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此文章花费我两个小时写成。是浓缩了多年的思考之精华。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科学家的思考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科学家是如何想的?牛顿在晚年相信了上帝,而爱因斯坦则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玄学。为什么这么多科学家最后都投入神学或玄学的怀抱?


杨振宁院士在北大的演讲中,他回顾了自己一生对科学的崇尚和追求真理的信念。他强调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就不信佛、不信教,也不迷信玄学。

但最近,他开始有些犹豫,思考人类的起源,动植物以及宇宙的创造过程,这些问题引发了他对于无形的力量的思考。那些美妙和精准的结构和答案,让他有些迷惑不解。


当宇航员在太空看到了地球漂浮在空中,这个无依无靠的脆弱星球,看到了它的轨迹和变化时。杨振宁院士发起了对于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当科学家们算出,了解并验证无误的数字,美妙的过程和精准的答案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出题的人吗?科学的尽头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玄学?他认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精心策划、运筹帷幄,这种力量无法看到或触摸到,但它的存在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杨振宁也在公开场合说过,他认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他相信这种结构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一些看似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迈克尔方程的产生,似乎都暗示着它们是有目的和意义的。在杨振宁看来,这些结构的存在促使他开始重新思考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以及科学的尽头。


他认为这种力量可能是玄学,在谈到科学的尽头时,他觉得不可能不涉及神学或玄学。这两种领域虽然生而对立,但是在面对许多未知的领域时,两者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不相信一些未知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心怀敬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钦佩于信仰秩序的逻辑性和简洁性之美,这种美我们只能谦卑的不完全的把握。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让他感到无比的敬畏,因为他相信这种美妙的结构不可能是偶然的产物。


哈雷和牛顿的故事也会引发我们一些思考。哈雷看到牛顿的太阳系模型后问牛顿这是谁做的?牛顿说这不是人做的,他们是各种材料凑巧碰在一起形成的。哈雷当然不相信,接着牛顿说:“这个模型虽然精巧,但跟真正的太阳系比起来算得了什么?这么简单的模型,你都觉得必然有人制造,那你相信太阳系是凑巧形成的真的合理吗?”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神学和信神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虽然爱因斯坦在晚年变成了基督徒的谣言历久不衰,但他所信的并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斯宾诺莎所描述的某种自然神,它创造了规律。

为什么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有合理性吗?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何处?

我认为,佛教与道教,即所谓的玄学,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未来的科学。这是因为量子力学中讲述的最大最小单位等科学概念在佛教中早已有所涉及。化学、物理、哲学等科学领域的许多问题也可以在佛教与道教中得到解答。

比如汉代思想家王冲所著《论衡》中的“物生自类,本种龟,故生龟,龙固生龙”、佛教经典《涅盘经》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素的概念。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在描述遗传这个概念,虽然表述可能相对简单,但却是无错的描述。

再看般若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照见五蕴皆空。用现代的话来讲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你拿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是由玻璃做的,玻璃是由无机矿物做成的,往里看,是钾,钙,铁,锌这些矿物元素,而这些又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再往里看,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再往里看,无穷无尽...还有东西吗?没有了,竟然成了虚无

万物皆是如此。原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诸法皆空。

还不够震惊吗?我们再来看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春秋时期·老子

我们知道,原子由3种物质构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数决定元素基本属性,中子数决定了同位素,外部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属性是否活泼。

汞的质子数是80,金的质子数是79,去掉一个质子数,汞就变成了金子。从铅原子的原子核中取出3个质子和8个中子,铅就变成了金。

只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只是电子与质子数量稍微不同,就成了两种不同的东西。

包括我们的一切思想,意念,欲望,情感,我们脑中的一切,也只是简单的原子运动而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至简,万物归一。

地球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只要能改变相应的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就能创造物质。

你敢相信吗?在那个科学萌芽都若隐若无的时代。佛教与道教,也即是人们口中的玄学,已经把几千年之后的真相用几句话道出。难怪有人说,宗教/玄学才蕴含着这个世界本来的真相,第一批接触到真相的人们只是悟性与见解不同,才细分了那么多种类的宗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吗?-科学的局限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吗?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科学的局限性。

科学的知识有限。尽管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仍然是有限的。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许多原材料在3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只不过人类当时没有发现。因此,我们对于未来科技的预测也仅仅是人类所能掌握的宇宙奥妙的一小部分。

科学不全是真理。科学虽然可以被用来解释事物,但它并不是永恒的真理。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它会不断地自我否定和修正,因此我们不能把科学当成绝对的真理。相反,应该保持怀疑和探究的精神,以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和知识。

科学研究依赖于观测、实验、分析和推理等手段。但是,有些事物根本无法被观测和实验,比如人类的情感、信仰等等,这些事物是无法被科学直接解释的。而科学无法解释的坑,玄学常常“补阙挂漏”。

科学只能解释已知的自然规律,而一些现象可能无法被科学解释,比如灵魂,虽然有一些科学研究已经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仍未得到解释。但是玄学却能给这些东西赋予意义。

科学还面临着诸如研究方法论、科学的边界等等问题。比如说,关于科学的方法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律和逻辑,但是这些规律和逻辑是否适用于所有领域呢?

再比如说,我们常说科学只研究自然界,但是,如果有些现象跨越了自然界和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必然会更加缓慢,因为细节需要更多的探究,而这种探究需要时间和精力。因此,与玄学不同,科学看得更细致,必然会看得更晚,风光也就必然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逐渐能够探究更深入的事物。但是,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是否能够永远追溯到事物的根源呢?我们是否能够解释一切现象?答案是否定的。

看来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吗?-结语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我认为,科学的尽头就像是一条道路。所有描述这条道路的语言都不同,道理深浅不一,角度各异,或片面,或相对完整。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是描述世界,不掺杂其他目的的,可能不太对,但至少都无错。

太多事物超出了我们的感知和理解范围,无法被纯科学解释。玄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哲学探究,试图用各种思想和方法,解释这些无法直接解释的现象。




举报/反馈

子东易学文化

9万获赞 5107粉丝
研究易学二十余年,有问题来问,有问必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