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荡如砥的苏北平原中心,在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涟水、沭阳、灌南三县的交界处,坐落着一个钟灵毓秀、闻名遐迩、酒香四溢的古镇--淮安高沟镇。高沟,既是明代古镇,也是新锐名镇,它横跨东六塘河两岸,公兴河、西六塘河距镇区均约4公里,如两条翠带舒展于东、西两侧,汇合于30公里之遥的二郎神杨戬驻守的灌河。
傍湖而居的千年古镇
追溯这个古镇的鸿蒙肇始,还得从已在地图上消失的古硕项湖谈起。硕项湖系秦朝时因地震陷落而成,又名大湖、硕濩湖,因下接灌河入海,又称硕灌湖。横跨沭阳县、灌云、灌南、涟水四县。硕项湖风光旖旎,水产丰盛,是先民生息繁衍的理想去处。
高沟镇圩子,原为硕项湖西南部率先淤积并延伸湖中的一片尖滩,上面蒹葭蔚起,芦蒲丛生,中有一条南北向无名大沟。元朝以前,这里的雪泥鸿爪渺不可寻,只知道经过元末大乱,湖区人烟稀少。明洪武年间,苏州高天宠一家迁居西南湖滩一条无名大沟东侧,结庐捕鱼为生,“高家沟”由此得名。
明朝中叶,汪、郑、徐、吴、程、方、李、仇、王等姓氏的徽州歙县商家相准高家沟这块风水宝地,次第前来定居创业,施展他们的传统长技,“高家沟”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区集市。为方便贸易,商民们在高家沟上置渡船,设渡口,后又建起古色古香的桥梁,俗称“中桥”。明万历年间,高家沟集市已相当繁荣,有一首诗记载当时盛景:“南北东西作走廊,行人拥挤即寻常。中桥自古繁华处,夜市灯火茶馆忙。”此时的高沟已发展成为安(东)、海(州)、沭(阳)、灌(河)之间的工商业重镇与交通中心。
沿至清初,紧贴高家沟西侧的六塘河拓浚延伸,分泄黄河、沂沭河洪水,兼行盐引,又称北盐河。六塘河夹带的泥沙很快将高家沟淤塞,中桥废弃。然而,因增添了盐艘停泊的重要筹码,高家沟“中桥夜市”更加兴旺。
因酒而盛以酒成名
高沟镇历史上可圈可点之处不少,然九九归一,是因酒而盛,以酒成名。
其酿酒业发轫于明代,当时生产小曲酒。大曲酒的生产始于清初。康熙二十年左右河道总督靳辅对淤为平陆的硕项湖滩放垦后,四面八方的屯垦者蜂拥而至“插草围标”,划界占地围垦。在风刀霜剑中辛勤垦殖的屯民、屯丁,大都喜欢在艰苦劳作之余以酒驱寒、以酒催眠、以酒恢复疲劳,酒的需求量猛增,从而刺激了高沟酿酒业的蓬勃兴起,出现多家酿制大曲酒的槽坊。所产大曲酒除满足本土的消费需求外,还供应外埠。“近销淮北行千里,远及湖广畅九江。”这仅是清嘉庆间高沟长春槽坊的行销盛况。
沿至晚清,高沟酿酒业已形成群雄并峙的局面,有义兴、天泉、裕源、公兴、永泉、距源、广泉、长春“八大槽坊”。这些槽坊各有雇佣工人数十人不等,他们在酿制、勾兑上各有秘诀,竞产佳酿,高沟大曲因之名动四方,产销两旺。往来行人离高家沟圩子老远,就可闻到空气中浓郁的酒香。
民国四年,裕源槽坊酿造的高沟大曲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赢得金奖,高沟镇一举成为著名的酒镇。抗日战争时期,高沟酿酒业受到重创。1947年,裕源槽坊与其他槽坊合组成立公营高沟槽坊,1949年更名为地方国营涟水县高沟酒厂,为全县首家国营企业。时仅十几间茅草屋,以几盘驴推磨粉碎酿酒谷物;出窖柳筐抬,散热木锨扬,以木柴烧铁锅蒸馏,一班活常常要干十一二个小时。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开山创业的干部职工用忠心与热血酿造出一坛坛醇香扑鼻的优质高沟大曲,其品质、声望位居苏北四大名酒之首。高沟酒厂还派曲师、酒师到洋河酒厂传授技艺、帮助提升水平。1956年,高沟酒厂被江苏省政府授予“酿酒第一”奖旗。
闻名遐迩的美食名镇
酿酒业的发展,带动高沟镇工商各业的发展进步。早年,半数以上从事酿酒业的商家兼营其他工商业:丝织品种类很多,花色绚丽精巧,远销苏、鲁、豫数省;纸扎工艺尤佳,所制鸟兽虫鱼、四民百物,无不毕肖,方圆数十百里,大至宗社祭祀,小到家庭丧仪,都得购买高沟纸扎;榨油、酱醋、洗染、茶食糕点等生产都具相当规模,且颇有特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沟镇传统的手工业迅速恢复并扩大生产规模,私营商业繁荣兴旺。作为常市集,每天从早到晚,主要街道上都有熙熙攘攘的赶集人群,呼喝叫卖之声喧嚷嘈杂,商铺柜台前人头攒动,被方圆数十里誉为“小上海”。
徽商后裔把高沟打造成方圆百里商贸重镇的同时,也打造成闻名遐迩的美食名镇。来高沟羁旅经商,不仅有美酒,而且有佳肴,高沟捆蹄就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种。它是清道光年间熏烧师傅郑云福兄弟首创,为难得的佐酒佳肴。
高沟鸡糕也是传统美味之一绝,鲜美细腻,是淮扬菜系中的重要成员。高沟的八碗八碟、杂烩头菜、熏烧肉、挂面豆腐、朝牌吊炉饼,也都很有地方特色,是高沟游子味蕾之记忆、乡愁之所系。
极具特色的庙会文化
高沟,是涟水县经济的副中心,也是与县城相伯仲的文化重镇。高沟的庙会文化曾经最具社会影响力。明清时期,高沟每年都有几次规模较大的庙会,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天宫圣会、四月初八的碧霞元君烧香会、五月十三的关圣帝生日会等,最热闹的要数三月二十八纪念东岳大帝诞辰的天齐庙会。
庙会早上开始,东岳大帝銮驾出巡,仪仗森严,三班六房,文武侍从,旗幡飞舞,僧道乐工,各种功夫技巧、杂剧说部纷纷献艺,至晚方散。届时人山人海,倾动三州府之众前来观赏,而主办的高沟商家的营销额也数倍于平日。
由庙会文化衍生出来的民乐演奏与戏曲文化,也曾经蜚声周边几个州县。高沟的民乐演奏以僧人、道士和民间乐工为主。清末民初,高沟关帝庙住持清虚和尚,在镇江金山寺挂单时,谙于音律、精通多种管弦乐器。高沟的民间乐工与演艺人员经常到庙里求教、切磋,形成浓郁氛围,演奏水平非常之高。
镇内文昌宫戏楼、三元宫戏台及后来的高沟大戏院,是居民看戏演戏之处。高沟人看戏演戏水平很高,清末民初,高沟业余京剧团曾因一出《三盗九龙杯》而力挫专业京剧团,让周边城镇的戏迷们为之倾倒。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沟业余京剧团的老班底还能够演出整场的《武松打虎》《空城计》等传统剧目。(荀德麟)
(大运河新闻热线:18611735190)
来源:江苏科技报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