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游玩、学习,国内的外来留学生市场也随之扩大。
2020年,一位名叫魏建国的教授就在他名为《此生难忘是非洲》的演讲之中慷慨激昂地提出,中国需要拿出600个亿的美金来引进非洲留学生。
这样的发言引起了网友的一片哗然,大家纷纷开始讨论:“花如此大的代价引进留学生,真的有必要吗?”
引进留学生政策
每年开学之际,全国的高校不仅将迎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高考生,还将迎接不少崭新的海外面孔。
2010年,我国就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战略措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国高校范围共计招收50万名外国留学生。
而在2020年6月,我国的教育部就出台了有关我国国内高校接纳留学生的相关政策,并且对留学生在继续发展的条件作出了一些调整。
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来到中国继续学习和发展也成为了许多外国留学生的选择。
但是来到我国留学的学生资源分布很不平均,主要是来自我国周边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其中,非洲、韩国相关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占据了大头。
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开放以后,泰国、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也急剧增加,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左右。
外国来的留学生不仅可以享受中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还包括了一些住宿费、生活费和医疗费补贴等等。
一个外国研究生来到中国,他可以享受每年将近6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而博士生就更多了,他们的补贴资金达到了每年将近10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和了解,我国每年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一共就要54亿人民币。
自然而然地从2013年开始,每年来到中国留学的人数都在稳步提升,但由于国内的教学水平和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比还有一些差距,大约百分之二十的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留学。
但我国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在教学质量、环境,还包括大力发展中国医学相关专业等等措施进一步吸引留学生的到来。
魏建国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主任,他为何又公然提出,600亿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呢?
他在演讲中提到:“非洲的留学生在本国很难完成人生价值,因此他们来到我们国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每年不仅要拿出600亿的美金,还要大大增加进修和留学生名额,甚至可以开拓一个新的培训计划——非洲精英人才培养计划。”
不仅如此,他还呼吁整个社会,包括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都应该自发地将资金捐赠给非洲留学生,这样一来,非洲社会国家就可以和我国融合起来,共同实现世界梦想。
这样的言论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愤怒,大家纷纷起来声讨这位教授:“如果中国自己的教育资源都无法跟上,那么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别人呢?”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网友们大多数都认为教授的言论没有深入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就对他所谓的美好世界进行不切实际的设想。
大家都觉得对于留学生的奖励机制应该取决于留学生的优秀程度,而不是一味的补贴支持。
但其实不仅是魏建国,北师大的教授胡必亮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他曾经公开发表言论:“留学生目前的奖金是一年十万块,太少了,必须要增加。”
这言论一出现更是引发了中国留学生的不满,那么究竟外国留学生为何会引起这么多反对的声音?这些教授如此支持花费重金引进他们,真的很有必要吗?
在中国,享有这些优厚待遇的留学生表现又是如何呢?
“留学生效应”
中国虽然对接待和培养留学生方面总体上来说符合国际的潮流大趋势,但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人口众多,很多现实的问题也必须要面对。
在网络上的一些视频博主专门访问了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他的镜头下,人们更是看到了一些留学生在国内的现状。
一位墨西哥留学生谈起自己来到中国留学的原因时说道:“我刚开始是打算去美国留学的,但是学费很贵,所以我来到了中国,中国的福利待遇很好,有的学生可以拿到5000多元。”
不仅如此,他居住的宿舍也比普通的中国大学生条件好很多,不仅宽大,而且还是免费的住宿。
相比之下,很多中国学生心里就很是不平衡,辛苦读书十几年,还不一定能住进好的宿舍,但留学生仅仅凭借自己的外国人身份,通过简单的汉语二级考试就能来到名校里学习。
而且中国高校里人才济济,学生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奖学金也是难于登天。
更别说相比较于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就算是实力雄厚的大学校,普通学生的奖学金也顶多是几千块而已。
以上还只是校内的差异待遇,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他们甚至没有站在统一起跑线的机会,更别说考上大学争取奖学金了。
不少人质疑,连我国自己的孩子还没照顾好,却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来华的留学生,这真的合理吗?
除此之外,更让人们不满的是,留学生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一些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不仅拿着奖学金吃喝玩乐,还仗着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在国内为所欲为。
比如,广西某一高校的留学生就被拍到在学校的食堂里公然插队,面对同学的提醒还口出狂言,态度十分嚣张。
可是对于这件事,学校的态度也很是迷糊,校方出面劝说了中国学生,却对那位留学生一句指责都没有。
更有甚者,一些留学生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败坏了校园风气,随意的骚扰同学。
这些“滥竽充数”的留学生虽然只是个例,但对于整个留学生群体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显然,如果不加以规整,那么原本好意的引进政策理念将会和预想背道而驰。
当然,我国高校和政府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些现象,开始对留学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也在不断的调整补贴政策。
例如,南京的某所高校就遣返了一名有偷窃行为的留学生,对于来到中国读书学习的留学生,我们已经开始借鉴更为成熟的做法,来推行这个政策。
当然最重要的,不能只是因为要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就单纯简单粗暴地引进留学生,要对中国和外国的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消除两国学生之间的隔阂。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就更是想要讨论,既然如此复杂和麻烦,为何我国还是坚持花大力气来引进留学生呢?
这当然不止是因为要扩大国内高校在国际的影响力,更深层次地来看,还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息息相关。
外交策略
2018年,我国和非洲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贸易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
就在2023年1月,中国的外交部长已经连续33年对非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了。
在非洲国家的眼里,我国早就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国,并且这样的友好关系已经持续了很久,这在国际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过,很多非洲国家和我国还是存在一些实力差距,一些非洲的工人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两方合作项目的要求,但我国又十分需要这些技术人才。
因此,让非洲留学生来到我国学技术,学成之后回到非洲成为新型的技术人才,这成为了我国想要达成的外交策略和目的。
当然,中国出钱吸引外国留学生,并不是要花钱给人做嫁衣,而是有着更加长远的考虑。
通过丰厚的奖金吸引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他们在国内接受中国文化的洗礼之后,回到非洲也会成为当地的亲近中国的群体,还可以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的国家培养储备优秀的战略人才。
例如,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迅速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领头羊,正是因为埃塞俄比亚的总统曾经在我国北京大学有过留学经历,这一段在中国的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回国之后,他怀着对中国的特殊情感,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十分支持,更是亲手将这个项目在非洲落到了实处。
由此可见,从非洲国家来到我国继续深造的人才,其中的翘楚也许回国后某一天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而这些人是我国构建大国外交的蓝图不可或缺的助力。
教育和文化的输出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代表,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发展。
如今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友好,除了长期的经济贸易以外,大量的留学生来华和文化交流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在建国初期,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是落后的、贫穷的,如果加强各国来华学生的交流和往来,必定会对这些刻板印象造成改观,从而扭转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我国恶意抹黑的舆论方向。
所以近25年来,我国也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在世界大学的排名里占据了一席之地,还上线了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上传了很多中国大学的公开课视频。
不仅是非洲国家,俄罗斯的学生也很喜欢来我国留学学习,中国和俄罗斯在多方面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也占据了一部分原因。
我们的设想十分美好,但在实施起来还需要注意规避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对留学生的管理进一步优化,将减少之前出现过的各类冲突问题。
继续优化
在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留学生会议讨论上,我们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优化方案。
首先,可以参照国际上的做法,建立“优秀青年实习计划”,允许留学生在我国实习期间进行一段时间的打工,还允许名校毕业的优秀留学生留在国内继续工作。
除此之外,国内高等教育的课程、科研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决定继续在国际上招募教师,让学习和研究氛围更加浓厚。
在这样的政策改革之下,许多留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后,都说自己希望毕业之后继续留在中国继续发展,也就更加愿意钻研学习。
无论如何,让外国的未来栋梁对中国减少疏离感,真正融入中国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未来的中国国际化是意义深远的。
教育是国之根本,投入多少,收益多少,对于本土的学子和外国学生的资源如何平衡,这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我国政府继续进行研究。
我们必须要明白,我国在留学生方面的确需要投资,引进更多的人才,这一切是为了国家的国际化发展。
当然,国人也绝不能因此迷失了本心,让“崇洋媚外”替代掉国人的骨气,引起更多的问题。
中国未来在全球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每个国人都应该兼容并蓄,小心谨慎,用最开放的心态做最小心的事,相信我国一定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成为他国眼中趋之若鹜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