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即便苹果酝酿已久的XR产品即将问世,但终端“新物种”,终究杀不死仍然“年轻”的智能手机。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当下的智能手机行业,看起来似乎处境不算好。
一方面,消费市场换机意愿下滑的态势下,手机行业正面临着出货退潮。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 2022 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 16% ,降至 2.8 亿部以下,为近十年最低。
另一方面,以XR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物种”不断涌现,占据着行业的聚光灯。比如当下的科技圈层,目光均汇聚在苹果即将发布首款 XR产品 身上。
“内外交困”的处境下,互联网舆论做出了如下论断:智能手机行业正经历着“至暗时刻”。
但客观地说,所谓的“至暗时刻”,更像是造势浪潮下的偏见。随着行业迭代发展,如今的智能手机不仅仍然是消费电子领域绝对意义上的中心,自身也正通过不断创新和进化,行驶在穿越周期的道路上。
一、后智能手机时代?为时尚早
互联网语境总是喜欢追逐风口,讲述新故事。以AI为例,从“深蓝”到 “阿尔法狗” ,再到后来的视觉系AI,这些年围绕AI讲述的故事换了一波又一波,让人 有些审美疲劳。
从去年末开始,随着AI绘画与 ChatGPT 爆火,一度偃旗息鼓的AI以“AIGC”的姿态再度重回主流视野,并在国内带起了AI大模型的节奏,百度、阿里、腾讯 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参与其中。
虽然AIGC应用想象空间巨大,但玩家们的投资布局更多设计大模型及应用领域,同消费电子领域相去甚远,并不会颠覆现有的智能硬件格局。
以ChatGPT为例,虽然它是一种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但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文本分析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与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位不尽相同。
反倒是之前的“元宇宙”浪潮,不仅带热了XR硬件领域,“喜新厌旧”的舆论还一度造出了“后智能手机时代”这样的概念,意指XR设备将取代智能手机的 地位。
客观地说,所谓的“后智能手机时代”更像是一个噱头,XR硬件虽与智能手机同属消费电子领域,但过于稚嫩,消费市场与内容、应用生态均不成熟。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2 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急剧下降至880万台,同比下滑20.9%。行业下滑的同时,位列出货量第一的Meta日子也不太好过。据外媒报道,Meta负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社交平台三类元宇宙项目开发的Reality Labs部门已累计亏损近200亿美元。
国内市场同样如此,字节旗下的Pico被指创新不足,出货遇冷;眼看风口退潮,原本试图下场造XR硬件的腾讯也选择了裁撤了XR相关部门。
“元宇宙”从风口跌落的背景下,XR赛道在过去一年间极为挣扎,毕竟缺乏配套的上下游应用生态,势必会脱离最本质的消费市场需求。
即便Meta、字节等科技巨头正将大笔大笔的资源资金投进XR领域,但并不能掩盖XR 赛道产业化进程缓慢、技术演进和应用落地的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智能手机行业突出一个“稳定”。当下的智能手机行业,在硬件、软件、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上游供应链及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市场“VO荣米”格局稳固;下游则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大量的用户群体。
此外,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代表,早已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Counterpoint报告所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手机仍将是个人娱乐、消费和社交最重要的载体,其轻生产力属性也在不断强化,尚未出现能够真正替代智能手机的新的科技终端。”眼下谈论所谓的“后智能手机时代”,显然为时尚早。
二、老玩家们的新故事
尽管智能手机仍然是消费电子领域绝对意义上的中心,但随着行业步入存量市场,赛道的打法逻辑也随之改写。
过去,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在2010年以后实现了一波迅猛提升。当时行业的竞争逻辑在于如何将产品卖给更多的人,依托互联网、人口红利快速成长。
当下,红利不再,行业步入存量,赛道也迎来了全新的逻辑,即把握住存量市场所蕴藏的价值。毕竟在智能手机庞大的存量用户规模下,用户从低端机到高端机的换机潮仍然 能带来可观的市场机会。
数据显示,自2014起,中国智能手机批发均价持续增长,2022年更是达到了385美金(约合人民币2,695元)。虽然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2016年的峰值减少了41.5%,但销售额只下降了11.7%,足见高端化对手机厂商走出低迷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高端化战略、释放存量市场价值同时也意味着高质量增长,毕竟在红利期,部分国内手机厂商为快速抢占市场,采用的是“以价换量”的打法,毛利率并不好看。
相比之下,存量竞争更讲求对用户心智、需求的把握,使手机厂商摆脱无止境的硬件、性价比内卷,真正做大做强。毕竟将变现逻辑从“卖货”转移至手机卖出后的“服务”,显然是更为健康的商业模式。
因此,对手机厂商们而言,面对行业的改弦更张,只有适应新的竞争逻辑,才能打破目前的天花板。而纵观行业,国内手机厂商们正以不同的笔触书写着自己的新故事。
作为较早涉足IoT领域的手机厂商,小米近些年除了推出智能硬件外,还将其智能硬件的范畴不断向外延伸至智能家居,甚至是造车。而小米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想“逃离”智能手机行业,而是在奔赴新赛道的同时,探索智能手机同汽车场景的耦合,毕竟身为车企的吉利、蔚来,也正在同手机行业搭 上关系。
荣耀过去两年,主要发力国内市场,当下随着国内市场逐渐稳定,其最近一年逐渐将目光转向了国外。2023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荣耀首发了新品 Magic 5 系列,从中便能窥见其市场战略的转向。此外,讲述着“全场景”的荣耀,同 样试图通过智能设备拉动增长。
一直遵循长期主义的vivo,则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个长赛道,全面投入智能手机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深挖技术背后的应用价值,迎接技术变革窗口的到来。例如即将发布的vivo X Fold2、vivo X Flip,正是vivo长赛道长期投入最新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让折叠屏也拥有旗舰体验,而不因为形态创新而对体验妥协。
但无论哪一条路径,都印证着一点——对处于新旧逻辑交替之际的手机厂商而言,原地打转并不可取,而是需要观察行业发展的规律与本质,瞄准长期的未来。
三、从蛰伏,到出山
随着“黑天鹅”远去,消费逐渐回暖,蛰伏许久的手机厂商们陆续来到了出山的节点。
今年初,雷军对外透露,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届时,小米汽车与智能手机势必会以某种形式“搭桥”,从而拓展手机的智能化场景。
而在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纷纷交出自研芯片、计算摄影、折叠屏等答卷后,手机产品也迎来了自身的差异化变革。
以影像为例,当下自研芯片与自研算法的组合,不仅使手机影像能力大幅提升,也赋予了不同手机厂商差异化卖点。比如向来注重影像长板的vivo,不仅同蔡司一起在硬件、算法层面卷出了成绩,还将手机影像带入了专业化摄影领域。
vivo坚持的差异化创新,显然获得了消费市场的青睐。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vivo以19.2%的市场份 额保持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
正如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博鳌期间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想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避开内卷。而只有回归用户,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创造新的市场,才能避开内卷。
从依托供应链技术到亲自下场研发布局,奔赴芯片等前沿科技,手机厂商们在上游已拥有了深厚的技术储备;涉足智能设备、汽车等赛道,拓宽了智能手机的横向“服务”生态圈;下游则有庞大的市场基本盘反哺创新——当下的国内手 机厂商们,正在通过差异化打法战略,实现着自身升维。
而随着国内手机厂商不断突破自我,消费市场对其的“印象分”也在悄然提升。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500美金出货价格(相当于约4000人民币的零售价格)以上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26%以上,占比是2016年市场峰值的两倍有余。
总而言之,尽管身处行业低谷,但手机厂商们不断找寻着出路。从多元化布局到“高质量发展”,手机厂商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了外界的质疑,为行业注入“强心剂”。眼下,即便苹果酝酿已久的XR产品即将问世,但终端“新物种”,终究杀不死仍然“年轻”的智能手机。
举报/反馈

新摘商业评论

6631获赞 9970粉丝
科技财经自媒体、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区块链财经自媒体、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