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峪镇是灵寿县中东部的一个乡镇,这个乡镇三分之二的村庄都是明清时候建村的。

[慈峪]清同治《灵寿县志》记载:“自金始设有慈谷镇。”可知金代名慈谷,后演化今名。早有城垣,四门俱备。1937年前慈峪城北门额嵌有“燕南雄镇”石匾一方(今毁)。历为县西重镇。

[冯家庄]清雍正年间有姓冯的从获鹿县大河村搬来居住,故名冯家庄。

[龙田沟]该村村北有一座山丘像蜘蛛,东西两侧有两道岭,像两条龙,人称这是“二龙戏珠”的地形,因此说,这里的田地应该是龙家的故名“龙田沟”。清末年间有人在此居住下来,仍以龙田沟为村名。

[徐家疃]唐朝末年,唐将高四记与后梁将王言章大战于此,村庄被毁,人们四散。战争结束后,有姓徐的搬来居住,故名徐家疃。

[土头]据传,唐朝贞观年间,从外地搬来了几家姓安的居住在此,以地形取名土骨村。因村子在一道土岸的南头,后讹名土头。

[柳沟]清朝末年,有两、三户人家在这个沟里建起了村庄。因沟内柳树较多,故名柳沟。

[黑山]据传,唐朝末年,有人在黑石山脚下建村安居,以地名为村名,故名黑山。

[申家庄]清乾隆年间,有姓申的从本县南朱乐搬到该地居住,以姓氏取名申家庄。

[凤凰楼]原属申家庄,后独立成行政村。

[岭北]据传,康熙年间,该村名引碑,后又根据村南有沙、土、石组成的岭坡,村居其北、取名岭北。

[董家庄]明初燕王扫北后,有姓董的到此居住,以姓氏取名董家庄。

[杨家园]清嘉庆年间,姓杨的搬来居住,建立了家园,故名杨家园。

[卢家洼]康熙年间,有姓卢的人家从平山县迁移到该地居住,因村庄建在低洼之处,故取名洼里,后改称卢家洼。

[东刘庄]据传,明初,燕王扫北后,有刘姓兄弟二人从山西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名刘庄。后村庄扩大分为两个村,本村居东,以方位取名东刘庄。

[杨家庄]据传,明朝末年,始有杨姓者从本县东关迁此定居,故名杨家庄。

[苏家村]据传,唐朝初期,始有苏姓者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名苏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苏家村。

[西刘庄]据传,明初燕王扫北后,有刘姓兄弟二人从山西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名刘庄。后村庄扩大分为两个村,本村居西,以方位取名西刘庄。

[石坎]据传,燕王扫北时,有避难者逃到此地一个大石岸下居住下来,这个石岸中间突出一块巨石,形似蛤蟆,而且坎坷不平,故取名石坎。

[湾里]据传,明永乐年间,有人从山西迁此定居。该村位于小河湾曲处,故取湾里。

[寨里]战国时期这里经常打仗,驻扎过营寨。后有人迁此定居,便取名寨里。

[胡家庄]据传,明朝初期,始有胡姓者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名胡家庄。原先该村东、西分治为两个胡家庄,为管理方便,于1962年合并为一个自然村。

[柳家庄]据传,明朝初期,有柳姓者从本县木佛村迁此定居,以其姓氏取名柳家庄。

[东柏山]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始有刘姓迁此定居。此地位于鲁柏山东端,山坡上柏树成林,名柏头山。后人口增多,分为二村,该村居东。故取名东柏头山。简称东柏山。

[东湖杜]据传,清朝末年,有几家人避难到此定居。因村东有一大水坑,当地人称水坑为湖,故取名东湖社。

[正峪]据传,明朝燕王扫北时,有几家避难者躲在此地,居住在三面环山的山峪里。该村正处在山峪中间,便取名正峪。

[中伍河]据清康熙《灵寿县志》记载:磁河发源有五处:白蛇岭、五台南山之南、北山五岳寨、王母山北峪、王母山东峪,伍条河汇合于此,故取名伍河。因该村居中,以地理位置取名中伍河。

[西伍河]据清康熙《灵寿县志》记载:磁河发源有五处:白蛇岭、五台南山之南、北山五岳寨、王母山北峪、王母山东峪,伍条河汇合于此,故取名伍河。因该村居西,以方位取名西伍河。

[南伍河]据清康熙《灵寿县志》记载:磁河发源有五处:白蛇岭、五台南山之南、北山五岳寨、王母山北峪、王母山东峪,伍条河汇合于此,故取名伍河。因该村居南,以方位取名南伍河。

[郝家河]据传,明朝末年,始有郝姓者到此居住。又因该村附近有一条小河,于是以其姓氏和地形取名郝家河。

[北伍河]据清康熙《灵寿县志》记载:磁河发源有五处:白蛇岭、五台南山之南、北山五岳寨、王母山北峪、王母山东峪,伍条河汇合于此故取名伍河。因该村居北,以方位取名北伍河。

[上下庄]据传,明朝万历年间,始有时姓从平山县迁此定居,因河上游已有村庄而本村居下,故取名下庄。1958年与上庄联合成为一个大队,故名为上下庄。

[西柏山]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始有刘姓迁此定居。此地位于鲁柏山东端,山坡上柏树成林。名柏头山。后人口增多,分为二村,该村居西,故取名西柏头山,简称西柏山。

举报/反馈

经贸书生

4182获赞 731粉丝
有意思的河北历史地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