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方危机与武士的兴起
自646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藤原氏的始祖)等人主导推行大化改新以来,日本便走上了效仿唐制建立律令国家的道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政治上效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废除贵族世袭制的举措遇到了诸多困难。9世纪中后期,天皇外戚藤原氏权势煊赫,藤原良房、藤原基经先后出任摄政,通过行废立之事掌控大权,本就举步维艰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努力,随着大贵族藤原氏的崛起,从根本上受到了动摇。891年,藤原基经去世,宇多天皇乘机重用以渊博多才著称的菅原道真,希望借此压制藤原氏,899年道真晋升为右大臣。然而在901年,藤原基经的儿子左大臣藤原时平诬告菅原道真意图谋反,结果道真被流放到九州太宰府,两年后郁郁而终,藤原氏重掌大权。
在中央朝廷权威无力深入地方的背景下,原本作为中央在地方代表的受领实力日益增强,他们与地方国司、豪族的关联日益紧密,相互勾结,导致地方上缴给中央的租税持续减少,中央财政恶化,进一步失去了掌控地方的实力,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在醍醐天皇即位后,朝廷推行财政、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受领的待遇和地位,并切断受领与地方势力的联系。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受领对中央的忠诚有所提高,但受领们大力压榨和剥削地方,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趋于尖锐,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在此时尚为中央统治边缘地带的关东地区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现象与中晚唐藩镇的流变存在一些奇妙的相似之处。关东治安状况持续恶化,于895—901年以关东群盗为主体在上野、武藏等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宽平、延喜东国之乱”,在贼首物部氏永于900年被擒之后,群盗也未销声匿迹,而是持续对代表朝廷的受领构成威胁。关东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群盗横行,904年,安艺守伴忠行被群盗所杀,905年,飞驒守藤原辰忠被群盗杀死。
根据上野国的报告,组成关东群盗的“僦马党”不仅包括当地豪族势力,还有相当数量的前国司子弟参与其中,他们在朝廷改革后失去了攫取地方租税的能力,为此对朝廷及受领怀恨在心。为了对付群盗,朝廷进行军制改革,赋予受领更多的军事自主权,任命押领使配合受领消灭群盗(押领使便是镰仓时代起“守护”的前身),并要求各地武艺高强者服从动员参与战斗。在出任押领使的一众善战之人中,有多人成为了名震天下的杰出武士,其中有两位尤为著名,一位是桓武平氏的始祖平高望,另一位则是人称“俵藤太”的奥州藤原氏、小山氏等家族之始祖藤原秀乡(如今日本的第一大姓佐藤便来自秀乡的五世孙藤原公修、藤原公清兄弟)。在平定叛乱后,平高望和藤原秀乡等人就地留在了关东地区,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众武艺高强之士,便是日本最早涌现的武士群体。
藤原秀乡
武士一词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721年元正天皇的诏书中,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仅是零散出现在史料中,作为对武艺高强者的称呼而存在。到了本文所涉及的10世纪前期,由于朝廷对平定群盗的需求,为朝廷效力的武士逐渐增多,开始形成了一个以武士身份标榜自身的群体。与大众的想象不同,武士在当时被称为“弓马之士”,对他们来说,“马射之道,于武尤要”、“便习弓马,尤善骑射”,武士所必须精通和练习的技能是骑术和射术,而非刻板印象中持刀砍杀肉搏的形象。了解这一点,方能理解这一时期武士的作战方式,此时日本军队之间的战斗往往是所谓的“盾突战”,两军将宽大的平盾堆在阵线前方,两军在盾牌之后相互射箭,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一旦敌人发生动摇,骑马武士便率领随从自盾牌之间杀出,将敌人击溃。相比未来的集群作战等战斗方式,这种战斗十分平淡,甚至战斗常常在一番弓箭对射之后便宣告结束,与一般人对战争的浪漫想象相去甚远。古代日本马匹稀少且质量堪忧,根据学者对镰仓出土的中世战马遗骸测量,这些马匹身高109—140厘米,平均身高129厘米,远不如平均身高158厘米的英国纯种马,比起中世纪欧洲骑士的高头大马抑或阿拉伯马、蒙古马,日本武士的坐骑在冲击力、速度和耐力上都实在欠佳。尽管如此,武士群体的兴起依然为日本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活跃表现,可谓未来压倒皇权的武家政权及其绵延数百年长久统治的先声。
915年,上毛野基宗、上毛野贞并等人射杀上野介藤原厚载,国司藤原连江等人也参与其中。朝廷似乎认为居住在邻近的下野的藤原秀乡也有参与的嫌疑,命令下野国流放秀乡及其18名同党,但藤原秀乡等人拒绝前往流放地,下野国衙对此无可奈何。朝廷在此之后屡次下达发配命令,下野国衙也于929年再次向朝廷控告秀乡在当地作奸犯科,朝廷向下野及相邻五国下发追捕官符,然而却无人敢动手捉拿这位名声在外的善战武士,藤原秀乡依旧我行我素。919年,前武藏权介源仕袭击武藏守高向利春,两人在武藏国府大打出手,朝廷对此同样无力干预。在关东诸国,朝廷的权威陷入了不受认可、难以贯彻的尴尬境地,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十多年后,威震关东的平将门将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风暴,而在西国的濑户内海沿岸,原本为朝廷效力镇压海贼的藤原纯友也终因朝廷的冷落转而倒向海贼。面对渴望证明自身价值的新兴武士们,朝廷未能及时做出反应给予妥善对待,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 东西蜂起
定居在关东的平高望共有八子,其中前五子平国香、平良兼、平良持、平良正、平良文较为活跃。长子平国香住在常陆,任常陆大掾;次子平良兼住在上总,任下总介;三子平良持住在下总,后前往陆奥胆泽城任镇守府将军警戒虾夷;五子平良文则住在武藏。平高望最喜爱的似乎是次子平良兼,因为良兼继承了平高望的根据地上总,并且成为了新任族长。平国香、平良兼、平良正三人都娶了常陆大掾源护的女儿,结为姻亲,他们三人看来与老三平良持、老五平良文存在一定的隔阂。平良持的儿子平将门生年有884年、889年、903年的说法,如果是903年,则正是菅原道真去世的那一年。931年前后,由于父亲平良持去世,平将门回到故乡准备继承父亲在下总的领地。平将门娶了叔叔平良兼的女儿为妻,但他和这位岳父关系不和,两人公开发生冲突,结果平将门遭到了同族众人的孤立。
平将门之乱关系图
此前不久,醍醐天皇于930年去世,其八岁而体弱多病的儿子即位为朱雀天皇,此时藤原时平早已去世,其弟藤原忠平担任摄政。藤原忠平正是平将门早年的主君,将门在15或16岁时上京为忠平效力,勇武过人的将门希望能得到负责平安京治安工作的检非违使的职位,却未能如愿,有说法称是因为藤原忠平没有支持将门导致了这一结果,从此令其心怀怨恨,但此说十分存疑。在此背景下,将门因父亲去世返回下总,在路上遭到了平国香的袭击,将门在五叔平良文的援助下将其击破,之后却又因为和族长兼岳父平良兼闹翻陷入了在族人中孤立无援的境地,父亲留下的领地遭到了平良兼和平国香的瓜分。自负武技超群的将门,想必在此时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平将门
935年,平真树(此人身份不详,和平国香、平良兼、平良正的姻亲源护有领地争端)前来劝说平将门攻击源护和平国香,将门率军出发进攻源护,平国香和源护的儿子源扶、源隆、源繁三人在路上伏击平将门的部队,不料平将门大发神威,率部利用顺风射杀源扶,源隆和源繁也被斩杀。平国香被包围在石田馆内,被平将门放火烧死。源护闻报大惊,一面派人上京控告平将门,一面与平良正联军在鬼怒川沿岸的川曲村布阵面对平将门,又被将门击破。平良正向兄长平良兼求援,此时在平安京任职的平国香之子平贞盛得知父亲被杀也已从京中赶回,成功说服平良兼于936年6月率军从上总出发讨伐平将门,平良兼先胜一阵,之后遭到了将门的奇袭,被痛击后仓皇逃往下野国府寻求保护,被将门包围在国府之内。这次将门不知是否是因为想放叔父兼岳父一马,留出了一个缺口,平良兼狼狈逃亡而去。平将门进入国厅,要求国衙官员在国厅日志中记录“平良兼挑起无道合战”。
此时,朝廷在接到源护的控诉后,已经下发官符传唤平将门、源护、平真树上京,平将门于10月来到平安京接受审判。由于事情的起因是平国香夺取平将门的领地,或许也是朝廷认可了平将门称是平良兼挑起冲突的说法,将门被从轻发落,还因之前的惊人战绩在京畿名声大噪。仅仅数日之后,平将门便被解除关押,在937年正月的大赦下被释放,5月回到领地。先前吃了大亏的平良兼得知后,与源护、平贞盛一起在8月放火劫掠平将门的领地,平将门则与平真树在9月还以颜色,放火烧毁了平良兼在真壁的宅邸。平将门将平良兼的罪行上报朝廷,不知是不是他和藤原忠平曾经的主仆关系发挥了作用,朝廷授权将门捉拿平良兼、源护、平贞盛等人,并向武藏、安房、上总、常陆、下野等国下发官符,但各地的受领无意协助平将门,导致平将门也难以消灭平良兼的势力。938年,平贞盛决定上京再次控告平将门,消息被平将门获知,将门一路追击平贞盛一直到了信浓,贞盛大败,损失惨重,单骑落荒而逃。939年,平良兼病逝,源护也很可能在此前后去世,平将门与同族之间的私斗就此告一段落。平贞盛于6月带着传唤平将门的官符回到常陆,但无人肯协助他捉拿将门,贞盛无奈之下,打算跟随故友陆奥守平维扶前往陆奥赴任,却在下野又遭到了平将门的攻击,平维扶见势不妙,抛弃了贞盛,但贞盛再次设法脱身了。从这段时间将门的表现来看,他对朝廷采取了至少表面上敬重和服从的态度,然而争斗期间关东各地的国司对朝廷命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被他看在眼里。
平贞盛
在与关东相隔千里的濑户内海地区,此时也兴起了一股波澜。在律令国家时期,朝廷曾在各地招募大量卫府舍人参与举行明确天皇与官员臣属关系的国家仪式,这在强化中央集权的时代对于皇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进入平安时代后,朝廷中央集权衰退,不再重视国家仪式,出现人员冗余现象,为了改善财政而裁撤了众多舍人,这引起了由各地豪族组成的舍人们的不满。特别是濑户内海的伊予(或写作伊豫)、赞岐、备前、播磨等国,是日本重要的产粮地,在过往被指定为发放舍人粮食的指定国,这些地区的舍人反抗尤为激烈,他们宣称自己有当地粮食的分配权,拒绝缴税,每当朝廷税务官员前来征税,舍人们便纠集党羽将官员驱逐。在当地受领和国府屡次受到舍人抵抗的情况下,朝廷逐渐强化了受领抓捕舍人的权限。
面对受领的打击,舍人们逃往海上,组成海贼集团,在931年席卷濑户内海,被称为“承平南海海贼”,这恰是平将门返乡的那一年。海贼由以小野氏彦、纪秋茂、津时成等人为首的三十多个小集团组成,朝廷在各国设立警固使以武力镇压海贼,但持续数年也未能将其肃清。936年,朝廷任命纪淑人为伊予守兼南海道追捕使,纪淑人上任后,对海贼采取了宽大怀柔政策,允诺海贼归降后赐予衣物、种子,并可获得田地从事农业,取得了成功,2500余名海贼前来投降,局势就此平定。在为纪淑人效力的部下之中,有一位武艺高强的藤原纯友,他是摄政藤原忠平的堂兄弟藤原良范之子。藤原良范英年早逝,纯友大概是通过父亲的另一位堂兄弟前伊予守藤原元名的举荐,在932年得到了伊予掾的职务,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名声在海贼中传播开来,还得到了藤原忠平的赞赏。从后来的故事来看,藤原纯友可谓人如其名,对朋友极重义气。藤原元名卸任后,纯友跟随元名回京,在936年又被任命为伊予警固使。据说藤原纯友在劝服海贼投降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名声和与海贼首领们的交情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功劳却全被纪淑人据为己有。海贼平定之后,藤原纯友向朝廷申请平定海贼的功勋,但朝廷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封赏,这令纯友极为不满。在939年藤原纯友起兵攻击备前介藤原子高时,朝廷才如梦方醒般接受纯友的要求,追溯三年前平定海贼的功劳,封藤原纯友为从五位下,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藤原纯友
三 平将门的兴亡
938年,武藏权守兴世王、武藏介源经基(清和源氏的始祖)打算巡检武藏,按照以往的惯例,国司巡检,郡司们需要准备大量财物、礼品隆重迎接,兴世王和源经基应当是打算借此机会发一笔横财。足立郡郡司武藏武芝提出异议,理由是二人尚未正式就任受领,之前没有受领就任前就巡检的先例。兴世王、源经基可能是因为巡检计划被下属反对而觉得很没面子,因此而恼羞成怒,直接率领部下进入足立郡扣押武藏武芝的宅邸并劫掠其财物。在厅官人们支持武藏武芝,自发在国府前张贴文告弹劾兴世王和源经基,要求返还被抢夺的财物,兴世王、源经基不予理会,加紧备战。
源经基
此时,平将门历经了之前同族私斗的风波,不但毫发无伤、屡战屡胜,还在朝廷的审判中全身而退,在关东地区的威望如日中天。在得知武藏的冲突后,将门主动提出为双方调停,首先促成了兴世王和武藏武芝和解,然而在源经基前来赴约时,武藏武芝的部下突然将其包围,源经基逃脱,怀疑平将门和武藏武芝勾结想要谋害自己,于是直接上京状告平将门、兴世王、武藏武芝谋反。尽管事情的起因是私人恩怨,但源经基对平将门谋反的控告或许并非毫无依据,雄心勃勃的将门很可能在此前便放出了一些轻视朝廷的豪言壮语。939年,朝廷先后接到了源经基和平贞盛的控告,决定传唤平将门,并调查谋反罪名是否属实,下总、上野、下野、武藏、常陆五国写解文为将门辩护,称其无谋反之心,还一直为关东的和平尽心尽力,连平国香、平贞盛父子和源护的根据地常陆都写了解文,可见将门在关东的势力已相当强大。平将门将解文和申辩书上交朝廷,朝廷暂且认可了将门的申辩,将源经基以诬告罪拘禁,同时对关东进行了一些人事更迭,其中任命百济王贞连为武藏守。贞连来到武藏,对兴世王态度轻侮,禁止其在国厅就座,兴世王一怒之下出走下总,投奔平将门,这使将门与朝廷代表贞连的关系恶化了。
在常陆,受领藤原维几与藤原玄明等国人发生了冲突,藤原维几娶了平高望的女儿,是平将门、平贞盛的姑父,但他倾向于同在常陆发展的平贞盛,多次通知平将门接受朝廷传唤。939年,藤原维几向藤原玄明发去通知要他缴清拖欠的官物,并去国府说明情况,藤原玄明置之不理,于是藤原维几下令追捕藤原玄明,玄明掠夺行方、河内两郡国衙仓库的官物后去下总投奔平将门,藤原维几要求平将门交出藤原玄明,将门仅仅回答称藤原玄明已经逃走。11月,平将门召集部队开往常陆,准备拔掉藤原维几这枚和自己做对的钉子。此时,平贞盛赶来帮助藤原维几,维几的儿子藤原为宪(工藤氏的始祖)也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平将门向藤原维几开出条件,要求不得逮捕藤原玄明并允许他在常陆居住,不料藤原为宪不讲武德,自恃人多势众,和平贞盛不等谈判直接带领3000人发起进攻,结果被平将门的1000余人击溃后败走。此举似乎触怒了将门,他占据国厅,夺取了象征受领权力的印镒,即国印和正仓钥匙,还逼迫藤原维几下跪并写下教子无方引发战乱的谢罪文,随后将他挟持到下总的将门馆,纵容部下在常陆大肆劫掠。
平将门斩杀敌将
平将门原本应当只是打算惩戒藤原维几,但最终干出了夺取印镒、挟持并羞辱受领的大事,这无异于公然和朝廷叫板,坐实了之前谋反的罪名。此时,兴世王进言道:“占领一国已然犯下大罪,不如干脆占领整个坂东,再看朝廷态度如何。”据说平将门听罢豪气顿生,夸下海口道:“吾乃桓武天皇五世孙,占领八国、攻打京城又如何!”939年12月11日,平将门在下野国厅坐上受领座位,下野受领藤原公雅、前受领大中臣全行匍匐在地并献上印镒,15日,将门开赴上野,夺取了上野介藤原尚范的印镒,将其遣返平安京。19日,平将门在上野国厅举行新皇即位仪式,仪式由兴世王主持,一名巫女走进国厅面对将门,突然颤抖抽搐并倒地不起,随后站起来对将门郑重言道:“吾乃八幡大菩萨之神使,今传大菩萨之旨:将门乃我皇统荫孙,现天皇无道,藤原朝臣弄权,百姓无归。令汝袭朕之位,统我日本之世。八幡神率八万大军,持菅原道真起草之位记,将己位授予将门。今可以三十二相乐奉迎,钦此。”一番装神弄鬼的把戏之后,平将门对巫女行二拜之礼,麾下全军齐声高呼,伏地而拜。
接着,兴世王向平将门敬奉新皇之号,将门面向全军而立,训诫道:“武艺乃国之根基,功勋乃立命之粮。吾以武名震动坂东、京畿,如今已是强者掌权之世。近来有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兴东丹国,即此理也。如能集诸君之力,吾将所向披靡。既已占领坂东八国,如若朝廷来攻,彼时亦可于足柄、碓冰两关将其击退。”随后,进行了除目仪式,平将门任命兴世王为上总介,弟弟平将为、平将赖、平将文、平将武为下总守、下野守、相模守、伊豆守,多治经明、藤原玄茂、文屋好立分别为上野守、常陆介、安房守。同时,平将门设置八省百官,并刻制了新皇御玺和朝廷印鉴。就这样,平将门成为了日本史上唯一一个自立为新皇之人,贞连等八国受领纷纷逃走,将门顺利夺取印镒掌控了关东八州,威震四方,他显然得到了八国怨恨受领压榨的郡司、在厅官人、豪族的热切支持。之后,平将门将自己即位一事通知朝廷,并返回根据地下总,给摄政藤原忠平写信,提出的要求大致是朝廷应不予追究平将门占领八国,认可其功绩并对将门及属下封官褒奖,同时授予其讨伐平贞盛、藤原为宪的权力,并宣称一旦朝廷满足他的要求,他便会解除对关东的占领。不管此言是真是假,平将门显然根本无意一统日本、改朝换代,最多仅仅满足于掌控关东、雄踞一方,可能是对老主公藤原忠平心存幻想,将门看来真的相信藤原忠平主导的朝廷会对他做出妥协。1月,平将门的部队侵入骏河并劫掠了国分寺,但这应当是平将门的部下所为,或者是平将门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而下令进行的小规模侵袭。
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平将门在政治上的天真之处,对于他自立为新皇割据关东的行为,朝廷根本不可能再做让步,必然会全力将其消灭。在军事战略上,将门也犯了致命的错误,不自立便罢,既已自立,兵贵神速,最优选择便是趁着新皇初立、锐气正盛之时主动出击,趁朝廷方面毫无准备率军直取京城,而他却待在关东坐等朝廷集结力量来攻,这便已注定了自己的灭亡。朝廷刚刚接到平将门起兵的消息不久,西国又传来藤原纯友作乱的报告,平安京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藤原忠平急忙召见贞连询问情况,“东之将门,西之纯友”的名号传遍四方,由于两人起兵时间太过接近,甚至出现了绘声绘色的传闻,讲述平将门、藤原纯友曾相会于比叡山远眺京城、约定起兵,将门向纯友允诺称:“他日我据天位,以子为关白。”实际上是无稽之谈,两人在东西两方全程各自为战,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配合。朝廷在起初的惊愕后逐渐恢复平静,于940年正月任命藤原忠舒、小野维干、小野好古为追捕东海道使、追捕东山道使、追捕山阳道使进行准备,下发追讨平将门的官符,并发布了斩杀平将门及其部将的对应赏格,将常陆掾平贞盛、上总掾平公雅(平良兼之子)、下野掾藤原秀乡、相模掾橘远保等八名不从属平将门的关东武士任命为关东八国押领使,任命参议藤原忠文为征东大将军,率军征讨平将门。面对另立政权的巨大威胁,朝廷展现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藤原秀乡拜会平将门
在参与征讨的众人之中,出现了曾经的传奇武士藤原秀乡的身影,他作为朝廷曾下令流放和捉拿的对象,如今却因为讨伐大逆贼平将门的需要而被再次任用。传说住在下野的藤原秀乡曾拜会过平将门,为其气魄所惊,将门还娶了藤原秀乡的妹妹桔梗姬为宠妾。尽管没有可靠依据,但作为关东的霸者,两人见面并且联姻过也并非全无可能。平将门起兵时,曾对朝廷命令不屑一顾的藤原秀乡估计年事已高,如今参与征伐,或许被朝廷的赏格打动并非主要原因,而是出于武士的自尊想和这位强敌一决高下。此时,平将门在率军5000搜捕平贞盛、藤原为宪未果之后,解散了军队,可能是打算养精蓄锐一番再迎接朝廷的攻击。藤原秀乡、平贞盛不知运用了何种方法,在秀乡的根据地下野神不知鬼不觉地集合了4000兵力准备攻击平将门,考虑到平贞盛的部下早已在将门的攻击中损失殆尽且地处下野,这支部队主要应由藤原秀乡的部下组成。平将门得知后大惊,紧急召集了不满千人于2月1日先发制人,然而老练的藤原秀乡避其锋芒,反而袭击了平将门后队副将藤原玄茂、多治经明的部队并将其击溃,平将门只得带领残部退至下总的川口村,在此与藤原秀乡、平贞盛再度交战,无奈双方人数差距太大,将门最终败退。藤原秀乡、平贞盛在下总大肆破坏,藤原为宪也赶来加入,当地的民众流离失所,对朝廷军倍感愤恨,叹息将门的统治未能长久。
平将门中箭
最终,平将门决心最后一搏,他带领仅有400人的兵力精心挑选了幸岛郡的北山背山列阵,等待援军,但藤原秀乡等人得知后迅速前来进攻,双方在2月14日下午未申时(三点左右)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借助呼啸的北风,平将门对人多势众的征讨军发起猛烈进攻,所向披靡,据说征讨军一度濒临崩溃,有2900人逃离战场,仅剩300余精锐尚在坚持。就在此时,风向突然转变,北风变成南风,征讨军乘机展开反击,平将门在奋战之时被飞矢射中额头,这很可能让他战力大减,旋即被斩杀,部众一哄而散,武力冠绝日本的一代奇男子就此谢幕,他的朝廷仅仅存在了数十天。据记载,当天共有197人被射杀,缴获的武器有平盾300个,弓和胡箓(装弓箭的容器)199组,太刀51把。有说法称射中将门的是平贞盛,随后藤原秀乡将平将门斩杀并取下首级,但十分存疑,很可能是伊势平氏对始祖战绩的美化和捏造,也有记载称是藤原秀乡的儿子藤原千常射中并斩杀将门,相对可靠一些。不久,平将门的近亲和兴世王等人先后被杀,藤原忠文的征讨军得知将门已死便返回京城,朝廷封藤原秀乡为从四位下和下野、武藏两国国守,平贞盛为从五位上和右马助,亦可见讨伐全程中藤原秀乡的功劳比平贞盛大得多。朝廷还将没有立功的源经基和橘远保任命为大宰府警固使和伊予警固使,前往西国征讨藤原纯友。藤原秀乡率部一路高举平将门的首级进入平安京,将首级悬于京城的东市之上。
民众围观平将门首级
四 藤原纯友的覆灭
将时间拨回939年的夏天,此时西国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山阳道发生了规模不小的群盗叛乱,其首领是备前国人藤原文元。朝廷任命藤原子高为备前介前往镇压群盗,两人之间展开争斗,藤原子高应该是采取了十分残酷的措施对付藤原文元,只是相关史料太少,无从了解。在邻近的播磨国,三善文公响应藤原文元,与播磨介岛田惟干开战。藤原文元、三善文公向名声在外的老相识藤原纯友求援,早就对朝廷无视自己功勋心怀不满的纯友决定响应,他不顾伊予守纪淑人的劝说,执意率部出海扑向备前,纪淑人只得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向山阳道诸国下发官符传唤藤原纯友。藤原子高、岛田惟干得知藤原纯友要来攻击自己,在大惊之余急忙准备逃往京城,还诬陷纯友制造了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京城大火事件。在藤原纯友的帮助下,藤原文元不要命一般地追击,在摄津国须岐驿追上并抓获藤原子高,对其处以切耳割鼻的私刑,还杀其子、掳其妻。
藤原纯友随后向朝廷提出要求:备前、播磨冲突的责任人是藤原子高和岛田惟干,不得追究藤原文元对子高处以私刑的责任,并公正评定之前镇压海贼的功勋,奖赏功臣。此时纯友应该知道了平将门自立为新皇的消息,清楚朝廷忙于对付平将门,所以借此机会提出了以上要求,所以与其说二人共谋,倒不如说是藤原纯友趁着平将门自立新皇而借题发挥,他甚至连割据的想法都不存在。结果如他所愿,朝廷在940年正月接受了纯友的要求,给他和藤原文元等人授予官职,同时还玩了个心眼,任命藤原文元为征东军幕僚,想让他参与攻击平将门,结果被藤原文元拒绝。不过,朝廷在2月命令刚刚任命的追捕山阳道使小野好古停止军事行动,算是对纯友做出了妥协。
极盛期的平将门与藤原纯友
藤原纯友接受官职后,以进献谢礼为由准备进京,他应当是对处理结果感到满意,只是想进京风光一回。但是,一度君临关东的平将门在此时身死国灭,同时纯友的盟友藤原文元不知是对朝廷授予的官职仍嫌不够还是什么原因,继续在备前、备中割据进行叛乱活动,赞岐国人藤原三辰响应藤原文元,对赞岐介藤原国风发起叛乱,将其击败并迫使他逃往淡路。朝廷在平定平将门之乱后,决心认真对付藤原文元、藤原三辰,尽管没有将藤原纯友视为叛贼,但保持警惕,拒绝了他的上京要求。藤原纯友放弃上京,提交谢状表示自己并无反意,上司纪淑人也提交解文替纯友说话,朝廷看来是接受了这一解释,在6月完成调集人力、补给的准备后,向小野好古下令追捕凶贼藤原文元等藤原纯友手下残暴士卒,没有将纯友列为追捕对象。
此时,如果藤原纯友放弃盟友、投效朝廷,想来能得到一个好的结局。8月,小野好古夺回备前、备中、备后,渡海追击逃往赞岐的藤原文元。藤原文元与藤原三辰会合后,依然难以抵挡小野军的攻势,在穷途末路中再次向藤原纯友求助。在个人前途和旧友求助之间,素重信义的纯友终究还是率400余艘船攻击了小野好古并将其击败,占领赞岐。在平将门早已覆灭、朝廷能够集中全力对付西国叛乱的背景下,纯友做出此种选择,可谓是一位豪杰。老上司纪淑人这次放弃了再为纯友辩护,奏报了他叛乱的情况。朝廷任命已经担任追捕山阳道使的小野好古兼任南海道使,源经基担任副将,重新集结部队,在赞岐将叛军击败。藤原纯友让藤原三辰防守赞岐,自己向西进发,在10—12月连续袭击了安艺、周防和土佐以夺取资源。941年正月,小野好古收复赞岐并斩杀藤原三辰,其首级被送往京城,2月收复了藤原纯友的根据地伊予,纯友彻底沦为了海贼。5月,隐匿踪迹的藤原纯友突然出现在北九州,在当地叛乱势力的支持下奇袭并攻克了大宰府,小野好古反应迅速,当月便从陆海两路对纯友展开进攻,自己指挥陆路,追捕使主典大藏春实(秋月氏等家族的始祖)率领海路。大藏春实披头散发,当先冲进纯友军阵中,纯友军大败,800余艘船被俘获,藤原纯友逃走,在上京辩解无望后逃回伊予,在6月20日被伊予警固使橘远保发现并斩杀,首级被传往平安京示众。9月,三善文公被杀,10月,藤原文元被杀,西国叛乱就此平定,朝廷于11月宣布海内清平,不再设诸国警固使。
藤原纯友之乱
藤原纯友的结局,还存在他率领船队消失在南海尽头的说法,但这应该是濑户内海沿岸居民的美好想象。后来著名的九州豪族有马氏、大村氏均号称是藤原纯友之后,日本冈山县松岛的纯友神社至今仍在供奉藤原纯友。关于平将门,各种光怪陆离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传说其首级在京城悬挂经月而颜色不变、怒目圆睁,一日突然升起飞往故乡关东,在此坠落,受到了大量神社的祭祀、供奉。平将门还成为了继菅原道真之后的日本四大怨灵之二,此后时时显灵作祟。关于平将门、藤原纯友二人的民间传说,除了对其武力的畏怖之外,显然还有深切的怀念、神往之意。据说在平将门死去多年后,关东的民众仍在思念平将门的统治,这与西方继业者战争期间安提柯一世败亡多年后仍受到弗里吉亚人怀念,隋末窦建德被李唐诛灭后多年河朔百姓依然为其祭祀颇有相似之处。比起派出受领剥削地方的平安京朝廷,勇于挑战权威的平将门、藤原纯友却被地方民众感念至深,显然仅仅从朝廷的立场出发,对其冠以“逆贼”、“海贼”的认知是颇为片面的。
平将门死去多年后的1028年,其故地下总又发生了一次叛乱,为首者正是曾和平将门亲近的五叔平良文之孙平忠常。平忠常以下总权介的身份起兵,烧死安房守平维忠,占据了房总半岛并顽强抵抗朝廷征讨军,历时三年方才向前来讨伐的源赖信降伏,在被押往平安京的路上去世。然而,他的子孙却依旧在朝廷的默许下占据下总,成为了镰仓幕府的有力御家人千叶氏、上总氏的祖先,这在同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中国宋朝根本是难以想象的。在平定平将门与藤原纯友之乱的功臣中,源经基和平贞盛的后代分别开创了日后叱咤风云的清和源氏和伊势平氏,加上藤原秀乡的后代奥州藤原氏,共同谱写了12世纪源平合战的英雄故事,一步步重创了持续衰落的中央朝廷,武士集团走上台前,创造了日本特色的武者之世。此外,在平将门起兵当时仅为日本边缘地带的关东地区,在日后成长出众多优秀武士,成为了“武士之国”,萌生了与朝廷公卿文化截然不同的东国特色文化,在镰仓幕府和江户幕府时期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地带,在千年之后的当代,除了政治中心,还成为了日本的经济核心区。从这一点来看,平将门在关东自立新皇,可谓是关东地区在日本史上的初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