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源于对北方大帝真武神的祭祀,是壮族祖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经过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壮族特色的民俗活动。 它既是壮族人民祭祀祖先、感恩自然、庆祝丰收、寄托美好愿望的节日,也是壮族人民展示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节日。

2014年1月13日,壮族三月三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西的法定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同年11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申报的三月三(壮族三月三)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三月三的主要活动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 其中,祭祀祖先是最重要的仪式,壮族人会在祖神庙里摆设祭坛,供奉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邀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拜壮族的始祖“娅浦”。 “娅浦”是壮族人民最崇敬的始祖,相传他是从天上降临到地上,教导壮族人民种植水稻、制作衣服、建造房屋等生产生活技能,并创造了壮文和壮歌。 祭祀过后,会用彩轿抬出“娅浦”,吹奏八音,师公扮“骆垌”(即戴傩面的鸟神和蛇神)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 “骆垌”是壮族人民信仰的两位护法神,相传他们是“娅浦”的随从,能够驱赶恶灵和瘟疫,保佑人民平安健康。

对歌择偶是广西三月三最有趣的活动之一,也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对歌择偶是指壮族男女青年在节日期间,在山野或河边等自然环境中,以歌声为媒介,互相表达爱意和心愿的一种形式。 对歌择偶有多种形式,如单对单、多对多、群对群等。 对歌择偶的内容也很丰富多彩,有问候、调侃、赞美、比喻、谜语等。 对歌择偶不仅能增进男女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也能展示壮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艺。对歌择偶还能促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民族团结和友谊。

广西三月三还有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 聚餐是壮族人民在节日期间的一种重要习俗,壮语称为“吃酒”。 壮族人民会在家里或野外摆设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美食,畅谈心事,增进感情。 聚餐的菜肴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虾等,还有各种蔬菜和水果。 聚餐的主食有米饭、粉条、粽子等,还有壮族特色的青精糯米饭,即用青草汁染色的糯米饭,寓意生机勃勃。 聚餐的饮料有米酒、黄酒、白酒等,还有壮族特色的油茶,即用油炸的茶叶和花生等熬制的浓茶,寓意健康长寿。

唱戏是广西三月三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壮族人民会在节日期间观看或表演各种地方戏曲,如桂剧、武鸣花灯戏、武宣花灯戏等。 这些戏曲都是以壮语或汉语为主要语言,以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 壮族人民通过唱戏来欣赏民族文化的精华,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

抢花炮是广西三月三的一种娱乐活动,壮语称为“抢火”。 壮族人民会在节日期间制作或购买各种花炮,如爆竹、烟花、旋转木马等,在野外或村口放燃。 抢花炮是指壮族男女青年在放燃花炮时互相追逐抢夺花炮的一种游戏。 抢花炮不仅能增加节日气氛,也能增进男女之间的亲密和浪漫。

抛绣球是广西三月三的一种传情活动,壮语称为“飞駞”。 壮族女青年会在节日期间制作或购买各种颜色和图案的绣球,用五彩丝线编成一个结在绣球上。 绣球是壮族女青年展示自己刺绣技艺和美好心愿的一种工艺品。 抛绣球是指壮族女青年在节日期间向自己心仪的男青年投掷绣球的一种方式。 如果男青年接住了绣球,并解开了五彩结,就说明他接受了女青年的爱意,并可以与她对歌交往。

斗蛋是广西三月三的一种竞技活动,壮语称为“打鸡蛋”。 壮族人民会在节日期间准备或购买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鸡蛋,用红线或彩带系在鸡蛋上。 斗蛋是指壮族人民在节日期间用鸡蛋互相碰撞的一种游戏。 斗蛋有多种玩法,如单打、双打、多打等。 斗蛋的目的是看谁的鸡蛋最坚硬,能够把对方的鸡蛋碰破。 斗蛋不仅能考验壮族人民的眼力和手力,也能增加节日的欢乐和喜庆。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展示壮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和向往,对民族和文化的自豪和传承。它是壮族人民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进壮族人民内部的团结和友爱,也能促进壮族人民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力量。

举报/反馈

麒麟科普

2076获赞 418粉丝
百科全书,科普读物,各种稀奇古怪的科普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