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山上感叹万千:

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我侄子毛远新,在哈军工读书,他们那个学校高干子弟比较多,有些还是保送的。毛远新高中毕业时也被保送到哈军工,我不赞成,才又去考。

他们放假回家,黑龙江省委还请哈工大高干子弟吃饭,工农子弟就不请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


1

早在建国之前驻扎陕北时,主席就以教育儿子岸英作为向全军全党警示的案例。

在延安,主席对岸英提的要求很简单:

必须去锻炼,必须下基层!

受到责备,岸英心里自然不好受,因为也不是他自己要求吃中灶的(是贺老总私自给岸英的优待,怕他刚从苏联归来、吃不惯中国饭菜),但父亲的话必须要听,何况父亲的话是对的!


不论谁劝他,岸英再没到过中灶吃哪怕一次饭,坚持上大灶和大伙一起吃饭。

毛主席当时的话,放到今天都是振聋发聩的:

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是血泡,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学好农活。等手上老茧厚了,你才能从‘劳动大学’毕业,然后再来上‘延安大学’吧!

后来伴随着胡宗南部的炮火驱赶,岸英再一次回到父亲身边,这时的他已经和陕北青年农民没什么区别了。

毛主席摸了摸儿子的手心,满是老茧……从不夸奖儿子的主席满意地说:

你这一手老茧啊,这是你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对子女的严苛就是对群众的公平,对子女的严苛就是对封建复辟的反击、对革命果实付诸东流之危险的抵御。

李敏还回忆,父亲曾对身边的卫士亲口说:

要比贡献,不要比享受。

她们(李敏和李讷)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说这话是在1965年,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根据主席的建议,把干部参加劳动列为社教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不过,“四清”运动最终效果不佳,于是又成为了主席下定决心放手发动全体群众、以大民主的形式捍卫共和国颜色的前兆………

2

除了李敏,李讷也曾回忆说,父亲的家教极严,经常教导女儿:

不要特殊,不要骄娇二气,不要自以为是。

1965年时,主席又对女儿们提到:

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最初,李敏还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但在她独立生活以后,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

父亲担心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容易使他们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着父母的权势自以为是,甚至无视法律,胡作非为,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不仅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害国害民。这难道不是“一大灾难”吗!

当年,他曾给毛泽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赠言:‘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主席的顾虑从来就不是无源之水,以子女教育为例,建国后,某些「干部子弟学校」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娇生惯养、铺张浪费、与工农子弟显现出待遇差距。

早在1951年,主席就对干部子弟小学用汽车接送的问题表达过不满:

浪费汽油!这值得注意!

伴随着同一时期的三反运动,毛主席“反特权、反官僚”的改革思路被贯彻下去,干部子弟小学开始了一轮大整改。

首先解决的就是北京育英、育才、培英等学校占地厂房过多、经费开支过高、寄宿制范围过大等现象。

但这其中遭遇的阻力不可谓不大,某些在中央党校工作的家长甚至联名给北京市委写信要求保留寄宿制和汽车接送,甚至要求用党校的宿舍再建一群干部小学……

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1952年6月,主席正式做出批示:

一、如有可能,应全面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请酌办。

「贵族学校」,这是主席亲自为这一类权贵教育场所贴上的标签。

3

权力的既得利益享有者,其“灾难性”很多时候不仅限于对内的脱离群众与生存状态两极化,更在于其出于对既得利益的极端维护而产生的对外立场动摇。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

“体制内多反贼、多殖壬”

他们不劳而获的先天性利益愈巨,脱离这片其父辈曾奋战打拼过的土地则愈甚,也就更容易做出出卖之举,即毛主席在党内曾警告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哲学家南怀瑾曾言:

毛泽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所未有、人类历史上所未见的三大奇迹:一是看病不要钱,二是上学不要钱,三是干部与老百姓“共穷”。

尤其是第三条,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想象。

干部不但以身作则参加劳动,且生活方式与劳动者几无不同——这是空前的平等。

毛泽东把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改造为平等社会,他把一个腐败丛生的社会,改造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清廉社会!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已认为,中国并非简单的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是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也正因此,他把中国的官僚阶级称为特殊的“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近代以来,官僚资产阶级更是与帝国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这一群体极容易对外投降卖国;又由于官僚阶层的封建性,这一群体也极容易对内形成家族垄断、门阀世袭。

这些,毛主席为之战斗抗争了几近一生。

进入20世纪,毛泽东精准觉察:官僚资本主义的基础是基层的土豪劣绅,由于基层社会无组织、群众没有被动员,因而官僚与基层的土豪劣绅总能够结合在一起,国家也好,百姓也罢,对他们无可奈何。

自上而下的反腐败运动只能暂时地触及官僚,而不能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无组织局面。

国民革命发生后,随即产生了大批新官僚。这些新官僚就是从来未亡的士大夫阶级、士人阶层,后来称为「民国知识阶级」。

他们依旧是官僚,他们的家人、亲属、同窗、弟子依旧盘踞在中华大地的各领域中枢,乃至与外国人存在深度的利益置换。

即毛主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的论述:

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呢?是因为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洞悉这些,才更能明晰历史为什么呼唤毛泽东。


在年轻时的毛泽东看来,中国革命并不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基层的土豪劣绅这三个互相勾结的势力才是导致近代中国瓦解的内因和外因。

这三者,是中国革命的对象;而中国革命的主体,必须是被压迫的工农阶级

也就是《矛盾论》中对革命的论述:

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

基于此,毛主席终其一生不相信官权,他只相信权力只有为群众掌握,国家共同体的阶级景观才不会被分化和打破。

4

前文有提到,胡宗南率部进攻、导致毛主席被迫撤离延安。当时,杨家岭的房东一遍遍地问他:

咱们延安的小米好吃不好吃?咱们延河的水可甜?

在转战陕北途中,主席到一个老乡家讨水喝,他惊异地发现,灶台上挂的竟然是他的画像。

主席问女主人:

大嫂啊,你家怎么不供灶王爷啊?

大嫂回答:

祖祖辈辈供灶王爷,还是被人家欺负,毛主席来了,咱们穷人才不受欺负了,咱们穷人也成了人了!咱们不挂灶王爷,要供就供咱们毛主席!

同志,你们从延安来吧?借问咱的毛主席,他可好呀?

当时那位大嫂,并没有认出,进来讨水的人就是毛主席本人。

人民说:

太阳就是毛泽东!太阳就是共产党!

但毛主席却说:

不,不。太阳,是人民群众。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从三皇五帝到工农红旗招展,毛主席在革命路上一遍又一遍告诉黎民百姓:

你们也是人,是与统治者完全平等的人,你们不是草芥。


当家徒四壁的井冈山、延安、太行人民以仅有的五颗鸡蛋、一筐红枣、半条驴腿支援共产党的时候;

当“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人民呼声响彻大河上下的时候;

当一个农民士兵高举炸药包呐喊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候;

一个困扰中国数千年的一盘散沙的死循环,终为之焕然顿解:毛主席率领的共产党人的战斗感动了上苍——这个上苍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谁人没有私心,谁人没有私欲?

可是为什么他就能吐露这样的悲言:

我这个人没有私心,我不想为我的子女谋求什么,我只想中国的老百姓不要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




举报/反馈

雪山紫衣

270获赞 46粉丝
毛选爱好者喜好文字的非正经IT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