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乡音乡语 ,作者杨道敏

苍南的宋代桥梁

苍南境内尚未发现宋代之前的桥梁,现存最早的石桥建于宋代。据旧志记载,北宋时江南河道上已建桥15座,分布于今望里、金乡、宜山等九地,如钱库镇的护法寺桥、童桥,宜山镇的元祐桥等。现存最早桥梁为灵溪镇渡龙桥,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因历史变迁,志书记载的一些石桥早已不见踪影。


苍南县地图


(一)渡龙桥。位于灵溪镇渡龙村,桥呈东西走向横跨渡龙村内河。为单孔石梁桥,桥墩两侧用块石垒砌,桥面长3.85米,宽2.53米,原由三条桥板并排直铺,距离水面约2米。券面石题刻建桥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并置有水闸槽石。2004年被列为苍南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渡龙宋桥(苍南县博物馆提供)
(二)护法寺桥。为北宋初期建筑的三孔梁式石桥,东西走向,造型古朴大方,结构稳固,保存尚好。桥长10.85米,宽2.30米,通高3.70米,34墩,左右净跨2.55米,中孔净跨3.5米。中孔北首桥板侧沿上横刻“时元祐三年(1088年)岁次戊辰十二月癸酉朔初二日建”题记。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上有宋塔、古寺、青山、绿水和大榕树,已成为望里一景。

护法寺宋桥(杨道敏摄)
(三)元祐桥。位于宜山镇塘西村普明堂后面的小河湾处,横跨小河之上的两条石板,其中一条边侧刻有“宋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十月辛亥朔二十六日甲辰建题 石匠童楫”的题字。这座石桥本有三条石板,其中一条早些年断裂,沉到河底。

宜山塘西元祐桥(薛思雪摄)
(四)单孔童桥。位于钱库镇项桥片区桐桥村,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为三孔梁式石柱桥。
(五)童桥。位于钱库镇项桥片区桐桥村灵鹭寺东首,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为东西走向单孔梁式石桥。桥长8.65米,宽1.2米。桥墩以三根方柱并列,上横置帽梁。桥梁券面一边刻有“张僧御妻陈三十六娘,男缪波,女行儿等,荐祖翁念九郎洎妣三十二娘、考七郎”字样,另一边刻有“大宋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六月己未朔初十日己酉建 石匠童楫”字样。保存完整。
(六)北山下宋桥。位于灵溪镇南水头片区北山下村,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为单孔花岗岩石板桥,南北走向,由三块花岗岩条石并铺而成,横跨于北山下村中段河道上,桥长4.37米,宽1.30米,桥板厚0.20米,西侧桥板沿刻有“绍圣三年丙子九月廿日行者可”,前几个字字迹较清晰,后面几个字风化严重,难以辨认。该桥建造时间确切,用材讲究,是苍南较为典型的宋式石板桥。该桥是苍南县目前发现最早的几条古石桥之一,与灵溪镇渡龙村宋代石桥建设时间相近,比灵溪镇渔塘口八郎桥早近百年。2021年8月,公布为苍南县文保点。

北山下宋桥(淡淡如水摄)


北山下桥宋桥宋代刻字(周功清摄)·

(七)奈何桥。位于金乡镇灵峰小学内,建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单板弓形小石桥,原为寺院中的景观桥。


灵峰奈何桥(陈如亮摄)
(八)溪头桥。位于马站镇棋盘村,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桥通长8.1米,宽1.6米,矢高(从拱顶到拱底)3.9米,为单孔石桥。桥面由三段三块石板并铺而成,桥墩为伸臂式,底部块石垒砌,上面条石叠压,桥两端设二级踏步,两侧桥板外沿题刻:“政和元年戊辰岁八月初八建结。”桥梁结构稳固,保存完整,纪年确凿,是研究当地社会人文和宋代桥梁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10年被列为第六批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上韩头桥。上韩头桥,位于灵溪镇韩头桥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是古代南港古道的主要桥梁,石桥四孔,宽1.2米,长20米。村以桥名。今桥因城镇建设而被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十)黄龙江桥。俗称黄判桥,位于钱库镇城北片区黄判桥村,东西走向,二墩三孔,桥面各铺四条石板。为黄判桥村八世祖、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黄东所建。因桥建成时黄东官居汀州通判,乡人遂以黄判(黄东通判简称)命名这座石桥。后村以桥名。1992年拆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
(十一)八郎桥。位于灵溪镇鱼塘口村,东北—西南向跨越渔塘口村内河。为五孔石梁桥,桥墩用条石梯形叠砌,上置帽梁石,桥面并排直铺三条桥板,构筑略呈拱形,桥柱均用规则条石呈梯形垒筑,上置长短两条石横梁,南北两端桥码头用块石呈方形砌筑,中孔桥板外侧刻有“淳熙丁未酉林七郎三官分造”题记,即建于1187年。桥通长18.8米,宽1.15米,该桥结构稳固,造型古朴,保存完整,是研究浙南宋代桥梁及水利交通设施的重要资料。1997年被列为第三批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八郎桥(章鹏华摄)
(十二)棣华桥。位于宜山镇珠山(古称龟山)村,始建于南宋时期,主持修建者为当地黄氏至第九世黄观。历史上几经改建,今尚存。
(十三)五洞桥。位于赤溪镇过溪村,始建于北宋,重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至今保存完整。桥南北走向,长25米,宽1.7米,为五孔梁式石桥。每孔并排直铺石板三条,构成桥面通道主。中孔桥板外沿楷书题刻“南宋咸淳三年三月庚子重建”字样。该桥结构稳固,造型古朴,是研究苍南县宋代水利设施和桥梁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洞桥(易际祺摄)

(十四)三岙和尚桥。位于藻溪三岙村中岙自然村,跨藻溪东支流。为三孔石梁桥,桥长12.80米。初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桥梁保存较为完整,保留着部分宋代和明代的桥板,文字信息丰富,南侧桥板侧面留有宋代特有捐赠者刻字。原有的桥板虽然保留了部分,但镌刻有原桥名的桥板不知去向,故此桥原有名称并不明确。

三岙和尚桥(周功清摄)

三岙和尚桥桥侧宋代刻字(萧云集摄)

(十五)盛陶下井桥。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建造,位于盛陶溪上,原系三板三孔石平桥。清道光十二年(1831年)冬月由陈景年首次重修,此后多次拆修。因年代久远,故本处小地名也称下井桥。2001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旧桥板埋入溪岸,并在桥旁立碑说明桥的历史。

(十六)广福桥。是一座双石板桥,是宜山镇已知最古老的石桥,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可惜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地建宜山水泵厂时被毁坏。当地也有一些老人回忆,说这双石板桥并没有被毁坏,只是被沉埋于水泵厂的地下。
(十七)归老桥藻溪上游东溪的昌文宫也有一座南宋初期的桥梁,柳氏所建,称归老桥,沪山进士周居仁(灵溪沪山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进士,官处州教授)撰有《归老桥记》。
今苍南地域实际留存的宋桥比记载的还要多,近年来,古桥爱好者在灵溪镇境内连续发现几座北宋石桥,说明在北宋年间苍南南港平原交通已比较发达,人口已较多聚集居住。
作 者 简 介


杨道敏

举报/反馈

西湖早8点

1万获赞 953粉丝
实时信息,有趣内幕消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