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澳大利亚出现的“失落的文明”,和外界隔断了8000年,如今怎么样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他们的社会状态还远不如3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失落的文明”

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中,曾经拥有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失落文明”,这里的人和外界隔断了将近8000年,而且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的文明不仅没有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塔斯马尼亚岛的面积约为6.1万平方米公里,差不多是台湾的两倍大小。大约在一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段前,这座岛还是和大陆连接在一起的。


在冰河时期结束后,融雪化成的水导致海平面升高了将近120米,将两岸交接之地淹没,形成了巴斯海峡。也因为岛屿和澳大利亚大陆没有连接,导致这里的发展缓慢,同时还保留了诸多原始风貌。

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会制造高级工具的早期智人就来到这里繁衍生息,这个时期岛屿的面积大概有14万平方公里,等到巴斯海峡形成后,这里的土著也迎来了持续8千年的孤岛生活。


不过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却走向了与进化相反的道路,回到了最为原始的部落社会。而到了19世纪,当欧洲人抵达这片大陆时,他们甚至发现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社会状态可能要比3万年前更加落后。

那么问题来了,塔斯马尼亚土著到底有多落后呢?现在还有他们的后裔吗?

现在还有塔斯马尼亚土著吗

据悉,塔斯马尼亚岛最早是在1642年,被一位荷兰的航海家发现。到了1802年,为了防止法国人到岛上落户,英国人就在悉尼海港城后方的塔斯马尼亚,将第二批来自诺福克岛的囚犯的殖民者安置下来。


也是从那时起,白人开始不断猎杀岛上的土著。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岛上的土著基本都被这些外来人屠杀了干净,虽然有些人在种族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但最终也倒在了白人所带来的疾病中。到了1876年,随着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离世(死后被制成人体标本),这个与世隔绝的文明也就此告了一段落。

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楚格尼尼

如今,塔斯马尼亚岛居住着50多万人,同时被称作“世界的尽头”,这里的风景极佳,大自然主宰着一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生态,截至目前,岛上只允许国内的航班进出,但不能携带新鲜的鱼类和水果进入,不然就要面临罚款或被没收。


另一方面,在欧洲人踏上这座岛的时候,每个入侵者几乎都对这里的社会风貌感到难以置信。首先,同样身为智人的塔斯马尼亚人,他们几乎不会穿着衣服,即使在严寒季节,也只是裹上兽皮,简单地涂上动物油脂而已。

不过在冰河时期,也就是刚迁徙过来的时候,这些早期人类都会穿着衣服,同时还有像动物骨头或者石头等材料制成的狩猎工具,和用于部落斗争的“柄制工具”。


而这些智人象征性的东西,在塔斯马尼亚土著身上都没有发现,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在演化的过程中,主动舍弃了这些工具。那么,为什么塔斯马尼亚人会出现这种文明“倒退”的情况呢?

倒退的文明

其实,在欧洲人抵达这里时,就发现这里的鱼群密度非常高,而且生活在孤岛上的塔斯马尼亚人似乎对这些丰富的海洋资源不感兴趣,顶多也就在海边狩猎一些甲壳类动物来食用。

更让人意外的是,通过对当地工具的研究发现,大概在3800年前,塔斯马尼亚人就放弃了捕鱼活动,甚至说他们讨厌欧洲人带来的那些有腥味的食物。


不过,虽然塔斯马尼亚人不捕鱼,但是却会绕过鱼群猎杀海豹,在当地,海豹就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由此可见,塔斯马尼亚人之所以会舍弃海洋狩猎的本领,可能跟部落的信仰有关。

例如在某个时期,一些掌握话语权的人认为鱼是不祥之物,猎杀它们会给他们带来灾难。而在权威的影响,岛上的土著们便渐渐地舍弃了捕鱼的本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狩猎工具和技能,也在某些信仰的威慑下,成为了过去式。要知道,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中,智人的生存也并非需要使用工具不可。


另一方面,在17世纪时期,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人口总数仅有4000人,所以也有人认为,极小的人口基数才是制约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为当人口数量处在停滞或者负增长的情况下,对空间、食物资源的需求量就相对有限,进而导致种群内的竞争力不足,物种进化的速度也将放缓或维持稳定,直到被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塔斯马尼亚岛的这种情况也被叫做塔斯马尼亚效应,是指在封闭的状态下,进化方向逆向推进的一种现象。而且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

举报/反馈

吴梓豪说

28.5万获赞 2.2万粉丝
关注真实故事,为您分享奇闻趣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