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零时10分去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李敏马上嘱咐自己的丈夫孔令华:“立刻去上海”。
娇娇,你来看我了?
1976年夏天,83岁的毛泽东病重,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医疗组也在负责毛泽东的医疗问题,他们都分工合作,并日夜看护着毛泽东。
眨眼间就进入了8月下旬,已经搬出去住的李敏从文件里面看到了毛泽东病危的通报,她顿时什么都顾不上,匆忙赶到了中南海。
看着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的父亲,李敏悲从中来。原本毛泽东的双目紧闭着,似乎感到什么动静,他微微睁开眼睛,然后看到站在床边的一个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女儿李敏,他费力的拉住女儿的手,李敏秒懂父亲的意思,她将手放到父亲的手中,父亲的手依旧那么的温暖和柔软,只是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紧紧地握着自己。
看着父亲的样子,李敏的泪水又忍不住的落了下来,她吸了吸鼻子,轻声唤了一声:“爸爸。”
看着自己的女儿,毛泽东问了句:“娇娇,你来看我了?”他是真的很想念她。
即便是有病在身,毛泽东依旧清楚地记得女儿的出生年份和女儿的年龄。
最后,毛泽东艰难的打了一个手势,只见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然后轻声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的声音太低,李敏也没有听清楚,当问及旁边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也摇摇头,表示没有听清。
看到女儿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便不再说话,就那么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女儿的手也松弛了下来,李敏知道自己的父亲累了,便轻轻地退了出去。
这也是李敏和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见面,而父亲打得那个手势一直困扰着李敏,之后她去询问了自己的朋友,朋友一听立即反应过来,那个手势应当是指贺子珍,因为贺子珍有一个名字是桂圆,正好合上了圆圈,所以,毛主席那时候的意思应当是让她好好照顾妈妈贺子珍。
李敏撑着脑袋思索了一下,顿时茅塞顿开,或许真是这个意思。可惜,那时候李敏并没有理解父亲的意思。
自从那次看望父亲后,李敏又投入到工作之中,结果,几天之后,中办突然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内容是让她去看自己的父亲。
李敏乘坐中办派来的汽车,直接进入了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进门之前李敏以为父亲已经好转,所以想见一见她。
然而,她刚下车就感受到一阵悲伤的气氛,李敏察觉到不对劲,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朝着父亲的屋子里走去,刚开门,就出现了令她牙呲欲裂的一幕,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输氧的罩子也已经撤掉了,李敏当场失声痛哭。
李敏嘱咐:立刻去上海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零时10分去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哀痛之中。
爸爸去世以后,李敏心下明白,母亲很快就会得知这个噩耗,她担心母亲承受不住这个消息,马上吩咐自己的丈夫孔令华:“立刻去上海”。
孔令华和妻子心意相通,于是留下妻子在北京参加毛泽东的丧礼,而她则带着年幼的小女儿匆忙赶到上海。
贺子珍得知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后,连续哭了好几天,情绪非常的低落,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的往家里打电话,这些电话都是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接的。
贺子珍在电话里面抱怨李敏和孔令华没有照顾好爸爸毛泽东,孔淑静听了也心下难受。
当孔令华赶到之后,贺子珍哭着说:“你们的爸爸去世了,临终时儿女都不在边上,他好可怜啊!”
李敏和丈夫在毛主席的治丧活动结束以后,立刻赶赴到了上海,守在了贺子珍的身边,他们担心老人经受不住这个打击。
然而,贺子珍依旧以泪洗面,整天都不吃饭,一味地沉浸在哀痛之中。
她的记忆似乎又回到他们初遇之时。
我也离不开你啊!
1927年上旬,毛泽东在茅坪初见贺子珍,就有一种惊为天人之感,在这样一处偏僻山沟之处,竟然会有这样秀而不媚,丽而不俗的姑娘。
之后袁文才对贺子珍进行了介绍,毛泽东这才知道,贺子珍乃是从永新来的,不过,两人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已经到了11月上旬。
那时候,贺子珍作为永新县委的代表之一参加了联席会议,在会议上,贺子珍侃侃而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颖无比的主张,而且还是切实可行,毛泽东坐在台下听着她的发言,不时地点点头,对于她的讲话给予了肯定。
在慢慢的相处之中,毛泽东不但发现贺子珍逻辑严谨,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这样一个动静皆宜又刚柔并济的姑娘,如何能让人不心动。
不过,毛泽东并没有表露自己的心迹,之后他到一些乡村做社会调查,只是,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在这时,她想到了贺子珍,便和她商量着一起做调查报告,贺子珍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在象山庵最开始的两天,毛泽东和贺子珍就留在各自的房间里,贺子珍碰到认不出的字就会跑过去询问毛泽东,毛泽东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也会去询问贺子珍。
这样一来二去,毛泽东觉得如此一来很不方便,便将桌子搬到了厅屋里面,要贺子珍也将桌子搬到了一块。
至于吃饭的问题,他们会在留守处的食堂打饭菜,还从尼姑那里借来了一只小锅架在了檐下,有时候还会煮一些菜。
一日,贺子珍在后山捡来了一些小松菇,洗干净以后煮了一大碗,毛泽东吃的是津津有味,贺子珍突然询问道:“田里的泥鳅你吃吗?”
毛泽东笑着回答:“我这个人,四脚的不吃板凳,长毛的不吃蓑衣。”
第二天早晨,毛泽东一大早便不见贺子珍的踪影,也不知道她去干什么了,一直到午后他才看到兴高采烈的贺子珍,只是,她的裤脚卷的高高的,手里头还提着一只鱼篓,时不时的滴着水。
毛泽东关切道:“大半天功夫,你到哪儿去了?”
贺子珍高兴的举起手中的鱼篓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去抓泥鳅去了。
这一顿晚饭毛泽东吃的非常开心。
在这段整理调查报告的日子里,毛泽东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十天就过去了,他们终于将两个县的调查都整理完毕了。
毛泽东则在封皮上面写下了“井冈山调查”几个字。
其实,他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朝夕相处之中,难免产生了情愫。
一日,袁文才忽然问道,什么时候能够喝上两个人的喜酒。大家听了之后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正当他们二人的感情愈发炙热时,毛泽东接到命令得去湖南。一天下午,毛泽东路过时发现贺子珍房间里面还有灯光,便知道她还没有睡着,于是过去敲门。
贺子珍推门一看,发现是毛泽东,其实,在和他相处的4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非凡的气质和豁达的风度都深深地吸引了她,如今知道毛泽东就要率领部队前往湘南,她心中断然有万分不舍,却也没有进行挽留,她知道,毛泽东终将造就出一番事业。
最后,贺子珍从枕头下面拿出了一个黄澄澄的柚皮烟盒,递给了毛泽东:“我娘的手巧,早些年常做这种烟盒去卖,上次回家拿了一个,送给你。”
毛泽东知晓贺子珍的心意,他们二人心意相通。
1928年5月下旬,象山庵又热闹了起来,这天正毛泽东和贺子珍成婚。
说是婚礼,其实也简单到了极致,他们没有锣鼓、唢呐,就连鞭炮一类的都没有。还是袁文才他们带来了一些糖果和花生,贺子珍将糖果分散给各人。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纷纷和毛泽东贺子珍打招呼回家,有的人则是留下了一些鸡蛋之类的东西,毛泽东和贺子珍一直将他们送到庵外小石桥的地方。
两人成婚以后在象山庵居住了两天,可毛泽东心里还记挂着红四军分兵在永新帮助农民分田的工作,于是向贺子珍提出要到永新去,没过几天,两夫妻就来到了永新西乡的塘边村,一住就是20几天,两人度过了特殊的“蜜月”,也因此,民间又有传闻称他们二人是在塘边村成婚的。
贺子珍参加革命时间早,在枪林弹雨里面过习惯了,而且也有极强的个性,成婚后,她的工作性质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她成天待在屋子里面,保管、整理文件,心里觉得别扭极了。
毛泽东知道她的想法之后,耐心的和她说:“你好不懂事。你知道这个工作有多重要吗?我们同中央的工作,中央对我们的指示,上传下达都要通过你。 你把秘书工作做好了,不光是对我的工作的支持,也是对特委、前委工作的支持啊!”
注视着妻子的脸,毛泽东又轻声说:“再说,我也离不开你啊!”
贺子珍被他真挚的话语打动,朝他点点头,还是“上任”了。
几十年后,贺子珍再回忆起她和毛泽东初期的这段感情说:“毛泽东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他的性格有豁达豪爽的一面,也有温情细致的一面......”
在井冈山,想要看到报纸并不容易,贺子珍担任秘书工作以后,给自己安排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即搜集报纸,为了能够搞到尽量多的报纸供毛泽东阅读,她可谓是煞费苦心。
毛泽东看报的时候也非常的仔细,如果碰到参考价值的资料,就会在上面打个记号。贺子珍等别人都传阅了,再按照毛泽东做的记号,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分类收藏起来也方便毛泽东随时翻阅。
有的时候毛泽东也会特别忙,有时也会有事外出,没有时间去看报纸,这时候,贺子珍就会将新到的报纸仔细的看一遍,然后将里面她觉得重要的内容给圈出来,再给重要的句子下面打一个红杠,供毛泽东阅读的时候参考。
除却搜集和整理报纸,贺子珍还是毛泽东文章的第一个读者,有时候毛泽东写文章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够清楚,就会抬头询问贺子珍一两个问题,贺子珍知道的时候就会回答,遇到不太准确的就会记下来人,之后再找熟悉情况的同志了解清楚。
在长征的途中,这一对患难夫妻感情也非常的融洽,他们虽然没有办法朝夕相对,但是,一旦在一起,贺子珍就会给毛泽东做一些事情,洗洗衣服,缝缝衣服,有时候还会为了让毛泽东睡上一觉而费尽心思。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贺子珍看着涌入延安的大批青年,想要提高自己的形式愈发的强烈,她想要为革命多做一些工作,而毛泽东又是一个博学且好学的人,所以能够顺畅的和这些知识分子交流思想,也能在交往之中获得启示和知识,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满足。
贺子珍的文化程度比毛泽东的低,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认为自己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才能消除这些差异。
之后贺子珍前往苏联,毛泽东再三挽留,贺子珍却心意已决。
贺子珍回国以后没多久,就应毛泽东的请求将女儿李敏送到他的身边。
不过,放寒假的时候,毛泽东都会打发李敏到上海去看望妈妈,和妈妈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娇娇也就成为了爸爸妈妈联系的一座桥梁,当得知贺子珍病了不愿意吃药时,毛泽东就写信劝慰贺子珍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服药,而李敏回北京的时候贺子珍也总让她给他们一家带点东西。
李敏也很快发现,每次来到妈妈身边,妈妈除了打听她的学习和生活之外,便会仔细的询问爸爸的身体和器具情况,有时候李敏已经讲过很多次,但贺子珍仍旧听着津津有味。
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后,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了过来,面对这则消息,贺子珍并没有作出任何的评论,只是想着自己可以出去干点工作了。
然而,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也令人堪忧。当问及她有什么愿望时,她直言说想要去北京。
1979年秋天,孔淑静陪同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哥嫂前往飞机场接贺子珍,同去的还有康克清等人。
301医院的车子在贺子珍下飞机后就将人直接带到了医院,医院安排她住在了南楼高干病房。
因为301医院距离孔淑静的家里不远,所以她常常陪着父母去医院看望贺子珍,她的哥嫂也经常守护在贺子珍的身边。
贺子珍到北京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要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个和自己生死与共相守了十年的人,正是她的精神支柱。
最后,孔令华和妻子陪着贺子珍到毛主席纪念堂,当看到毛主席遗容的那一刻,贺子珍满面泪水横流,久久都不愿意离去。
在301医院里居住了一年多,贺子珍也在孔令华和李敏的精心照顾之下恢复的非常好,每次孔淑静他们去看望她,她都会笑容满面的问长问短,有时候还常常和他们掰手腕比手劲,她总是想着病好之后还能为党工作,如今,女儿、女婿和孙子都陪在她的身边,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眼看着她的病情已经稳定,那些关心她的战友、朋友和亲友都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
在住院期间,很多老战友都打电话或者是去看望她。她在长征路上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子弹而救过的宋任穷夫妇也看望她,只可惜,她身上的子弹,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取出来。
1984年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5岁。
亲人们都涌到了贺子珍的床前,悲伤的流着眼泪,向她的遗体告别,孔令华非常悲痛,李敏更是哭得气都回不过来。
从贺子珍生病到她离开人间,孔令华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她予以关心和照顾,就如同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如今为贺子珍送了终也算是尽了孝心。
之后孔淑静陪同哥嫂一同去了八宝山安放贺子珍的骨灰,好多老同志都从报纸上得知了贺子珍去世的消息,还打电话询问如何参加追悼会,大家都自发的来到八宝山悼念贺子珍,她毕竟是他们的老战友和生死与共的朋友。
时移世易,多少过往都已化作一抔黄土,将那些过往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