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区中物种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这里,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是水青冈林在亚洲最重要的保存地之一,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区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古老孑遗植物的重要庇护所、珍稀濒危动植物理想的栖息地和特有生物分化发育和保存重要场所;
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
梵净山景区。杨秀腾 摄
2018年,梵净山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五年来,铜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保护,持续加大梵净山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巡山护林发现问题办结机制,坚决当好梵净山生态卫士,为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作出铜仁贡献。
大数据监控  筑牢梵净山生态屏障
梵净山申遗成功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给梵净山的保护增添了不小“压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手段严格监控景区限流情况,一方面组织林管队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护巡查。
为提升梵净山管护的精度和高度,坚持人防与技防并举。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整合1400余万元资金建立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设立监控中心、预警分中心,建立视频监控点等举措,以搭建天基网为基础的遥感、导航卫星、无人机临近空间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结合地面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森林防火和资源保护全方位监视监测体系,并通过“前端看、后端管”的森林防火及人类活动监控模式,实现了梵净山森林防火、巡护、旅游安全等数据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切实筑牢了梵净山生态屏障。
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在梵净山管理局大数据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运用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监测各点位运行、人员巡视、森林防火、珍稀动植物等情况,每个点都有可见光和热成像两个镜头,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对梵净山景区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掌握景区客流信息,合理调度、节制客流,保障景区安全,并通过覆盖全景区的视频监控系统,配合景区管理人员,对景区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理。
“通过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我们可以每天对梵净山景区的入园人数实施监控。为了更好的保护梵净山生态环境和满足游客需求,我们实行‘预约、错峰、分时’入园,游客朋友可以提前三天在梵净山景区官网购买预售票,当预售票集中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提醒游客朋友选择合理的出行时间和路线。”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旅游管理科负责人冉伟说。
为了更好保护梵净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构建局班子成员包管理总站,管理总站包乡镇,管理站包村,林管员包片,护林员包山头的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梵净山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各管理总站设立分平台,充分利用48座监控视频对重点区域火情全天候智能预警监测。在全省保护区率先配备森林消防车3辆,采购巡护摩托车18台,持续加强消防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演练,积极推进消防应急半专业化队伍建设,森林防火水平有效提升,多年来,保护区持续保持零火灾态势。
河口管理站护林员巡护记录本。
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管理总站河口管理站,翻开林管员队长张树成的巡护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们每天进山巡护的详细信息,厚厚的记录本,每一页都是他用脚步丈量梵净山保护区的生动实践。
“夏季来临,我们进一步加大梵净山河道巡护、巡查力度,坚决杜绝烧烤、钓鱼、游泳等行为,切实保护好梵净山生态环境。”河口管理站林管员队长张树成说。
河口管理站护林员在梵净山保护区巡护。
张树成为守护着梵净山,坚守了20多年。一身迷彩服、一把弯刀、一根竹竿、一本巡护记录手册、一个行军包就是张树成的日常巡林装备。每天清晨,他都会准备好巡山的工具和干粮,带着护林员,“扎”进梵净山莽莽大山中,一巡就是一天,饿了,啃几个面包,渴了,捧几口山泉水喝。   
科研监测  保护“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持续开展梵净山生物多样性研究,更新了《梵净山遗产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名录》,其中珍稀动物57种,比原名录增加了13种;珍稀植物83种,比原名录增加了46种。开展梵净山区域内主要河流22个点位月度监测和37个河流断面常态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梵净山区域径流系数保持稳定。启动运行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完成梵净山遗产地缓冲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遗产地缓冲区物种共3913种,其中梵净山新记录368种,含新物种6种。先后出版了《大山之美》《梵净山鸟类》《梵净山土壤》《梵净山小型兽类》《梵净山药用植物》《梵净山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梵净山藻类》《梵净山蝴蝶》等系列丛书,2022年,该局科研人员领衔的《梵净山中草药资源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利用》成果获得由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为了巡护监测黔金丝猴的栖息地,在以海拔1600m的岩高坪监测站为基地,利用定焦相机、望远镜等手段全年365天持续开展日常巡护,投入300余万元在核心区建设4套视频监测系统,按照网格化布置420台红外相机,对黔金丝猴和其他珍稀野生动物进行全面全天候监测,确保栖息地安全。建设1公顷固定大样地10个、河流断面监测点37个、水质监测点15个、气象监测站10个,及时掌握黔金丝猴栖息地环境因子动态变化。
“探索开展梵净山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实施梵净山种质资源库建设,做好种质资源库保护,积极组织实施梵净山冷杉等极小种群拯救保护工程,对冷杉的生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扎实推进梵净山黔金丝猴拯救保护‘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个集繁育、野化和科普为一体的科研基地,建立一个中国黔金丝猴繁育研究中心,组建一支专业科研队伍,壮大一支人工迁地繁育种群),坚决保护好梵净山‘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梵净山管理局党政办主任田宇说。
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繁育的黔金丝猴。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试验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从1990年建设至今,30多年来,中心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成都川金丝猴繁育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持续开展科研学术交流合作,开展黔金丝猴、野生动物伤病救护、饲养、保护宣传、救护研究、人工繁育研究等。自2018年开展系统统计以来,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累计开展救护工作165次,救护黔金丝猴等34种重点珍稀野生动物,成功繁殖三代黔金丝猴。通过科学饲养和研究探索,2022年成功繁育黔金丝猴幼猴1只,实现黔金丝猴从3年一胎缩短至2年一胎,人工饲养殖繁育技术逐步成熟。救助溢出保护区的雄猴一只,现救助繁育的黔金丝猴达到7只,人工迁地繁育种群得到了壮大。
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村民在黔金丝猴食源基地给小叶女贞除草。
在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建有20亩的黔金丝猴食源基地,主要栽植小叶女贞、桑树、桃树、李树、扶芳藤等,以进一步满足黔金丝猴繁育研究中心建设和黔金丝猴人工繁育研究工作中黔金丝猴食物保障,解决冬季树叶采集难和树叶种类单一等问题,进一步丰富黔金丝猴的“食谱”。同时,中国黔金丝猴保护繁育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林草局评估立项,一期建设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
“小叶女贞是黔金丝猴非常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来给种植基地除草、施肥,让女贞树长得更加茂盛,等它长大后,我们就提供给黔金丝猴食用。”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乔文说。
“黔金丝猴是我们梵净山的精灵,我们世世代代都保护着它,我们种一些它爱吃的口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村民龙江华说。
党建联盟  凝聚群众当好生态卫士
近年来,铜仁市通过探索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以“区域联建、党群联心、管理联抓、资源联享”为抓手,创建“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巡山护林发现问题办结机制,将区域党建联盟工作纳入辖区内基层党组织“支部活动日”和行政村“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十佳标兵”“最美护林员”等评选活动,形成爱山护林共识,为梵净山生态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文化墙。
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为三级联盟体系,组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红线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区域、片区、辖区三级联席会议,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制定“一任务三要点四清单”,研究协调解决梵净山保护管理中的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覆盖梵净山保护区3个县(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10个乡镇、69个村、2000多名党员、3万多名群众。创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党支部包片、党员包山头”的分片联管保护管理模式,设定“党员护林先锋岗”、划定“党员护林责任区”,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
“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在梵净山保护管理过程中,采取党建+社区共建共管机制等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梵净山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相互结合、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区域69个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和2000多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划定党员护林责任区、设置党员护林先锋岗、开展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和志愿服务群众活动,与群众互帮互助,大大提升了区域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素质,让群众自觉参与梵净山森林防火、巡林巡河、资源保护等工作,带动了区域3万多名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到保护者的转变。”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办公室副主任黎启方说。
江口快场垃圾兑换“超市”。
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江口县太平镇凯文村党支部广泛宣传《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探索推行“一户一档”文明家庭“积分制”管理,成立“垃圾兑换超市”,按市场价值核算所得积分进行生活用品兑换,进一步激励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
截至目前,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共召开三级联席会议123次,协商解决问题60个。15个市县部门与15个试点村共开展巡林巡河、产业扶持、阵地建设等联建共创60余次。党员带头开展“清山护林”、巡林巡河、环境整治等14460人次。解决资金200余万元,打造了桃花源、凯文、团龙等6个各具特色的党建联盟示范点。依托党员带家、家带组、组带村“三带”模式实现全民保护意识大提升。
通讯员 寇中秋 朱子立 肖鑫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44万获赞 103.5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