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荣耀》两季高分完结,成了不少剧迷的心头好,片中校园霸凌的残忍以及给受害者留下的生理心理双重创伤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讨论,前几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中也有关于校园霸凌的内容,曾引发社会热议。事实上,近年来全世界校园霸凌的现象都十分突出,这些事件绝不仅仅存在于大小荧屏上,我国的社会新闻报道中也屡见不鲜。有调查显示,大约20%-25%的青少年在校园霸凌中成为施暴者、受害者或两者兼而有之。在西方国家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表明,4%-9%的青少年经常从事霸凌行为,9%-25%的学龄儿童被霸凌。
近期,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进行了修订升级,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防治学生欺凌的具体指引,提高学生欺凌治理的操作性、规范性。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防范指导办法,不断从社会层面阻止、减少校园霸凌事件之外,还需要从心理层面关注被霸凌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发生更大的悲剧。
被霸凌后的心身影响
校园霸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从辱骂、殴打,到传播恶意谣言和网络发布令人尴尬的图片,存在有多种形式。霸凌会在被霸凌者心理上造成长远的影响,成年后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他们很难从被霸凌的痛苦中走出来。被霸凌者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比未受霸凌者高5倍,自杀风险更是未受霸凌者的10倍,容易导致各种心身问题如头痛、胃痛等,也会造成学业、社交困难等后续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霸凌不仅会在孩子的心理上,还会在他们的DNA上留下长期的“伤疤”。研究发现,被霸凌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涉及情绪调节的基因表达上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变化可能会使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校园霸凌通常发生在未成年人中,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心境状态、认知思维、情绪反应等方面尚不稳定,看待自己、他人与世界的核心认知仍处在不断发展中。因此面对霸凌时,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受到冲击,对其认知模式产生极大的震荡,往往难以作出恰当的自我调适,可能对霸凌事件做错误的、有偏差的归因,导致出现适应不良的认知,进而威胁其心理健康环境,并可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当他们遭遇霸凌时,非常需要成年人的积极、恰当引导与帮助。
孩子被霸凌,家长如何应对?
首先,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因此家长需要敏锐识别一些线索,例如孩子在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上的突然转变,并及时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但尽量不要过于直接地追问霸凌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间接地询问孩子为什么出现这些变化,以帮助他们敞开心扉。
其次,不要否认、反驳孩子的感受,不要弱化霸凌对他们造成的身心影响。比起着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先给予孩子情绪上的理解和安慰。积极了解和帮助孩子评估具体情况,思考处理方法,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霸凌行为的产生,而不是让孩子一味“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孩子的应对技巧,发展其获得情绪支持的途径,例如参与课外活动、建立校外的人际关系,陪伴孩子尝试新的兴趣活动等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无论如何都会站在他们身后,同时培养其长远的眼光,从而帮助孩子看到未来的生活仍然存在。
发生霸凌事件,学校如何应对?
首先,学校应对霸凌事件立即启动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时组建处置团队,对情节严重,涉及违法犯罪的霸凌行为,要请公安机关及时介入。
其次,学校应对被霸凌的孩子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消减霸凌行为带来的心理阴影,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并建立长期的跟踪评估机制,帮助他们走出创伤。
最后,学校应对实施霸凌的孩子进行社会认知干预,包括:社会信息处理、社会问题解决、情感理解、沟通和自我控制方面的训练。研究显示,虽然干预的长期效果尚不明确,但短期内可以改善孩子的行为反应。
杜绝校园霸凌,重在预防
对于校园霸凌,我们绝对“零容忍”。杜绝校园霸凌,预防是关键,尤其是全校范围内系统性预防。校园霸凌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是学校里每个人的责任,因此需要学生、教职员工、管理人员等全校人员参与,目的是提高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加强监测,并对霸凌事件作出系统和一致的反应。
系统性的预防需要改变整个学校的文化,而不是关注直接参与霸凌事件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内容需涵盖预防霸凌的策略。学校所有人员都要了解学校关于霸凌的规定,包括什么行为构成霸凌,以及如果学生和工作人员出现相关负性行为将面临什么后果。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科王美娟(主治医师)徐辕虹(心理治疗师)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40万获赞 196.4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