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去医院,基本是看大病或疾病;看诊几分钟,听从医嘱,然后住院治疗或回家治疗,后期进行自我管理和健康监测。



对于慢病患者,急症或初诊时才会去大医院,后期因各种问题基本选择就近购买常用药物或生活干预。


其实,这就是当下多数患者的医疗需求,他们需要院外管理服务。


2015年开始,为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满足患者院外治疗管理需求,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等。



而在推进过程中,市场也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院外管理服务为何重要?


院外患者管理如此重要,核心在于患者的时间95%在院外,患者在外的用药、自我管理情况,直接影响病情的控制和最终治疗的效果。


而院外患者自我管理和病情监测需要一些专业、精准的管理服务。《2022年线上用药趋势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慢病患者希望获得线上用药指导服务,超过三成的患者希望加入线上的患者社群进行交流。



对于患者来说,优质的院外管理服务,能为他们节约外出就诊时间,能解决日常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的疑问。


对医生而言,好的院外管理,能为他们提供及时、周期性的病情数据,便于他们调整患者用药和日常调理方案;还能做好随访数据,拉近医患关系,构建稳定的医患资源。


院外管理服务仍困难重重


随着院外管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医院和第三方企业推出了管理方案,但最终效果平平。



其主要因素:一是院外患者管理没有额外付费方,医护动力不足;二是传统的随访形式规模有限,不够精准。


这些因素造成如今院外管理服务困难重重:可及性不够、信息采集过于单一、成本居高不下。


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这类慢病需要长期有效的院外管理。但它们的随访周期长、人群分类不够精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不足、医患沟通不及时,这些特征决定了随访是长期、复杂且高成本的工程。


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及时、有效的院外管理服务体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院外管理服务破局:

以患者为中心+互联网医疗


随着互联网和技术工具的发展,行业已为院外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互联网医疗为工具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的采集和分析,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在患者院外管理服务领域,每家企业的路径选择有所不同。据了解,成都市一家科创企业的选择是搭建“宜康通健康管理系统”。


在患者端,从小程序和APP出发,激活患者的健康意识,督促他们做好主动健康数据监测,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解决他们病情和日常调养的需求;


仅为测试数据,可点开放大


在医生端,为医院搭建随访系统平台,便捷、有效地掌握患者或者一类患者的院外管理数据,并探讨解决医护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患者院外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


仅为测试数据,可点开放大


此外,有的企业聚焦在智能硬件设备,核心是进行患者健康数据的采集;有的企业则专注为医院提供随访软件设备,核心是帮助医院搭建患者随访平台;还有的企业构建APP,为医患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如今,院方、第三方企探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院外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市场的问题,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分享健康知识,更多内容关注账号。

举报/反馈

宜康通健康管家

1534获赞 166粉丝
大健康垂直门户,专注慢病科普和健康内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