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生于湖南湘潭,在第四师范担任历史教员,只比毛泽东大三岁因此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

黎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家族,据《湘潭文史》记载:在现代史上湘潭曾经有个出类拔萃的家庭,兄弟姊妹十一个人,均成为了中国现代著名人物,在各类不同的岗位上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就是湘潭长塘黎氏,黎父培銮,字松庵,前清举人,终生不仕。黎锦熙是家中长子,四岁开始入私塾,自幼聪慧,十二岁开始写日记,再也没有停过,赋诗、作画,治印、吹萧,全都爱好。


1905年考中秀才,1906年以“致良知”为宗旨,以“牺牲个人,努力报国”为原则,组织“德育会”,后考入北京铁路学校,但是学校失火被毁,又回到长沙考入“湖南优级师范”。

1912年毕业后出任谭延闿秘书,不过由于不适合衙门而辞职。后创办《湖南公报》,《湖南公报》强调全国和平统一,力主“民治”。

不过由于反对袁世凯的专制,被查封,后来又改《湖南大公报》。

他为了振兴中华,不畏惧个人生死,充满了满腔爱国热情。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他享誉长沙城,在很多年轻的读书人中是反清排满的大英雄,备受推崇。

而此时的毛泽东确是一个最爱读报的人,一直就是黎锦熙的忠心读者,对于这位主编非常有好感,所以当黎锦熙入了师范担任历史教员以后,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对于这个年轻、随和的先生增添了几分钦佩。

而黎锦熙对于简朴的毛泽东印象也非常深刻,据黎锦熙的夫人贺澹江女士回忆:“在当时的学生中,毛泽东个子很高,显得沉静儒雅,并无过激言行,上课听讲时从不浮躁,只是一双眼睛灼灼有光。他衣着一向俭朴,一望而知来自乡间,课间休息时,从不和人打闹,对一切事物总是静思、观察。”

两人相差三岁,又都是湘潭人,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很快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1914年,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之后,黎锦熙仍担任历史教员,他与杨昌济、徐恃立、方维夏等组织“宏文图书编译社”,创办刊物《公言》,批评教育弊端,并且以三分之一的篇幅报道当时正在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有三个学生帮着抄写文章,第一个不管是什么文章都照抄不误,第二个会发现问题,并且帮助润色,最后一个则是看到不同意的文章,直接就不抄了。第二个是田汉,第三个就是毛泽东。

后来“宏文社”创办了哲学研究小组,毛泽东、蔡和森都加入了这个讨论组。

在毛泽东的老师当中,黎锦熙的学识和人品是首屈一指的,因为他的治学和为人方面都给了毛泽东极大的影响。

毛泽东曾经称赞他“弘通广大,最所佩服”,而北师大客座教授梁若容先生曾经这样描述:“黎先生温文尔雅,从无疾言遽色,永远使人感到春风化雨的浸润。”

刻苦俭朴的生活

黎锦熙曾经对毛泽东讲:刻苦俭朴的生活,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不畏艰苦、战胜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成大器者不可缺少的。

而黎锦熙的这些品质对毛泽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长沙读书期间他不乱花一文钱,总共花了160块钱,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花在了订阅报纸上面其他很多的钱财也是花在了购买书籍和杂志上面。

在5年的读书时间里,他没有坐过一次人力车,没进过一次戏院,没下过一次馆子。

当时学校的星期天,学生们出外办事回来赶不上开饭的时间可以按照规定领取补助午餐。

许多同学不愿意吃剩菜剩饭,常常几个人约着出外下馆子吃几个热菜。

毛泽东确总是打些冷菜冷饭,自己吃完就去读书或者找老师请教。

而毛泽东的穿着也是非常朴素的,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一样的,当时大家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比较深,都是以貌取人,对于穿着寒酸的穷苦学生常常冷眼相看。而毛泽东在刚进入师范的时候就穿着学校里发的一套青色的呢子制服,直到毕业一直穿着这套衣服,衣服磨破了还缝缝补补。他的被褥还是湖南农民常用的蓝布套被,没有枕头只能用书本代替。

唯一的一件体面的衣服是一件褪了颜色的灰布长衫,一年四季穿,冬天里面加厚衣服,夏天减去。

同学们对他开玩笑说:“毛润之的‘算术’学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


新的教育方法

黎锦熙虽然博学多闻,满腹经纶,但是他却不以学者自居,反而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他常对学生们说:“不怕不宽宏,就怕不笼统;不怕不聪明,就怕不宽容;不怕不用功,就怕乱翻动;不怕不奋发,就怕如炮炸;不怕胆不大,就怕少规划。”

他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因此对于学生们非常的关心,而毛泽东就受过他的帮助,使得学问和做人都有了长足长进。

黎锦熙教学生不愿意按照以前的方式来教学生,总是想要探索和创新出一条新路,而利用图表法进行教学,便是他探索的一个案例。

他把历史年代、人事、事件、历史地位和贡献等,用图表法加以排列,学生不用老师多费口舌,便可以把某个纷繁的历史问题搞清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有纲目排列法,而这两种方法都使毛泽东受益匪浅,就是用这种方法读书,为日后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运用这些方法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领导艺术,毛泽东总是在事前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后,才形成决议和文件。

在教书育人方面黎锦熙还注重两个字勤和恒,他曾对毛泽东说,世人多是“勤于始而怠于终”,所以无所成。为此日记他一记就记了七十多年的日记……

勤奋和恒心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他的学生毛泽东更是深受他的影响,在读书的时候他就写过“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有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来提醒自己勤奋学习。

黎锦熙是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毛泽东也深受他的影响和他的接触也非常的多。所以两个人才亦师亦友。

毛泽东不仅在课堂上向黎锦熙请教学问,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到黎锦熙的住处请教,成为学校的美谈。

1915年,黎锦熙被聘请到了北京,毛泽东没有办法当面向先生请教问题,只能写信请教,从这一年开始到1920年,毛泽东总共写了6封信向先生请教问题,书信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综合归纳起来就是:直言劝友、疏通误会、切磋学术、抒发志向、商筹人生大计……


1948年底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国民党出于黎锦熙的名望,企图裹挟他南逃,教育部三次来要求他全家乘船飞往台湾都被拒绝,因为他要在这里等待他的好学生毛泽东……

黎锦熙是对毛泽东影响很大的一位老师,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长。

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上面,黎锦熙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大,也从他的身上也学了非常多的东西,对于毛泽东主席以后的革命生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举报/反馈

李瑾亦

10万获赞 8286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