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老丁语云”)

大家好,我是老丁。

这个周日,一条消息在老丁的朋友圈里小小刷了个屏。

根据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公告,海关总署近日联合三部委批复同意吉林省进一步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公告自6月起实施。

所谓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是指货物由关境内口岸启运,通过境外运至关境内另一口岸的业务。地处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份没有出海口,长期以来必须从辽宁大连港中转海运货物,若能取得俄罗斯远东出海港口,货物运送距离和成本都将大幅缩短。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吉林、黑龙江到辽宁港口陆运普遍超过1000公里,而从位于两省的绥芬河、珲春到海参崴仅约200公里。

回顾历史,1858年,因满清国力衰退,中国在东北的优势不再,当年清廷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海参崴成为中俄两国共管。两年后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清政府再将海参崴割让给俄国。

占据海参崴后,沙俄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统治东方”,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港口。19世纪末,海参崴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是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目前,海参崴港已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年集装箱吞吐量近100万标准箱。

但2020年7月2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发布消息,纪念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这条明显带有“胜利者炫耀”意味的微博,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引发了广泛抨击。连当时还没退休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都说,他反对俄罗斯使馆发这个微博,这是基本态度。在老胡看来,俄罗斯使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这样写不是对中国公众尊重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与该使馆增进中俄两国民间友好的使命之一不相符合。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在已审议通过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中,明确规定除了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的八个地名,都应当加括注表示。这八个地名,基本都与晚清末年对沙俄的屈辱历史相关。

同样是在今年2月,新华社发布一篇标题为《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燃放烟花庆祝祖国保卫者日》的报道。因其中“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称呼,让无数中国网友愤怒不已。

但话说回来,此次这时隔163年后海参崴成中国内贸货跨境中转口岸,大概率不是俄方出于“好心”的作为。站在它们的角度,久拖不决、进展颇为不顺的俄乌冲突,以及被美西方多国强力制裁,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可以新打通海参崴的航道。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举报/反馈

故园老丁

2万获赞 1162粉丝
前媒体人,注册会计师(cpa)
注册会计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