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韶山的毛主席旧居博物馆,在1973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这些游客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曾经国民党的将领,杜垏明、宋希濂等人。他们已经被特赦了多年,如今已经是新中国公民了。杜垏明那年已经69岁,宋希濂也66岁了。


对于这两个特殊的游客,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也有些好奇。毕竟他们曾经也是国民党的将领,虽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数年的改造,但现在真的是心服口服吗?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将,现在却成了阶下囚。


而在毛主席旧居陈列馆中,有不少当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照片,这些人看到自己当年打的败仗,作为亲历者,又会有何感受呢?很多年后,时任毛主席旧居陈列馆馆长的吴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这些问题侃侃而谈。


宋希濂和杜聿明在国军将领中,也是军事能力突出,能排到前列的。杜聿明更是蒋介石非常信任的一员大将,二人也都是黄埔一期的学员。当年的黄埔军校可谓群星璀璨,能考上的都是人中龙凤。


不仅要考察军事知识,还要考察国文、算术、历史等。不少在那个年代留学的人都遗憾落败,没有考上,可想而知当年能够考上黄埔军校多么难得!所以蒋介石倚重黄埔学员,也很好理解了。


杜聿明和宋希濂也并不是纸上谈兵,他们的军事素养都是公认的。杜聿明提出的“操场就是战场”、“小包围圈一口口吃”等理念,一直被人认可。他曾在1942年的同古会战中,打出了以少胜多的好成绩,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役。


但这两位在抗日战场上战功赫赫的将领,却在解放战争中双双被活捉。经过十年的战犯改造后,两人于1959年成为首批被特赦的人员。在战犯所,两人最初虽然十分不服气,抗拒管理改造,慢慢地也明白了蒋家王朝为何失败,社会主义为何成功。


但作为年轻时就投身战场的军人,他们却并不明白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在功德林战犯所,曾有过一场战争分析会,一帮打了败仗的国民党将领围成一团,借着出来放风的功夫,你笑话我,我挑你刺,互相分析当时是怎么被共产党打败的。


1973年的韶山之行,给杜聿明等人带来了新的答案。在毛主席旧居时,杜聿明和宋希濂看得十分认真,还在抗日战争照片展中多呆了很久,毕竟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有他们的付出,对此两人都十分自豪。


不过,在进入解放战争照片展前,宋希濂却小声对杜聿明商量:“我们就不进去了吧!”杜聿明没反应过来,问道:“这怎么了?”宋希濂摇了摇头,惭愧地说:“打了败仗,看了也难堪。”


宋希濂这话也可以理解,杜聿明也笑了,打趣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拉不下面子。”而宋希濂叹了口气,说什么都不进去。杜聿明劝导宋希濂,用了两个理由。


第一,陈毅元帅曾跟他们说:“山东那一仗,我还打输了呢!”真正的名将不会计较一仗的得失,这是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二,也是杜聿明现如今能坦然面对败仗的原因,杜聿明认为,如果他们一直打胜仗,甚至把部队拖回台湾,最终受罪的还是人民。他们现在打输了,可却让人民可以尽早解放。


宋希濂听后,也想明白了。他干脆地说道:“那我就进去看看吧!”于是,两个人一起走进了解放战争展室。两人在里面呆了好几个小时,直到时间不允许了,工作人员来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出来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感慨:毛泽东真是战神!


有工作人员提醒道:“这话有些讲迷信了。”杜聿明却笑道:“只有这种评价才最准确!”随后他还告诉工作人员,请一定把这句话记下来传给后人,特别是研究军史的人。


杜聿明和宋希濂为何会发出这种感慨?他们经历过解放战争,清楚地了解蒋介石的用兵风格,但却不知道毛主席是怎么用兵的。这次参观完了解放战场的史料,他们对毛泽东的军事实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才会有感而发。


1957年,国民党兵团司令黄维,在特赦后去过一趟西柏坡。这里的一切陈设还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样,还保留着小战士们画图用的红蓝铅笔。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对前线战况研究揣摩,发出了一份份关键的电报。


在参观完后的黄维,也由衷地做出感慨:国民党真是必败啊!


军事战略的问题,还是需要交给军事专家来分析。毛主席和蒋介石在用人上的区别,就足以决定很多事情的走向。


首先,毛主席用人不拘一格,而蒋介石只用嫡系。

毛主席没有上过军校,但蒋介石是一路从军事学院学出来的。也正是因为多年的军校经历,他才得以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但他到了国民党内部,升职上位都是依靠“收买”,权钱交易。所以蒋介石后来才大搞派系,四处结交自己人。比如说蒋介石十分提携的陈诚,在此之前是个默默无闻的教官,但被蒋介石得知是浙江人后,立马成了少校。


而毛主席用人则是五湖四海,不管出身。例如,抗美援朝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50军,他的军长是曾经为国民党军官的曾泽生。1948年,曾泽生带领三万多部下起义,加入了解放军。


曾泽生起义的原因,还是因为蒋介石任人唯亲,他并不受蒋介石待见,也不是嫡系,分到的武器装备都是最差劲的。如此没有出头之日,才让曾泽生决定放手一搏,投奔毛主席。这个往日被人瞧不起的“杂牌军”,却得到了毛主席的重用,在朝鲜战场大放异彩。


第二点,毛主席“放开去做”,蒋介石“微操达人”

蒋介石的越级指挥是出了名的,李宗仁曾经忍不住抱怨道:“蒋先生不长于将兵,却喜欢坐在统帅部里,用电话指挥前方作战。”


杜聿明当年也是被蒋介石的指挥给坑惨了。从辽沈开始,一路到他被俘获的淮海,每次都是因为蒋介石突然发来的电报,让杜聿明慌乱不堪,只能叹气的告诉部下:听从命令吧!其余的,交给老天爷!



但毛主席,却对前方将领完全信任。孟良崮大胜后,中央决定分兵南进,但粟裕却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打大仗,并多次向毛主席请求。毛主席在仔细读完他的电报后,决定同意。在之后的多次关键时刻,毛主席都力挺粟裕,支持他的想法,最终有了淮海战役的奇迹。


从没上过一天军校,毛主席是如何用兵如神的?毛主席喜欢读《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一些研究军史的专家学者,把这两本书看做毛主席的军事理念来源。但仅凭这两本书,就能断定吗?这一点,毛主席本人也解释过。

“那时打仗,形势那么紧张,谁还管得什么孙子兵法,什么战斗条令,统统都忘记了的!打仗的时候要估计敌我形势,很快作出决策…”


死读兵书,只能是纸上谈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造就了毛主席的军事能力。


几十年过去,日本军事界还有人在研究《论持久战》,在美国,《孙子兵法》的影响力很大,朝鲜战争后的美国将领都认为,读懂这本书就能运筹帷幄。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举报/反馈

法图娱

6.2万获赞 4278粉丝
定期分享各种有趣的故事,喜欢看故事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