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nn Demeulemeester

“神秘叛逆”的哥特风格正在阔步走入大众视野中。

TikTok 上,#avantapocalypse#(激进启示录)影片积累了超过 600 万的浏览量,用户们通过视频,记录下自己解构、重制哥特服装的过程。国内抖音上,用户 @泡椒咖喱 分享的一支哥特婚礼视频在一周内获得了超过 153 万点赞、32 万评论及 96 万转发。

国际秀场也随处可见哥特的身影。Rodarte 2023 秋冬系列由肃穆的黑色长袍开场,在蕾丝、羊腿袖、蜘蛛网针织衫等元素的交织中,呈现出更加绚烂的现代哥特服装。Versace 2023 春夏系列则通过金属钉、皮制品、以及含有蕾丝元素的吊带袜、面纱、胸衣等单品,塑造出一群鲜明的哥特女孩……

这不禁令人好奇,起源于艺术和建筑文化的哥特,缘何成为了一种时尚风格?作为亚文化的哥特为何频频闯入主流视野?受众有限的哥特在中国市场又拥有多大的可能性?

包容万象的哥特

远不止是时尚

哥特时尚的掀起并非偶然,而是以常驻嘉宾的姿态留存于时尚行业。Maison Margiela 近两年来在秉承解构传统的同时,以舞台剧式的哥特故事为时装赋魅;Rick Owens 一直向消费者展示着一种简约且强调廓形的哥特设计,后者已然成为品牌的 DNA;与 Rick Owens 所见略同的,还有以哥特美学著称的设计师品牌 Ann Demeulemeester。

Ann Demeulemeester 一直以来因其哥特风格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图片来源:GIOVANNI GIANNONI/WWD

在成为设计师们的灵感之前,“哥特”一词原指哥特人,其在历史上与罗马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因此,在罗马人大获全胜后,哥特便被用于形容劣等艺术和建筑,以隐喻哥特人的野蛮。随着时间推移,哥特被纳入多种文化体裁的创作中,出现哥特文学、哥特电影、哥特音乐等多种门类。

哥特时尚的出现,则源于英国 70 年代后期的后朋克运动。彼时,第一批带有哥特色彩的后朋克乐队 The Cure、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和 Bauhaus 先后成立,他们的音乐灵感往往源于悲剧、黑暗浪漫主义等哥特电影及文学,因此获名哥特摇滚。

一定程度上,哥特时尚借鉴了朋克风格。从服装层面看,哥特的标志性元素涵盖了蕾丝、渔网、蜘蛛网、厚重眼线等元素,以及文艺复兴和中世纪的部分服装风格。黑色则是其灵魂色彩。而在意识层面上,“哥特的标志性元素主要是‘恐惧’,无论是建筑、文学、电影还是音乐等,在当时那个年代被认为难以接受的、丑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哥特’。”哥特深度爱好者陈情儿在 Jing Daily 的采访中分享道。

哥特时尚为何卷土重来?

#Gothcore#、#avantapocalyps# 等哥特话题已在社交媒体上兴起,美剧《星期三》的爆红更为哥特的出圈添了一把烈火。即使在国内,也有不少消费者开始对哥特产生兴趣。“的确有变多,很多客人拿着《星期三》的剧照来让我们帮忙搭配类似款式。”上海哥特主题实体店 OSHOP 店主鬼哭啾啾在 Jing Daily 的采访中表示。

得益于互联网,小众文化得以在某个热点的引爆下,迅速闯入大众视野。陈晴儿告诉我们,哥特时尚在近些年来的频繁曝光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不无关系,“所有客户端都能直面客户端,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小众亚文化。其次是哥特社群,热爱小众亚文化的人都希望能够找到组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社交平台看见 #哥特人# 、#goth# 等话题。”

今年 3 月,2020 年创立于伦敦的 Mariposa.D 首次登陆上海时装周。

图片来源:Mariposa.D

而社会的包容化趋势无疑促进了这一过程。独立先锋品牌 Mariposa.D 主理人朱纯蝶(Chundie Zhu)在 Jing Daily 的采访中直言,“相比以前,如今的国内社会更加多元和包容,有利于人们展现真实个性。哥特时尚相比其他风格,有种类似精神庇护所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信仰,穿着者有着自己的文化主张。”

今年 3 月,2020 年创立于伦敦的 Mariposa.D 首次登录上海时装周,以哥特时尚为载体呈现了一场关于女性的意识觉醒。“就像人们经历黑暗时刻后涅槃重生,女性意识的觉醒也隐喻了黎明前的黑暗。哥特如同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人们慰藉和庇护。”陈晴儿同样表示,“人们很难一直保持较为积极的情绪,而哥特就是一种浪漫化所有苦难和未知的文化。”

研究哥特文化的兰卡斯特大学文学与文化教授 Catherine Spooner 则认为,哥特的回潮与时尚的轮回有关,“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每两到三年就会出现一次宣布‘哥特回归’的时尚头条。而如今它的出现似乎愈加频繁,我认为这是由所谓的时尚周期导致的。”她在曾在 The Blogging Goth 网站 2022 年的一篇文章中表示。

哥特时尚在中国市场

拥有多少可能性?

不同于其他风格,哥特成衣往往来自于特定的哥特品牌,而这一选择在中国本土相对局限。OSHOP 店主鬼哭啾啾告诉 Jing Daily,“门店目前代理的品牌主要有 KILLSTAR、Demonia、Banned、Restyle、Black Craft 等十数个海外品牌,只有 PUNK RAVE 和 Devil Fashion 来自中国。随着实体店开业,我们也在计划合作入驻和推广新的中国哥特品牌。”

中国哥特品牌 PUNK RAVE 2023 春夏系列

图片来源:PUNK RAVE

相比提供成衣,Mariposa.D 选择以为量身定制为主赛道。目前单品定价在三千至一万不等,主要瞄准 18 至 30 岁的前卫消费人群。他们大多从事艺术、时尚等行业,寻求另类,独特及精神浪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种类似高级定制的服务更具人性化且注重用户体验,价格也相对较高。”Chundie Zhu 表示,“小众品牌的存活需要成熟的生产链和供应链。相比国外,国内市场偏好‘文化’和‘群体’,且存在严重的抄袭风气,风格越鲜明越容易被跟风,难以独立存活。”

与此同时,哥特作为一种小众亚文化,尽管近些年来不断衍生出撒旦、吸血鬼、二次元哥特 Lolita 等多种表现形式,但哥特始终囿于它自身的局限性,陈情儿指出,“虽然喜欢哥特的人数在逐渐增加,但圈子要扩大很难,因为这毕竟还是小众亚文化,只能说目前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

归而总之,哥特的再次兴起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而相比大众文化,哥特始终处于边缘状态,它能够在自己的圈子内形成极大的影响力,却终究难以撼动主流市场。

作者|Eric

编辑|Linzy Lam

举报/反馈

JingDaily商业观察

710获赞 419粉丝
专注于国内奢侈品文化和生活方式。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