敖族之手。
与王室的矛盾
楚成王想立长子商臣为嗣,当时的令尹斗勃(子上)劝阻道:您现在还年轻,宠爱的女人又多,若早立太子将来又反悔的话,恐怕会引起内乱。楚国的国君向来是立小儿子,而且商臣为人残忍,不宜立。
成王并没有听从,仍坚持立商臣为太子。
后来到楚成王四十五年(前627),晋国阳处父攻蔡,斗勃(子上)领兵救援,和晋军隔泜水相峙。阳处父担心军队长期对峙会消耗过大,便派人向斗勃建议晋军先后撤,楚军再渡河进攻。不然的话,就由楚军后后撤,晋军来攻。斗勃意欲渡河,但被成大心劝退。于是斗勃便令楚军后撤,让晋军渡河来战,却不料阳处父趁机宣扬说是楚军逃走了。
斗勃班师回国后,被太子商臣诬陷说是接受了晋国的贿赂才撤退的。于是被楚成王所杀。
城濮之战失败后,令尹成得臣(子玉)自杀,司马斗宜申(子西)则贬为商公。后来斗宜申偷入郢都被发现,于是再贬为工尹。
商臣弑父即位后是为楚穆王。楚穆王九年(前617),楚大夫斗宜申(子西)又联合族人仲归(子家)策划杀害穆王。楚穆王得知后,于同年五月诛杀斗宜申和仲归,使其统治更加稳定。
从此,若敖族和王室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楚穆王十一年(前615)春天,楚国令尹成大心(孙伯)去世,楚穆王任命成嘉(子孔)担任令尹。
楚庄王元年(前613),申公斗克与公子燮作乱,挟持了楚庄王,结果被楚人所杀。大约于此年,成嘉卒。
斗越椒并未随斗克一同叛乱,而是与子文之子斗般(子扬)一同加入平叛行动,楚庄王安然无恙。楚庄王为了嘉奖斗般而使他接任令尹,任命斗越椒为司马。时任工正的蒍贾诬害令尹斗般,导致斗般被杀。之后斗越椒成为令尹,蒍贾为司马。
楚庄王九年(前605),斗越椒趁楚庄王北伐之时,发动叛乱。楚庄王从大局出发,开始时采取妥协态度,提出以“三王之子”(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的子孙)为人质谈判解决。但斗越椒骄狂已极,拒不接受。
同年(前605)七月,楚庄王率军与斗越椒的军队在皋浒(今湖北襄阳西)大战,斗氏大败。斗越椒本人在叛乱中被杀,其子斗贲皇则逃往晋国(后封于苗,称苗贲皇)。事后,斗氏惨遭灭族,若敖族的大部分势力都被消灭。
楚国,若敖族,鬬氏,从斗伯比参政(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到斗越椒被杀(楚庄王九年,前605),历六王之久,在楚国权重之位上活跃100年有余。
消灭若敖氏是庄王主要的功绩之一。至此,楚国君王彻底收回君权,楚国也从根本上摆脱了权臣干政的命运。
而后,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鬬氏族谱,为这一系列文章做个收尾吧。文章较长,可以点文后链接,结合前文看,会更有益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