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证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我们烧掉它吧,反正今后用不着它了。”

这是林语堂在婚礼上对妻子廖翠凤说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听出两人的长相厮守之意。

而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五十几年中,二人也确实实现了最初的诺言。

可如此美满的姻缘,在一开始却被打上了“包办婚姻”的标签,但林语堂并未像鲁迅等人那样抛弃发妻,而廖翠凤也放下了富家女的身段认真扮演起了相夫教子的贤妻角色。

婚后的林语堂爱画画,可每当孩子问道:“爸爸,为什么你画的女子都是同一个发型呢?”

林语堂总是盯着画中女子眼含深情的回答:“因为锦端就是这样的发型。”

(林语堂与廖翠凤)

那么林语堂口中的“锦端”究竟是谁呢?

其实,锦端全名叫陈锦端,曾经是林语堂的女朋友。每当廖翠凤听到林语堂提起这位前女友的时候,她就会对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解释道:“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廖翠凤的语气中听不出任何不满的情绪。而且,在她知道丈夫心里还时常惦记着陈锦端后,就经常邀请锦端来家中做客。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竟使得林语堂的前任女友可以与现任太太相处的如此和谐?那么这三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廖翠凤和林语堂的婚姻明明有另一个人的影子,为何又能够携手相伴五十多年呢?

这一切还要从林、廖二人的结婚开始说起。

一、婚后出国留学,共渡艰苦生活

“我把它烧了吧,这是离婚才用到的东西,我们一定用不到。”林语堂眼含柔情且语气坚定地说道!

于是,在取得妻子的同意后,林语堂在大婚之日点燃了二人的结婚证书。而看着眼前的跳动着的红色火焰,廖翠凤不禁想起了结婚之前母亲对她说的话。

“语堂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

听到母亲的担心的话语,廖翠凤却不以为然,干脆地回答:“穷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一方面是为了让母亲安心,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坚定自己对爱情的追求?


那么,林语堂的家里真的穷吗?穷!最起码对于廖翠凤这样的家庭来讲是贫穷的。

林语堂的父亲是基督教的一名牧师,收入虽不高,但在那个饿殍遍野的年代,养活一家人之余还能够供他读书,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林家的家境还是不错的!

不过这种家境却远远比不上廖翠凤的家庭。廖家是当时鼓浪屿的首富,林语堂一个牧师之子之所以能够娶到廖翠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廖翠凤的哥哥与林语堂相识,因此廖翠凤常从哥哥这里听到林语堂的故事,这才对林语堂一见倾心,最后终成眷属。

然而,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场天作之合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订婚到结婚,廖翠凤就等了四年,直到林语堂将要到美国留学的前夕,二人才举行了婚礼。

本来,四年的等待,已经让廖翠凤心生悔意。可林语堂烧结婚证的举动证明廖翠凤没有白白等待。这把火虽然烧化了结婚证,但却重新点燃了廖翠凤对婚姻的希望。

(廖翠凤与林语堂宴会照片)

婚后没过多久,廖翠凤就随林语堂来到了美国。当时,林语堂在哈佛大学读书,于是廖翠凤便当起了全职太太,照顾林语堂的生活起居。那段时间,廖翠凤每日想尽办法换着花样给林语堂做饭菜,尽管都是粗茶淡饭,可二人却感到无比的幸福。

可好景不长,在美国的生活刚刚步入正轨后不久,廖翠凤患上了盲肠炎。实际上此次病发早在来美国的途中就已经有所征兆,只是当时的条件有限无法及时进行治疗。

而这次突如其来的发作,病势异常的凶猛。无奈,最终只能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可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林语堂每个月40美元的生活补助根本负担不起。

万般无奈之下,林语堂向廖翠凤的二哥发出了求助信,后来在二哥的帮助下,才使得廖翠凤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廖翠凤中年照片)

最后,廖翠凤的命虽然保住了,但生活却愈发艰难。这场疾病不仅掏空了二人仅有的积蓄,更是使得林语堂的学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看着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林语堂意识到必须先解决当下的困境。

正当林语堂束手无策之时,他猛然想起了之前胡适对自己的承诺:“若是能够毕业后回到北大教书,可以支付一半的留学费用。”

于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林语堂给胡适发了一封电报并说明了目前的困境。果然,没过多久林语堂就收到了胡适寄来的一千美元,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随着廖翠凤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林语堂再次开始专心读书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以为生活从此走上了正轨,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直接堵死了林语堂在美国留学所有可能。

原来,林语堂赖以生存的留学补助金突然停发了。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留美学生监督施秉元将所有补助金投入股市,结果赔的血本无归。后来在《浮生六记》一书中,林语堂回忆起这件事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位施秉元等于砍了我的头。”

(陈锦端与打字机)

可木已成舟,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尽管胡适又汇来了一千美元,可完全依靠胡适的资助在美国继续学习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一番权衡之后,林语堂带着廖翠凤来到了德国。在那里,他们一边打工积攒学费,一边学习。而为了减轻丈夫的生活压力,从小锦衣玉食的廖翠凤不仅出门打工赚钱,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把自己的陪嫁拿出去变卖帮助丈夫度过难关。看着妻子对于自己如此支持,林语堂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中却对妻子异常的感念。

(林语堂与廖翠凤)

好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二人终于迎来了一件喜事:廖翠凤怀孕了。为了给廖翠凤更好的分娩环境,林语堂匆忙结束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带着廖翠凤回到国内生活。

回国之初的林语堂,原本想应胡适之邀去往北大教书,结果在北大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那里的官场互相倾轧,致使自己过得异常苦闷。于是便提交了辞呈。而之所以选择上海,除了上海是当时文化、经济汇聚的中心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人!

二、爱而不得的陈锦端

“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这句话出自林语堂的《八十自述》,这里的好友指的是陈希左和陈希庆,他俩的妹妹就是陈锦端,一个对林语堂而言,爱而不得的女人。


1921年,林语堂从乡村来到了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尽管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可他却失去了赖柏英——这个陪伴自己长大又能吸引蝴蝶的女孩儿。那段时间里,林语堂怅然若失,心里难受的不得了。

可这种难受并没有持续多久,另一个女孩就闯进了他的世界里,她就是陈锦端。林语堂似乎在陈锦端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初恋的影子,但不同于赖柏英的朴实和活泼,陈锦端是一位气质美女。

她凭借着美艳的相貌吸引了林语堂,而林语堂的才学又吸引着陈锦端。就这样,互相吸引的二人很快就完成了从朋友到恋人的过渡。这之后,擅长写作的林语堂与擅长画画的陈锦端常常在一起舞文弄墨,配合的好不默契!

(林语堂书法)

然而,对于自由相爱的人们而言,往往最令他们看不起的门第最终会成为他们之间最大的阻力。因为喜爱陈锦端,林语堂便经常打着找陈希庆兄弟的借口来到陈家,暗地里与陈锦端约会。

可是时间一长,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终于发现了问题。但碍于面子,并没有用强硬的手段将两人分开,而是找到机会对林语堂说道:

“隔壁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既贤惠又漂亮,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为你做媒,一定没有问题。”

听到陈天恩的这番话,林语堂知道他是在阻止自己与陈锦端的交往。虽然心中大感不悦,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自己只是一个牧师的儿子,说到底还是因为家境不好,入不了陈天恩的眼!

(林语堂)

果然,不久之后,为了断绝林语堂的念想,陈天恩就给女儿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归宿。这在他看来既可以保证女儿日后的生活衣食无忧,又可以通过联姻巩固自己家的地位。

得知此消息的林语堂内心万分煎熬。恰在此时,他的家人听说了陈天恩愿意给林语堂做媒娶廖家二小姐的消息。于是,林家人全体上阵劝林语堂去看看“廖二小姐”。

对于家人的劝说尽管林语堂内心异常的抗拒,但是他姐姐却说:

“陈天恩家大势大,不顾他的面子不就得罪他了吗?即便娶了陈锦端,你能养得起吗?”

(林语堂 右二 与鲁迅等人合影)

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家人的各种劝说,林语堂不得不来到廖家“相亲”。最后在长辈的催促下订了婚。不过林语堂心里还有一些侥幸,他认为只要没结婚,自己就还有机会追求到陈锦端。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他让无辜的廖翠凤白白等了4年的时间。而听说林语堂订婚消息的陈锦端不仅没有接受父亲的安排与富家子弟结婚,反而独自一人前往美国留学。

几年之后,当林语堂从北大辞职的时候,陈锦端刚好学成归国到了上海。

此时的陈锦端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浑身内外都散发着成熟美。这令许多青年才俊为之倾倒,纷纷上门求亲。然而无一例外的都被陈锦端拒绝。是的,她心里还想着林语堂。

而知道陈锦端回到了上海的消息后,林语堂也带着一家老小到上海安家。廖翠凤对此虽然心知肚明,可她还是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对于丈夫曾经的感情,廖翠凤表现得十分大度。

三、长寿婚姻的秘诀:大度与包容

(林语堂和廖翠凤晚年)

在知道丈夫心里还想着陈锦端后,廖翠凤干脆大方地请陈锦端来家里做客。

而面对如此大度的妻子,林语堂反倒感觉到了不好意思。而每当妻子提起陈锦端时,林语堂总是害羞的不知所措。等陈锦端来到家里后,林语堂更是紧张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可尽管无法携手到老,林语堂对陈锦端的爱却不曾中断。林语堂晚年走不动路的时候,听说陈锦端住在厦门,依然激动地站了起来对妻子说道“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

看到丈夫到老都还在想着前女友,廖翠凤仍然没有生气,只是劝阻道:“语堂!不要发疯,你不能走路,怎么去厦门?”

夫妻间简单的两句对话,却反映出了二人能够相携50年的秘密!那就是理解和包容!

曾经有人问过林语堂:“你的婚姻没问题吗?”

林语堂自信且肯定地回答:

“没问题,妻子允许我在床上抽烟。”

这个回答看似幽默风趣,可其实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廖翠凤对于林语堂的无限包容和理解。

林语堂生长在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从小接受的是刻板教育,性格是比较内向和安静的。可廖翠凤却恰恰相反,她从小喜欢热闹,按说这样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很难冲破阻碍走到一起。可他们最终却互相搀扶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

(廖翠凤及三个女儿)

回头看来,除了互相包容和理解之外,还有什么使他们能够如此敞开心扉,接受对方呢?其实,林语堂并没有因为廖翠凤的包容恃宠而骄,反而担心妻子胡思乱想,他总是对妻子说:

“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以“打破包办婚姻”为名行喜新厌旧之事的人不在少数,廖翠凤也曾开玩笑的对林语堂说过:

“人家西装教授一窝蜂离了黄脸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想赶这个时髦?”

而林语堂听后直接认真严肃地回答廖翠凤:“离了你,我活不成呀。”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还曾经将自己比作气球,将妻子比喻成控制气球的坠儿,说幸亏有妻子拉着,不然自己不一定会飘向何方。其实,这个比喻看似浅显易懂,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这二者虽然彼此牵制,但也彼此依靠!不然,如何能够携手共度余生呢?


在二人结婚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上,林语堂曾送给廖翠凤一个手镯,镯子上刻着一首《老情人》诗歌。诗文表达了林语堂对廖翠凤的爱,这是属于文人特有的浪漫,也是对妻子真挚感情的体现。

(林语堂全家福)

虽然林语堂直到晚年仍对陈锦端念念不忘,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对妻子廖翠凤的喜欢。对于林语堂而言,陈锦端曾是他胸口上的朱砂痣,但终究是爱而不得;而廖翠凤才是陪伴他看遍人间烟火的白月光。

(林语堂晚年)

结语:

林语堂的一生跌宕起伏。虽然心尖上的人爱而不得,但是上天却不曾亏待于他,让他在后半生的漫长时间中有了长情的陪伴!我们应该知道:婚姻不是恋爱,生活不是童话。

只有在平淡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品格,我们才能够余生中过的安稳、从容!

举报/反馈

黄晓桔趣谈

19.7万获赞 5647粉丝
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奇闻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