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汕头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联合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医疗器械)高峰论坛暨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活动周开幕仪式。
这是汕头市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走好走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具体行动。活动旨在聚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医疗器械行业,吸引更多医疗器械项目落户汕头,扩大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及医疗器械的社会影响力,助推汕头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大健康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人才保障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唯临和中国科协原常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博士等专家上台致辞。汕头市副市长彭聪恩和汕头超声董事长李德来按下启动按钮共同开启汕头超声科技活动周活动启动仪式。
记者获悉,科技活动周将持续至5月12日,包括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成果展示、科普活动、技术培训等多项内容,集中展示了汕头超声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探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本次活动周也将为参与的嘉宾、专家、朋友们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及科技创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共同推进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汕头超声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汕头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相关领导为各位专家学者颁发了大健康产业协会顾问聘书。
据介绍,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汕头市委市政府谋划联合汕头超声等相关单位,共同打造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医疗器械研究院,旨在集聚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和资源,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汕头大健康产业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活动举行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医疗器械研究院揭牌仪式,并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了高峰论坛,为汕头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精准把脉。
多个技术填补空白,年产值近10亿元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将大健康产业作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之一重点打造,成立了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和在外潮籍医学专家委员会,制定出台全市首个大健康产业领域指导性文件——《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助推汕头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汕头市委副书记、秘书长赖小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汕头医疗器械产业有特色、有亮点,特别是超声成像诊断领域和医用X射线影像领域正呈现集聚发展态势,要聚焦“一核引领、一环驱动、两带拓展、多点联动”,谋划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更多医疗器械项目落户。
据悉,近十几年来,汕头超声在多个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是行业内最先将最新的云技术、智能化技术引入传统成像设备的厂家之一。1983年,汕头超声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代量产的“中华B超”,开启了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的道路;1995年,汕头超声获得国家科技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机械工业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2年汕头超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34%和71.80%,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汕头超声是汕头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先进代表性企业,目前在医疗器械方面,汕头市现有企业涉及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4小类,共6家规上企业,2022年产值近10亿元,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25家,营业收入约24.9亿元,增长11.4%,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接下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汕头市将以汕头超声为龙头引领,发挥好深汕合作机制,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搭建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鼓励医企融合,精准聚焦临床需求,推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或联盟机构,推动生产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政策制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在老龄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汕头市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的高端医疗设备,大力发展便携式健康设备等康养医疗器械。
【南方+记者】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余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