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前的依斗门

当奉节古城完成了持续近10个月的最后一场爆破后,这座千年古城最终化作一片废墟。

9栋楼,6万平方米的面积,在800公斤炸药面前,也仅仅只“坚持”了6秒。

人们花费2300年的时间,将这座西周时期鱼复国的都城,塑造成为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

1914年的奉节古城

1972年的奉节古城

千年之后,人们却要习惯着跟它道别。

奉节古城的现代卫星图

“奉节古城”这个词汇,正渐渐地从人们的嘴边消失……

//////////////

告别,奉节古城

为了让位于三峡工程的修建,许多古县城只能被爆破和淹没,上百万的库区移民只得搬迁。

奉节古城,便是三峡工程被爆破淹没的“重镇”之一。近13万人,不得不与出生之地告别。

早年航拍奉节古城

2002年11月4日上午10时53分,这场被誉为“中国第一爆”的爆破行动在奉节古城上演。

它是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一次爆破,巨大的爆破声响彻了整个瞿塘峡。

奉节古城的江边

而就在爆破的前一天,依然还有不少奉节人来到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依斗门”前拍照留念。

这是奉节古城的南大门,也是奉节古城最重要的城门之一。古时贵宾到此,都要从依斗门进到古城来。

气势雄浑,飞檐斗拱,城墙厚实,不少前来怀旧的老者抚摸着斑驳的城墙,感慨万千,免不了要偷偷抹泪。

1939年夔州古城依斗门

复刻后的依斗门

“老城总是让人莫名其妙地留恋。”许多家长也带着年纪尚小的儿女来依斗门拍照,虽然他们早就已经搬进10公里开外的新城里,但奉节古城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家。

爆破后,待三峡工程完成,随之而来的便是三峡大坝的蓄水。

2006年9月20日,三峡156米蓄水开始。随着水位的持续上涨,9月25日,奉节古城渐渐地被淹没。

一座延续了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正式地向世人告别。

空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白帝城,被长江水隔绝成一座孤岛。

//////////////

淹没前的奉节古城

被淹没前的奉节古城,在古代,曾是西周鱼复国的都城,是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水八阵退敌之地,也是历朝历代蜀东的军事重镇。

水八阵遗址

古代战乱频繁,封建割据常有,任何一个政权都难以忽略奉节古城。

奉节老城建在长江北岸一处宽阔的古洪积阶地上,下临长江,背依龙岗山,东傍梅溪河。其下游即为瞿塘峡上口天险夔门,为扼守三峡上口和川东的军事重地。

由于瞿塘峡地势险要,奉节古城控巴蜀而引吴楚,加之古代交通无非陆路与水路,无论是哪一种交通途径,中原政权占领四川要经过它,北方政权统一江南也难以绕过它。

据险以待的奉节古城,同时也是三峡的文化存根。

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许多的著名诗人都曾把奉节当作他们的“诗与远方”。

乾元二年三月的一个清晨,迎着白帝城的满天云彩,乘着一叶扁舟直达江陵的李白吟诵出那一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七言绝句时,奉节古城占据了后来许多到此一游的诗人们灵感的“制高点”。

三峡大坝修建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寓居夔州(今奉节)的登高感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刘禹锡将贬谪夔州的失意转化为民间的采风。

后来,外地人喜欢把奉节古城赞誉为“中国诗城”,而本地人也习惯了在承载着厚重文化与历史的家园里的生活方式。

奉节耀奎古塔

从古时长江三峡最繁荣的交通走廊,到近代因地理环境的局限、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而重归平静,奉节古城里的人们说道奉节也总是满脸自豪。

三峡之巅景区

哪怕是在要搬离奉节古城的前夕,这里的人们也过着和平时一般无二的日子。

除了随处可见的146米水淹线,以及每个人都赶在年前准备搬迁前最后一次的团圆饭,其他的生活并无二致。

就连已是一片废区的人民广场,依然人头攒动,晨练、买东西、聊天嬉戏,大街上依旧熙熙攘攘。

只是,这些曾经江岸边的风光,码头上的劳作,古城墙的斑驳……随着时光变迁也渐渐地变成老人口中的故事。

随着那一声巨响,也随着那一场沉没,从前的奉节古城便难寻了踪迹。

//////////////

新城,新生

20世纪初,当蓄水完成后,高峡出平湖是三峡工程兴建给长江三峡带来的最为壮丽的崭新景观。

原本湍急险要的长江三峡,一夕之间变成平湖模样。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奉节古城的淹没,也孕育着奉节新城的新生。

在过去,要去白帝城,需要爬上800多级阶梯;而现在,当三峡水位上升后,登顶白帝城也仅仅几分钟的时间。

1946年美国生活周刊记者凯塞尔远摄白帝城

如今的白帝城 BY 冉景绪

老县城的数十万人,也都搬迁至10多公里外的新城,城市规划得更好,面积也翻了一倍,楼房都是新的。

原本让人遗憾被爆破、被淹没的标志性建筑,不少也都按照原有的规模一一复刻重建。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的依斗门,在老城搬迁时,每一块砖,每一张瓦都编号序号运送至现址原样复建。和过去一样,穿过城门,仍然可以到达江边的码头。

曾经的历史文化遗存或许会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让位,但新奉节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焕发新的生机。

鸟瞰白帝城

对奉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性的开发,也成了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小寨天坑

奉节地缝

三峡原乡

“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始于汉代的柑橘栽培,如今也让奉节迎来了橙香满城。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奉节脐橙

纵观奉节的历史,西南重镇,老城搬迁,再到新城建设,虽有不少历史文化遗存沉没水底,但如今依靠长江生态涵养山区县的优势,仍旧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独属于奉节的新气象。

惟愿如今的奉节,不负23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沉没……

注: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参考:

《别了,奉节古城》

《说人解史:千年诗城奉节的死与生》

中国新闻社《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奉节》

奉节县人民政府《走进奉节》

举报/反馈

新县志

2.4万获赞 3398粉丝
深入中国县域,发现中国未现之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