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了“开门稳”。今年,商务部启动“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1至3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环球时报》记者在参加上海车展期间探访发现,尽管国际上一些声音在议论同中国“脱钩”,但会场内传来的却是各国车企密集宣布对华投资的消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上海车展等展览和交流活动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布局、落地生根。
投资瞄准研发创新
宝马集团在车展期间发布的信息显示,过去3年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人数增至3倍。如今,宝马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3200名设计师、工程师、新能源车和软件专家。
大众集团在车展期间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并全力聚焦本土研发,与中国高科技企业达成伙伴关系。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中国的软件专家人数将增加至1200人。在2022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中国初创企业地平线达成合作。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凭借强大的创新活力,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重要的引领者。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地位将提升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
奥迪目前也在中国进行新一轮全产业链投资,奥迪CEO杜斯曼表示,奥迪正与长春PPE工厂所在地吉林省政府保持密切交流。“我们希望未来继续在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技术开发,拉动零部件生产等强化本土供应链。”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冯佩德在车展期间表示,保时捷不仅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还要在中国研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冯佩德表示,保时捷正十分主动、积极地寻求合作伙伴,特别是研发上的合作。“中国有很多初创企业,也有非常好的创新文化。特别是中国的软件开发生态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更快、更加整合。”
车展期间,一汽丰田首款纯电轿车bZ3正式上市。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绝对巨头,丰田也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时代加速对中国产业链的重视。“我们一直在关注产业化发展,当下中国汽车产业链非常完善,技术水平非常高,品质也越来越高。”丰田副社长中岛裕树在车展上表示,未来丰田零部件本土化的比例将会提升。
“软件定义的电驱化汽车,这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的一个巨大转变。”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古普塔表示,我们非常愿意与中企合作,利用他们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供应链企业紧握“中国机遇”
参展的不少外国车企认为,电气化驱动着全球汽车市场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明显。在这一浪潮中,不仅整车企业在积极参与对华投资,汽车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也在显露出更多的“中国机遇”。
“博世积极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绿色低碳发展,并助力本土市场内不同车型在新型动力总成领域的转型,”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巨头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在车展上表示。近期,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苏州奠基,总投资额约70亿元人民币。博世还与无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和商用车电动化的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博世与中国庆铃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于2023年在重庆投入使用,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本土市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中心,我们对中国市场有长期承诺,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在车展上这样表示。2022年,采埃孚在济南、广州、杭州、沈阳等地启动一系列新的生产和研发项目。2023年二季度,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将投入运营,其广州电子工厂也将破土动工。采埃孚车展期间宣布与地平线、东软睿驰两家中国科企合作,研发智能驾驶和软件应用。
专家:与几十年前相比情况完全改变
中国贸促会近日的一项调研显示,在受访外资企业在华布局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中,新型工业化排在第一位,这体现出不断提质升级的“中国制造”正在产业链的各个层面展现出魅力。
“与几十年前相比,外国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投资的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供应商,而且未来将更多地扮演技术领导者的角色,比如在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被誉为德国“汽车教父”的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教授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年前西方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制造西方品牌的汽车。如今,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企业、科技企业,与西方汽车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杜登霍夫表示,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开始参与制定一些未来的产业标准。
“虽然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但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欧洲多国政府受美国的政策挟持,要同中国搞“脱钩”。但欧洲车企的高层几乎没有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纷纷来华了解业务并积极拓展同中国企业的联系。“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合作的时代。”付于武表示,国外的同行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一些汽车的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中企还要虚心学习。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外企发挥对传统汽车的理解,中企发挥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会出现更多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合作。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