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7
“打卡‘重庆版布达佩斯大饭店’!”
近日,一条话题在互联网上引发“晒图热”。被称为“重庆版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是位于渝中区解放碑五四路的中英联络处旧址。
▲2023年5月23日,渝中区解放碑五四路,游客以中英联络处旧址为背景拍摄纪念照。 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这处有上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保建筑,成了新晋“打卡点”,这种奇妙的融合,为中英联络处旧址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截至2022年底,重庆一共有696处历史建筑。随着重庆在城乡建设中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它们正在经历“重生”。
绝不“一拆了之”
从车库到大桥桥墩都为历史建筑“让路”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人气火爆的中英联络处旧址,多年前曾面临被拆除的危机。
那是近20年前,解放碑商圈一带进行升级改造。当时的中英联络处旧址年久失修,房顶破烂,与周围繁华的市容格格不入。有人提议将它拆掉,在原址建一个车库。
但中英联络处旧址的身份很特殊,它始建于1844年,最初是法国天主教真原堂的一部分,后来曾是抗战时期中英两国在重庆城区的联络地点。相关部门进行多次调研后,认为该建筑结构完整,历史意义重大,决定进行保护利用。
这一决定,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2013年,作为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中英联络处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中英联络处同样“死里逃生”的,还有位于江北区的望江厂员工宿舍。
作为望江厂最早的员工宿舍,这5栋宿舍楼的造型很特别,楼顶像一个个半圆形的“波浪”连接在一起。与它们一路之隔,就是郭家沱大桥的桥墩。
按照原定建设方案,桥墩建在员工宿舍处,这5栋楼会被拆除。但经过市区两级反复协调,大桥桥墩和匝道的位置微调2米,将员工宿舍群原址保留。
这样做的理由,蕴含在建筑历史里。
江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望江厂的前身是抗战时期第五十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后,望江厂又为国家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建筑,正是重庆军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历史建筑是重庆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放在首位。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也得为历史建筑“让路”。
进行“绣花”改造
让历史建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保留历史建筑后,下一步又做啥?重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绣花”改造,为历史建筑提质后,再进行活化利用。
中英联络处旧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它的室内设施全面升级,成为一个精致的文化交流场所,还设有咖啡厅,可供人们小坐休憩。
位于两江新区的“悦来庄稼”项目,升级的规模则更大。
▲“悦来庄稼”项目一角。两江新区供图
该项目前身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重庆江北化肥厂,部分老厂房、机械设备等保存完好。区域内有9处建构筑物群落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历史建筑。
2017年,悦来投资集团将原江北化肥厂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原建筑面积约2.11万平方米、改建及新建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
经过5年多的打造,“悦来庄稼”成为《回来的女儿》《法医秦明》《勇者无惧》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把“重庆工业风”带到全国观众面前。
不过,对历史建筑进行打造,是否与保护相冲突?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释。
“历史建筑的保护核心是保护其历史风貌,即建筑外观。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历史建筑的内部可以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安装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打造为公共空间等。”该负责人说,去年5月,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提出保护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老建筑、古民居,采用“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整治方式和“绣花”等微改造方式,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意味着,按照《实施意见》,历史建筑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市民也能更好地亲近它们,从中感受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延续历史记忆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与提升城市价值相辅相成
在一幢幢历史建筑“重生”的背后,是重庆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也折射出发展思路的转变。
例如,对于老旧城市片区,过去的做法是“拆旧建新”。但现在,为了留住历史记忆,重庆选择少做“减法”。
▲2023年5月23日,南岸区菜园坝长江大桥以南、苏家坝立交以西,长江电工厂职工宿舍区保留在原址。 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位于南岸区菜园坝长江大桥以南,苏家坝立交以西的长江电工厂职工宿舍区,共有101栋老建筑,是中心城区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建国初期职工宿舍区。
2022年,南岸区启动“铜元局·城市时光”项目,仅拆除了质量较差的6栋老建筑,保留91栋、改建4栋。
“我们对每一栋老建筑都进行了‘摸底’,并保留了原有的街巷空间和70多棵老树,让历史风貌得以留存。”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历史建筑,还包括工业遗产、抗战遗址、自然资源文化、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活历史”,共同彰显着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战时首都、西南大区的历史记忆、城市文脉。
并且,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与提升城市价值相辅相成。
以中英联络处旧址为例,如果拆除后修车库,容量不会超过50个车位(10个车位是过去的采访内容中介绍的);而如今,它的建筑价值已经达到上亿元,还为解放碑商圈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历史底蕴。
又如“悦来庄稼”,该项目今后将建设集文化艺术街区、文化特色展馆、公益区等业态于一体的艺术设计微度假目的地、工业遗址保护展示区、创意设计产业聚集地,为两江新区带来新亮点。
再如“铜元局·重庆时光”,这里的部分老建筑将改造为扩建后的南坪长江实验学校的食堂、办公室及阅览室,公交首末站管理用房,提升片区居民生活品质。借助临长江的区位优势,今后有望成为南岸区新地标。
据悉,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处理好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建筑、老街旧巷等成为重庆城市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55.8万获赞 4.8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