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第25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发布了《全国蛇咬伤流行病学研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并举行了《罗森急诊医学》第10版翻译启动仪式、纪录片《中国医生》(急诊24小时)发布仪式等。
▲《全国蛇咬伤流行病学研究白皮书》发布
《全国蛇咬伤流行病学研究白皮书》发布
蛇咬伤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受到蛇咬伤的影响。据白皮书,启动于2022年5月的“全国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共走访全国蛇咬伤高发的12个省份、48个市、76个县(区)、92个乡镇和58个乡村,走访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共查阅了50672份蛇咬伤病历,调查了55775名居民和12580余名基层医护人员。此次调查重点聚焦中国蛇伤流行病学数据、中国居民蛇伤知信行的现状、中国基层医护人员蛇伤事件处置能力和中国蛇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将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填补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的空白。
在蛇咬伤患者中,男性较多,占比为59.81%,年龄中50岁以上最多,占比61.86%,职业以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居多,占比为40.46%。
从各省份蛇咬伤病例中的蛇种类来看,云南(317例)、广东(1218例)、海南(974例)、贵州(283例)、福建省(875例)以竹叶青咬伤较多,湖南(2085例)、湖北(75例)、江西(4000例)以蝮蛇咬伤为主,四川(113例)和重庆(195例)都以烙铁头咬伤为主,广西(643例)以眼镜蛇为主。
就现有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蛇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据白皮书,蛇咬伤后、遗留后遗症的占比为55.47%,后遗症中残疾(截肢)占比为35.18%。但是经历过蛇咬伤事件的受访者中,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占比是79.4%,自评抑郁的占比为81.33%。
未及时足量使用抗蛇毒血清、院前延迟、居民不正确的院前处置方法、基层医生对蛇咬伤处置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各界对蛇咬伤是严重的急诊事件这一意识普遍不强等,都是导致这一不良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被蛇咬伤患者中,能在2小时内入院治疗的仅占比为34.59%,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都存在院前延迟情况,其中超过24小时才入院的,占比9.08%。
▲蛇咬伤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情况
此外,调查也发现,在蛇伤高发省份,很多居民点离血清配置点的车程距离都超过了2小时,现有的抗蛇毒血清配置不能满足资源匮乏地区患者的急救需求。在对5万多名居民的调查中,45%不知道抗蛇毒血清,缺乏对蛇咬伤的预防知识。
“我们甚至提出,探索为偏远山区应用无人机紧急配送抗蛇毒血清的方案,解决县和县以下医院没有储备能力而出现抗蛇毒血清短缺的情况,实现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同时,省级医院的专家可以远程会诊指导用药,也就解决了技术问题。”在《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进行时》主旨报告中,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学科带头人吕传柱表示。
四川正筹备四川省蛇伤救治联盟
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冯卢参与了四川省内的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冯卢介绍说,在全国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四川省还致力于推动建立蛇伤地图,其中包括四川省的蛇类分布地区,尤其是剧毒蛇类的生活区域分布,其次,是全省抗蛇毒血清分布地图。
冯卢表示,20多年前,四川省仅有几家医院储备了抗蛇毒血清,而4月到10月蛇咬伤高发期,大量蛇咬伤患者转院到省医院救治,就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抗蛇毒血清。
同时,四川省人民医院正牵头筹备四川蛇伤救治联盟,致力于推广蛇咬伤规范化治疗、尽量普及抗蛇毒血清的储备。“为什么说是尽量普及?因为一方面抗蛇毒血清的价格较为昂贵,蛇咬伤又相对分散;另一方面,抗蛇毒血清的储备条件较为严格,要求每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储备抗蛇毒血清,明显不现实。”冯卢表示,因此,尽量保证县级医院储备一定量抗蛇毒血清,除了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地广人稀区域,基本上能保证患者在1到2小时内得到积极有效救治。
冯卢介绍,从临床经验总结,2015年到2022年,四川省抗蛇毒血清的使用量从700多只上升到9000多只,这并非是蛇咬伤增多,而是抗蛇毒血清的覆盖面得以扩大,“2015年,全省20多家医院储备了抗蛇毒血清,到2022年,有130多家医院储备。”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

红星新闻

3421万获赞 391.8万粉丝
西部影响力最大主流媒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