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6月8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34部优秀儿童剧目将陆续进行展演,为全国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献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本届参演剧目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剧、戏曲、木偶剧、皮影、杂技等艺术门类,既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民间传说、童话、神话故事,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元、风格多样,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能影响孩子一生。”这句标语,挂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剧场显眼的位置上。儿童戏剧因为契合了孩子游戏的天性,接近儿童认知、体验世界的方式,所以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看过儿童戏剧现场演出的人,一定会被互动环节儿童观众的“捧场”震惊到。他们不是简单地看演员表演,而是作为“戏中人”随演员一起忧愁、快乐、思考、成长。儿童戏剧具有体验性、启发性、趣味性、游戏性等特征,与美育偏重精神内涵的特质相契合,又与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
纵观儿童戏剧的发展,作为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在发轫之初就与育人使命息息相关,抗战时期更是义无反顾地扛起民族救亡的大旗。“我创办儿童艺术剧院,是为了演出儿童剧,通过儿童典型形象,感染儿童,使他们有文娱生活,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创办人,宋庆龄曾如此阐述初心。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到各地文艺院团着力于儿童戏剧创作和演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个时期和阶段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剧作家和作品,在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与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比如经典儿童戏剧《报童》通过展现一群小报童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故事,为一代代小观众带来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戏剧作品之一;经典儿童戏剧《马兰花》歌颂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成为几代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还有常演不衰的《国王的新衣》,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认识诚实的可贵,如梦似幻的《儿童奇缘》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些剧目以美感染人,以美引导人,润物细无声地健全儿童的人格,净化他们的心灵。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如何发挥儿童戏剧立德树人的美育价值,通过培养儿童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其具备丰沛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时刻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什么样的儿童戏剧是好戏剧?儿童戏剧讲究寓教于乐,它的教育功能应当融化在艺术魅力中。好的儿童戏剧首先要让孩子们在审美中感到愉悦,要通过角色、故事、音乐等吸引他们,感染他们,用角色与孩子们交朋友,让那些宏大的主题随着故事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按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的说法,好的儿童剧一定是孩子喜欢、大人也喜欢:“好的儿童剧应该是孩子能看懂的,有很愉悦的部分,同时还有属于成年人的更深刻、深远的内核。而且,孩子当时没看懂的东西会像种子一样埋在心里,未来某一天他可能会忽然想起这部戏,说:‘哦,我懂了,那部戏还有这样一层意思。’或者遇到类似问题时,他会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部作品,从而获得更深的理解或对某件事感到释然。”
从题材上来说,儿童戏剧无所不包。未来,如何创作出更多孩子们喜闻乐见且富有营养的儿童戏剧作品,并让这些创作成果惠及更多孩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创作上,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又要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责任,还要通过现实题材创作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比如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该剧场开发了“宝贝爱中华”系列、“宝贝看非遗”系列和“宝贝来看戏”系列等多个传统文化系列体验项目,不但有反映藏族、苗族、蒙古族和哈尼族等民族文化的舞剧,还有布袋木偶、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和狮王争霸杂技剧等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这些剧目带给孩子们细腻又新奇的审美体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强化儿童戏剧育人功能,要让优秀儿童戏剧作品惠及更多儿童。去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打造现实题材儿童剧《新安旅行团》,以今天的新安小学为背景,回溯历史、探寻当年“新安旅行团”的故事,讲述当年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激励当代青少年树立理想、砥砺品格。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这部戏为起点,通过为具有独特历史和故事的学校定向创作戏剧作品,推动戏剧进校园,让戏剧的种子扎根于基层、生长于校园,由师生们一代代演下去,让戏剧之花常开不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此外,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优秀儿童戏剧,不少儿童剧院送剧进校园、下基层,并通过线上展演让更多孩子共享戏剧发展成果。
强化儿童戏剧育人功能,还要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的中国儿童戏剧节有一个亮点,戏剧节期间,孩子们不仅是小观众,还是小志愿者、小记者、小演员,更是文化小使者。演出期间,经过培训的小志愿者们为中外观众讲解;演出后,他们化身小记者,采访剧组主创和演员,以孩子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戏剧创作和演出。这种深度参与让孩子们获益良多。如今,随着一种新的戏剧模式——教育戏剧的发展,孩子们的参与将会更加深入。教育戏剧由演员和孩子共同完成创作,在设定的情境内,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绪,增强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同时在其中学会合作、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刘 库,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举报/反馈

光明日报

541万获赞 62.4万粉丝
知识分子掌上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