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政治家都是天生的好演员,他们的专业就是演戏”。

这句话在前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需要展现夫妻恩爱时,他是当众拉过妻子热吻的深情丈夫;需要表现对家庭的担当时,他是为了儿女教育可以放弃工作、辞职卸任的好父亲;而需要展现自己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时,他又能通过眼神和微小的动作,让无数国人将他当做自己人……

甚至有人说,骆家辉在中国受欢迎程度一点不输给当红明星。

都说日久见人心,在坐上驻华大使的宝座后骆家辉屡屡向中国企业下狠手,言语间都是一名合格的西方政客,可谁又能想到在卸任后骆家辉杀了个回马枪,试图来中国“再捞一笔”……


三代人的美国梦

骆家辉一家人为了扎根在美国,已经付出了三代人的努力。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名叫骆世泽的年轻人登上了一艘拥挤摇晃的轮船。

不知道听了多少声蒸汽轰鸣声,骆世泽顶着一身疲惫终于到达了传说中遍地是黄金的美国。

相比一头热前往美国的其他人来说,骆世泽算得上有勇有谋了,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想要在美国发展,就要学会这里的语言,融入当地的生活。

为此,骆世泽选择在富人家中当洗碗工,赚取微薄的薪酬大部分被他拿来交语言课的费用,但在那个年代中,无论他有怎样的规划与抱负都无济于事,因为他来自于一个战火缭乱的国家,而人民与国家总是荣辱与共的。

在美国挣扎了很多年,还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最底层的工作,没有尊重更没有希望,骆世泽最终还是返回了故乡台山,经人介绍与一名同乡女子结婚,生下了儿子骆荣硕。

13岁那年,骆荣硕和父母再次回到了美国。

有了父亲之前的经历,骆荣硕很聪明的选择用参军来获得绿卡,也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英勇作战,冲在最前沿,这也确实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一名法律意义上的美国人。

但有了绿卡,并不代表骆荣硕真正地与美国白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别人眼中,他始终是中国人,即使是一名退役美军士兵,他依旧是一名中国人,退役后没有被妥善安排,只能凑出全部家当在唐人街开一家小小的餐馆谋生。

1950年,骆家辉出生了。

在他五岁之前的记忆中,除了这家窄小破旧的小餐馆便是政府安置的退役军人的小公屋。

而这小小的安身之处里,挤着骆家五个孩子和父母。

5岁多的时候,骆家辉才被父亲送到了学校读书,他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正式接触英语。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在极致的贫穷面前显然是不作数的。

但好在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的骆家辉,凭借着聪明和努力硬是跟上了学校的教学进度,即使每天放学后还要到餐馆帮忙,无暇抽出时间温习功课。

父亲骆荣硕原本没有指望几个孩子能够冲破种族壁垒做出一番事业,直到骆家辉考上了耶鲁大学,成了名校学生。

进入耶鲁,意味着骆家辉将会进入新的圈子中,有新的机遇和未来,这让骆家人看到了希望。


不负众望

1968年,生活如一潭死水的骆家人终于看到了曙光——家中老二骆家辉考上了耶鲁大学的政治学。

依靠大学的奖学金和困难补助金,骆家辉读完了大学,并在父母的支持下前往博士顿大学进修。

选择这所大学骆家辉自然也有考量,四年的大学生涯让他确定了之后的人生道路——从政。

但在务实的父母看来,这个目标未免过于不切实际,华人的孩子怎么可能混进政圈呢?

还不如做个医生、商人或者是高级白领这一类体面又高薪的职业。



骆家辉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后,顺利进入法院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又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下,她被一名华裔议员看中,被推荐到参议院担任律师。

这也让骆家辉获得了转型的机会,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从一名助理检察官摇身一变成为了华盛顿的众议员。

他的目标很明确,积极从事到维权事业中,这也让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1993年,骆家辉成为金县县长,并在3年后成为华盛顿的州长。

担任县长的时候,骆家辉就一直奔走在金县发展中,原本对于他华人身份而关注的美国人也渐渐被他的诚恳、一心为民所打动了。

毕竟没有谁会对一位平等对待每个肤色人种的县长厌烦,在他的带领下,经济确实发展的更好,社会服务也越来越完善,老人们也有了更妥善细致的社会福利,更何况就连当地人喜欢的足球队的居留问题都被骆家辉巧妙地解决了。

原本阻碍了骆家两代人的华裔身份此时成了他事业中最好的助推力,骆家辉会在一次次演讲中动情地提及自己的童年,句句深情地说自己祖父居住的小屋距离华盛顿州的州长府邸只有短短一英里,而自己花费了一百多年才走到了这里。

这些感人的话打动的不止是华人,更多的是非亚裔的其他公民,对“励志”精神的崇敬向来不分国界,更不分肤色与人种。

依靠优秀的政绩:连年下降的犯罪率与教育水平节节攀升,骆家辉的管理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他是一名优秀的州长,也因此在两次竞选中以超大优势获选。

华人担任美国州长的新闻就足够震撼到国内的你我了,更别说骆家辉曾多次访问中国,力图促进华盛顿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他也曾衣锦还乡,祭拜祖先,热情面见父老乡亲。

2008年地震,骆家辉远赴我国都江堰慰问灾民,轻声细语鼓励大家重振旗鼓;奥运会之际,骆家辉又拿起火炬,奔跑在四川的土地上。

毫无疑问,那时的骆家辉绝对是台山人眼中的骄傲,是能在美国做州长的台山人,更是心系中国的同胞。

但让人意外的是,骆家辉在第三次州长竞选时选择了退出,这并非是他决心远离政治,恰恰相反,此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2009年,奥巴马向骆家辉抛出了橄榄枝,这一年的3月份,骆家辉成为美国商务部长。

这是真正的政坛,也是骆家辉梦寐以求的人生舞台。


是美国梦实现者还是同胞?

2010年,我国的龙头企业华为按照计划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他们瞄准的是美国的无线网络行业。

但还没等华为在竞标中大展身手,时任商务部长的骆家辉出场了。

从屡次设置门槛阻拦华为的竞标再到发布相当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搞出一堆税收条款,故意提高华为的竞标难度和风险,骆家辉可谓是煞费苦心。


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面对这样的“萝卜岗”,华为直接出局,这是骆家辉的胜利。

除了阻止华为在美国的市场发展,限制华为的技术之外,骆家辉还积极游说其他国家,对华为、对其他中国企业保持警惕,不要让他们在本国发展、壮大。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场中,华为尚且遭遇如此对待,又有几家中国企业能安然无恙呢?

2011年,一条新闻再次将骆家辉推到了中国人面前——骆家辉将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即使骆家辉在任商务部长期间“战功赫赫”,但时过境迁,大部分中国人在得知这个新闻时,还是会因为骆家辉标准的华人长相而心生好感,不自觉将骆家辉当做自己的同胞。

而骆家辉也非常识时务,一改往日的尖锐与针对,展现出了良好的风度,处理两国事务时也多了许多柔情,积极在社交平台上与大家互动,让许多中国人直呼在骆家辉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骨。

可骆家辉即使看起来再像中国人,他始终是美国梦的践行者,不折不挠、立场坚定的为美国服务与牺牲。


2012年,一向以友好形象示人的骆家辉再一次伸出自己的獠牙,用驻华大使的身份,言之凿凿称中国环境恶劣,就连首都北京的环保问题也差劲的不得了,那里的从空气到河流树木都被中国人污染的不像样了。

他的话语几分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那顶“大帽子”——中国的发展污染了整个地球。

看似为了环境问题发声,字字句句都在指责中国,希望借由舆论压力再狠敲中国一笔,让人们调转枪头,不再关注美国的工业污染现象。

骆家辉的态度大转让很多人不解疑惑,殊不知这本就是他的真实面目,他也从来不是大众臆想中的“同胞”,他是个好演员更是名优秀的政客。


再次变脸——捞金

在骆家辉担任要职期间,他一直是含蓄儒雅,爱妻护家的好男人形象,而他也毫不吝啬于表达自己对妻子、儿女们的爱意,他会在公共场合热吻自己的妻子,也会为孩子们买牛奶,哄着孩子们入睡,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正因如此,2013年11月,骆家辉在卸任时表示自己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的时候,众人虽然感到突然也能够理解。

但接下来的几年里,骆家辉并未像自己所说那样回归家庭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还没过两年,他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各大商务论坛与跨国贸易峰会中,这似乎成了他的新事业。

而凭借着美国前商务部长与驻华大使的名头,骆家辉自然不愁邀约,每每入会时,除了尊重和吹捧,他还能拿到让人咂舌的报酬。

可完美好男人的面目也没有维持太久,2017年5月份,妻子李蒙突然爆料,自己与骆家辉已经离婚两年多了!

骆家辉身上的反转,未免也太多了,云里雾里让人看不清他的真实态度,可只有一件事毫不疑问,那就是他对于美国的忠诚。


认同的不应是肤色

很多人想不明白骆家辉为何会几次变脸,但摘掉对他的华人滤镜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他对中国友好,是为了发展美国的贸易,拉近两国的关系;他对中国横眉冷对,同样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从始至终,他的目标都很明确,也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同胞”。


举报/反馈

匆匆轶事

98.1万获赞 2.4万粉丝
爱奇闻,爱世界,爱异事,爱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