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名叫包拯,字希仁,世人又称他包公,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死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去世后赐谥号孝肃。
为什么要用“历史上的包青天”,难道还有其他包青天吗?
有的,在元明清的小说话本里,以及现代的电视剧里都描绘了形象生动的包青天,我们今天对于包公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这些渠道:比如他是个大清官,他很黑,特别黑,额头自带小月牙,他有三口铜铡和尚方宝剑两大法宝等等。
那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是什么样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批历代圣贤像,专家们考证后认为这些画像中,从宋朝开始的部分应为各自朝代的原物,也就是说是具有真实参考性的。
这其中就有下面这幅包公的画像,画像中的他年岁已高,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红袍,胡须已发白,面带微笑。
故宫南薰殿旧藏包公画像局部
宋朝人张田记录的包公,说他“面白皙,有丰仪”,面白皙,就是说包公不但不黑还很白!有丰仪,是说包公有点胖胖的,又白又胖的包公,听起来还有那么一点可爱。
张田也是宋朝的官员,他与包公交情深厚,并且还是儿女亲家,张田的女儿嫁给了包公的儿子包绥,包公去世后,张田还帮忙整理出版了他的文集。
那么包公额头上的小月牙是怎么回事?民间传说这个月牙是他不小心磕出来的,还有说包公原是天上的仙人,月牙是他的另一只眼睛,能识别忠奸。但包公要真能在额头上长个月牙,那不得列入千古奇事,为何史料中毫无相关记载?
事实是,包公额头上这个月牙形象是来自于清代的京剧。在清朝以前,元朝和明朝就的戏曲中就已经有了包公的大黑脸形象,但并没有月牙。
而到了清朝,《清宫戏画》中收录的京剧包公脸谱,就在延续了前朝大黑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弯月牙,所以电视剧中包公脸上的月牙其实是参考了京剧脸谱。
京剧中的包公脸谱上就有月牙
虽然小说和电视剧里虚构了包公的长相,但包公的清正廉洁却不是虚构出来的,《宋仁宗实录·臣僚附传·包拯传》记载:
“拯性不苟合,未尝伪辞色悦人。平生无私书,至于干请,无故人亲党,一皆绝之。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
传记里说,包公性格正直,不谄媚,也不以巧言令色来取悦权贵,做不来阿谀奉承那档子小人行径。他做官公私分明,亲朋好友想找他徇私办事那是不可能的。身为高官,平常过日子也很节俭,衣食住行都跟刚做官时是一样的配置。
说到清官,受部分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们总觉得清官都过得特别惨,因为太正直了没有各种不当收入所以特别穷,相反的,如果说到某某官特别有钱,人们就会不禁怀疑他的人品是否有问题。
但至少在宋朝不是这样的,包公是清官不假,但他不穷,相反他还有钱,他一年的收入就能在当时的江浙购买良田一万亩!
古时一贯钱等于1000枚铜钱, 铜钱中有方孔,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穿1串叫一贯。
宋朝历代皇帝都优待士大夫,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封建王朝的官员工资有宋朝这么高。
就拿包公担任开封府尹时的工资来说,《宋史·职官志》记载,包公在开封府做一把手时的工资,每月有1500贯公使钱,100贯补贴, 30石粮食、20捆柴禾、40捆干草,除此之外,朝廷还另外拨给他两千亩耕地,给他收租钱用。
另外他同时还兼任“龙图阁直学士”,虽是个闲职,但据宋朝《嘉祐禄令》,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收入也有138贯。将以上这些所有收入折算为铜钱,总共是21878贯,折合人民币大概有1300多万。
而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里说,在当时富裕的江浙地区,上等的好田一亩也才两贯钱,家中有一百亩田产的就可以被称为大户人家,而包公仅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万亩良田,可见宋朝官员的工资之高。
拿着这样高的工资,包拯却“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而每当族人有难时,他却都毫不吝啬地拿钱周济,这样一想,实属难得。
景区里根据小说和戏曲复原的铜铡
三口铜铡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龙头专门为皇亲国戚准备,虎头铡为文武百官而备,狗头铡则用来对付犯罪的平民百姓。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罪大恶极该死之人,被包青天遇上了,他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伸冤,对罪犯严惩不贷,于是就有了种种大快人心的包青天铡赵王、铡国舅、铡陈世美等等戏说。
但历史上真的有三口铜铡存在吗?《宋史》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而且不仅是包公所处的宋朝,其他朝代也没有用铜铡来处决犯人的记录。
根据宋朝法律,依照犯罪程度的轻重,死刑有三种:绞刑、斩首、凌迟。绞刑是用绳子,斩首是用大刀,用其他方法处死刑在宋朝属于“非刑”,就是非法用刑,无论是宋朝法律规定的死刑方式,还是非刑的史料记载里,都没有用铡刀这一记录。
所以铜铡之说也是民间戏剧和小说虚构出来的,最早从元代杂剧就开始出现了铜铡,到了清代的小说《三侠五义》中,杜撰说宋仁宗皇帝派遣包公去赈灾,并给了他三道空白圣旨,让他有临机决断之权。包公的幕僚就根据这三道空白圣旨,为包公量身打造了一种刑具――铡。
而且宋朝的法律制度相对是比较完善的,死刑是会经过慎重的复核审查程序的,不会出现审判完当堂就处刑的情况。
至于尚方宝剑, “尚方”是指“尚方监”,是负责为皇帝打造御用之物的宫廷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监专门给皇帝打造的宝剑,皇帝的宝剑,那自然就代表着他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
《宋史》里倒真记载过一位大臣想借尚方宝剑的,南宋宰相丁大全专权弄政、作恶多端,国子监主簿徐宗仁看不下去,便上书宋理宗说:“欲借尚方剑,为陛下除恶。” 结果当然是没借到,一直到了明朝,才开了皇帝赐尚方宝剑给大臣的先例。
包公去世前还给后代立下了一条规矩: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凡是他的后世子孙,做官绝不允许贪赃枉法,如果有人胆敢违犯,就把他赶出家门,断绝关系,并且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到家族的墓地。包拯的儿子包绶,孙子包永年,入仕为官后一直恪守祖训,都是有名的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