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了846万昆明人的滇池,变成了臭水湖,污染长达40多年,且治理了25年,耗资百亿都治不好,滇池这是怎么了?还能恢复吗?

滇池,又名“昆明湖”,还有人将其称之为“滇海”,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

这里湖水面积达到了33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在1886米之间,平均水深也在5米左右,非常的宽阔,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滇西人。

并且,滇池风景秀丽,紧邻大观公园,还与我们的西山森林,以及云南民族村滆湖相望,是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以说滇池对昆明功不可没,因为这个城市就是背靠滇池建造的,当地的气候调节,以及淡水供应,都离不开滇池的辅助。

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滇池湖水清澈,鱼虾成群,谁来了都会竖一个大拇指夸奖。尤其是水质,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还能用来洗菜做饭。

渔民高唱的“滇池欢歌讨生活,高街上补烂网”,就是对当时生活最好的写照。每年冬季,海鸥还会不远千里,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

到了春季,小船飘荡在湖面,吆喝一声,海鸥就会飞过来与你嬉戏打闹,那场景别提有多温馨,舒适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主旋律。

但好景不长,从六十年代开始,滇池变了,湖里不断冒出大片的绿色藻膜,湖水逐渐浑浊不堪。

水质也从原来的I类、II类水下降为III类水,甚至有些地区IV类,外海也降为V类,全湖的水生植被覆盖率只有2.05%。

此时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到了七十年代,滇池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容乐观,可恶化还在继续。

直至九十年代,滇池直接变成“臭水沟”,湖面已经被藻膜覆盖,湖水变成浓绿色,鱼虾也在不断死亡。微风拂过,恶臭的味道熏得人连连犯呕。

滇池已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究其原因,还得从沿岸人口增多,工业迅速发展谈起。

工业废水和居民废水无节制地排入滇池,使得滇池风光不再,水质变坏,渔民和周边农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1969年的“围湖造田”活动,也给滇池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甚至有10万人往湖里倾倒石头和泥土,填湖造地。

最终经过八个月的“奋战”,大面积的湖泊成为农田,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但因此付出的代价是,滇池遭到严重破坏。

很长一段时间里,渔民无鱼可捕,被迫从事其他工作,湖里还出现了大量的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着本土的鱼群。

滇池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治理也提上了日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污染问题。

可25年下来,花费了500亿后,滇池的情况改观了吗?虽然不得不承认,是比九十年代好上不止一星半点,但滇池依旧问题频出。

最关键的是,周边的房地产也开始与湖争场地,甚至到了寸土不让的情况,无数别墅在滇池边拔地而起。

甚至滇池南岸的半山腰,也成了水泥地,多栋建筑站在高处,极其讽刺地看着下面的湖。另外,每年依旧有亿吨污水排入滇池。

现在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很多开发区已经被紧急叫停,污水处理厂和水质净化厂也相继投入,减污清淤双管齐下,相信滇池总有恢复的一天。

举报/反馈

科普启示录

165万获赞 10万粉丝
探索世界万象,普及科学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