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来南沙,这里非常漂亮。”5月2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作为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与会嘉宾接受媒体专访。在采访中,丁肇中谈及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国科学自主发展、与国际科技合作等多个话题,并寄语青年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研究,要认为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
中微子实验“打开了一扇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国之重器”正在崛起。丁肇中尤其关注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这是王贻芳院士他们做的很重要的工作,打开了一扇门,做了新的科学。”
为何说实验很重要?丁肇中说,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后,才有新的知识。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结果,但实验可以推翻理论。推翻以后,就是科学一步一步在向前走。“这可不代表学实验的人不懂理论,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做实验的人应该对物理有很深刻了解,才能做好重要的事。”
没想过物理之外的事业
对有志于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青年科学家,丁肇中寄语道:“自然科学和体育是不一样,研究自然科学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二个发现相对论的,对不对?这和体育有冠军、有亚军是不一样的。要做科学的话,尤其是做物理研究,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除了物理以外,还有没有最想做的事业?丁肇中回答:“没有想过。”在他看来,踏上科研之路最重要的是兴趣。
“我当年开始学物理的时候,我的母亲不是绝对的赞成,她跟我说要很有天分的,才能做物理。换句话说,她对我是有怀疑的。可是我就跟她说,‘一个人到世界上只走一次,我应该照我的兴趣来做’,她就没有再说话了。”
“实验人员任何时候都可打我电话”
时至今天,87岁的丁肇中依然对物理研究抱有不知疲倦的热情。在参与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期间,他也不会停止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工作。
“我有一个规定,AMS实验室任何时候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告诉我,没有时差的观念。”他介绍,AMS一直在太空运行、不停地收集数据,研究人员也没有端午节、没有新年,24小时都在工作。
AMS上太空后,就难以修理了,如何解决?丁肇中自豪地说“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过错误的实验。我们在发表文章前必须讨论,讨论都是我组织的。一篇文章可能会讨论30天、40天,每天6个小时跑不了。而且我们做实验还是会比较细致,减少出现失误或者是错误的情况。”
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谈到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五十年的体会,丁肇中说道,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及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继续为人类作出重要贡献。
丁肇中强调,国际合作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类的知识很有限,可是人有好奇心,就是人向前走最主要的目的。国际合作里面也有竞争,但大家一起合作非常重要。”
丁肇中是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他于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在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取诺贝尔奖时,他带来诺贝尔奖颁历史上第一次中文演讲。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举报/反馈

广州日报

1848万获赞 83.8万粉丝
最好看最好玩的新闻在这里与你分享!
《广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