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分享有趣的生物课堂,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
前 言:这节课是我本学期的一节公开示范课,感谢我们学校的齐抓共进的教学硬性规定。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开设一节面对全校开放的公开课。备课组长以上的叫示范课,老教师叫优质课,新入职的教师叫做汇报课。不管什么课,授课老师都压力山大。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课题《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01
—
新课导入
简单回顾上节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由于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所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环境。
同样是脊椎动物的鸟类,已经可以把卵产在陆地上。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么适应陆地环境的呢?我们一起来从这一节课寻找答案。
02
—
鸟卵的结构
师:关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我们得从一枚小小的鸟卵开启。不同的鸟类,产的卵大小不一,颜色各一。但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以大家最熟悉的鸡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蛋为例,来了解鸟类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适应陆地环境?
说到鸡蛋,根据大家现有的生活经验,你了解的与鸡蛋有关的知识有哪些呢?生回答:高蛋白、易碎、能孵出小鸡等等。(可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观察得很细致,总结得也很全面,真相确实如此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实验”来一探究吧。
实验探究:鸡卵的结构和功能
师:思考: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用具?如何进行观察呢?
鸡卵的观察方法是:由表及里,从形态到结构。这也是我们观察事物常用的方法。【教师手持鸡蛋】
师生了解鸡卵的实验步骤:看外形→观外壳→敲钝端→找气室→认结构→说功能。
(1)看外形:一头大(钝端),一头小(尖端),引导鸟卵这种形态的作用是什么?
(2)观外壳:这里设置了学生的体验活动握一握(为了避免学生的暴力行为,我用的熟鸡蛋)。鸡蛋没有轻易碎掉,说明鸡蛋外壳坚硬,对外力有一定的承受力,对鸡蛋的内部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思考:鸡卵的卵壳质地如此紧密,那它有没有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呢?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来观察,有什么发现?卵壳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同的?凹凸不平的,说明卵壳上面有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很小的气孔。
拓展实验:那么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吗?分组讨论设置可行性比较强的验证实验。
(3)敲钝端→找气室→认结构→说功能:(师先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分组进行实验。鉴于我上公开课的这个班,七个小组,卵黄破损的有三个,所以师一定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口要开大点。小组实验中组长通过认结构,评定每位组员的实验表现。再通过投屏互动,让小组代表逐一介绍鸡卵的结构。
PPT出示鸟卵结构后,引导学生思功能:鸟卵复杂的结构如何应对陆地生存的挑战?(提示:呼吸、营养、保护等方面考虑)。最后师生一起总结。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因此,与青蛙卵相比,鸟类更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问题探究:是不是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
我们都知道,母鸡产下的鸡卵能孵化出小鸡,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如果不是,鸡卵自身必须是怎样的才能继续发育?依据鸡卵的什么结构来判断?
师生一起探索:怎么判断已经受精和未受精的鸡卵。(通过胚盘)。未受精的鸡卵严格意义上来说含有一枚卵细胞;已受精的鸡卵在产出之前就已经发育,那鸟的胚胎发育是是什么样子的呢?
视频播放广州市海珠区的同学在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中展示的《无壳孵化小鸡》,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到鸟卵的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03
—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师过渡:鸡卵要孵化出小鸡,满足的内在条件是已经受精,受精后的鸡卵胚盘将来孵化成为雏鸡。生出来之后就一定能孵化出小鸡了吗?还需要满足的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此鸡卵还需要亲鸟的孵卵行为。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存在着产卵、孵卵的行为。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还有哪些呢?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观察图片和视频,进行回答。
师生总结,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鸟卵这些复杂的繁殖行为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也表明了鸟类是脊椎动物中较高等的类群。
世界上的鸟类约有九千多种,虽然它们的生殖发育过程不一定都包括以上几个阶段。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成语鸠占鹊巢的“鸠”是什么鸟?杜鹃,它就是典型的不筑巢、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鸟都有这六个阶段。但它们都有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
04
—
课堂总结
鸟类复杂的鸟类结构和复杂的繁殖行为,实际上都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通过表格比较本章节学习过的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05
—
情感渗透
这里我引用的是西方国家的一句谚语:鸡蛋向内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什么呢?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是:生命。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个人感悟。学生各抒己见,基本上都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小插曲。有个学生起来说,老师,鸡蛋孵化出来小鸡,长大之后不也是被人们吃掉了吗?也还是变成了食物啊。我真的觉得这个学生的思维太妙了。各位老师,如果你的学生这么问你的话,你会如何回答呢?哈哈。
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趁势回答的,人的主动破壳是一次自我的重生,通过这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拓展了我们人生的长度和宽度,让平凡的一生变得不平凡。这不就是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嘛。
最后我总结道:衷心希望我们的同学们积极尝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包裹自己的蛋壳,破壳重生,相信我们的同学们会飞得更好,走得更远。
结束语:用心、用情的引导,远胜于自以为正确却带着否定的说教,这堂公开课于学生带给我的触动和感动,于我,何尝不是一次破壳的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