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喝过止咳糖浆吗?
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止咳糖浆曾经风靡国内。当小孩子咳嗽不止却又因为怕苦而不肯吃药时,味道甘甜的止咳糖浆就成了当时家长们的最好选择。
微甜的味道让最害怕吃药的孩童也能轻易接受,喝上一小杯,立刻觉得喉咙涌起一股清凉爽快的感觉,咳嗽的症状也减轻了许多。
可以说,止咳糖浆,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童年回忆之一。

但止咳糖浆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它其实是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药物。里面含有可待因(从罂粟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较为温和的鸦片类药物,通常用于镇痛),如果长期服用止咳糖浆,就会让人上瘾。
早在1999年国家药监局就发布通知,止咳糖浆类的药物一次性购买不能超过5瓶。

而在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小国津巴布韦,止咳糖浆却成了那里人们最喜爱的饮料,将近半数的国民人均每天要喝掉4瓶止咳糖浆。
止咳糖浆,这种原本用来治愈疾病的良药,却成为了他们眼中最好的“穷人毒品”。
“穷人的消遣”
“只需要5美元,就能让你爽爆”。
津巴布韦,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曾经因为比冥币面额数值更大的“天价钞票”而闻名于世。

15位数的货币,就连冥币上也不敢这么写啊
而现在,该国又面临着的新的挑战——将近半数的国民都沉迷于饮用止咳糖浆无法自拔。
在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的大街小巷,都能随处看见这样的景象: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手舞足蹈胡言乱语。在他们的旁边散落着几个棕色的药品,药品的标签上写着英文字母“BronCleer”,一种由南非公司生产的止咳糖浆。

一瓶5美元的止咳糖浆,成了津巴布韦人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将近一半的津巴布韦年轻人都曾服用过它。无所事事时人们喝它解闷、过于劳累时人们喝它解乏,年轻人甚至把它当成社交玩乐时的助兴剂。
不同于我们喝止咳糖浆时的严格计量,一次只喝一小勺。津巴布韦人的喝法更加豪放:他们会将止咳糖浆倒入试管里,饮用时直接一整管倒入喉咙中。

据他们介绍,之所以采用这样独特的喝法,是因为长期饮用止咳糖浆时里面的糖分会腐蚀牙齿,所以他们在喝止咳糖浆时会尽量避开牙齿。
喝完后20分钟,止咳糖浆中的可待因和酒精就会产生作用,给饮用者带来一种类似于醉宿的感觉,让人飘飘欲仙、昏昏欲睡。
正是因为止咳糖浆这种效果,以及止咳糖浆相对低廉的价格(5美元一瓶,当地人均月收入253美元)让止咳糖浆成为了无数津巴布韦人在面对压力时的最好选择。根据统计,至少50%的津巴布韦年轻人都有过饮用止咳糖浆的经历,其中很多人一天至少饮用4瓶。
是药品,也是毒品
正如用来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百草枯,却成了人自杀的工具一样;本该用于治疗疾病的止咳糖浆,却成为贫困的津巴布韦人手中的披着药品外衣的“隐形毒品”。

少量饮用止咳糖浆是无害的,但如果把止咳糖浆当成饮料一样去饮用,那么它的危害就堪比毒品了。最先,饮用者会感受到类似吸食鸦片的感觉:强镇痛作用、致幻、兴奋,极易让人产生依赖心理。
在让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少副作用:短时间过量服用,往往会出现焦躁不安、瞳孔缩小、呼吸抑制、低血压、心率过缓的症状,同时也可能感到恶心、呕吐、便秘以及眩晕。
而长期服用止咳糖浆会让人们的大脑机能减退、难以控制情绪,并对心脏、肝脏造成永久性损害。

但最令人悲哀的是,津巴布韦人明明知道,他们手中的液体会对他们身体造成多大危害,但他们已经离不开了。
对于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饮用止咳糖浆是流行炫酷的象征,如果不跟大家一起喝,就是不合群,就无法融入集体。

对于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在面对工作、生活、家庭等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时,廉价易得的止咳糖浆代替了酒精,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最好选择。

无可奈何的选择
早在2014年,津巴布韦就曾立法。不允许人们沿街售卖与使用止咳糖浆,如有此等情况,处以5个月监禁或500美元罚款。
但相关法律的颁布,对遏制止咳糖浆的泛滥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无非是将止咳糖浆的交易由公开转入地下。
非法商贩们会通过渠道从南非走私大量的止咳糖浆,然后混入酒吧、街头等人群聚集地兜售。就算被警察发现也毫无关系,只要贿赂警察两瓶止咳糖浆,对方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和你一起喝。

这个国家没有政府开办的戒毒所,唯一的一家私人戒毒所费用高昂,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止咳糖浆成瘾者要么被当作罪犯送入监狱,要么被当成精神病患者送入精神病院。
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等到年轻人回到街头后,他们大多抵抗不了那种诱惑,再次回归到“只要5美元,就能愉悦好几个小时”的廉价享受中。
“止咳糖浆热”已经蔓延到了半个非洲,特别是在肯尼亚、加纳、尼日尼亚等地。根据尼日尼亚参议院估计,在卡诺和吉加瓦两个州,每天流浪汉、学生都会喝多达300万瓶可卡因糖浆。

如今津巴布韦止咳糖浆泛滥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该国不断恶化的就业情况。
津巴布韦不仅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是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该国的青年失业率曾一度达到惊人的95%!当年轻人没有工作、没有希望、终日漫步于街头无所事事时,止咳糖浆可能就成了他们排解苦难忧愁的“良药”。
不仅是津巴布韦,在非洲另一个国家肯尼亚,该国首都内罗毕的贫民窟中,当地穷人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只能靠吸食胶水和航空燃油产生幻觉,帮助自己熬过每一天。

改变遥遥无期、希望远在天边。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津巴布韦人开局就是地狱难度,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绝望中躺平,过上了得过且过的日子,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差。
就算政府真正将止咳糖浆禁止,生活在绝望中的津巴布韦人也会找到别的替代品。
只有津巴布韦政府能够担起应有责任,努力发展国家,重振经济;让年轻人有和睦家庭,稳定工作,能饱食三餐、赚钱养家时,笼罩在津巴布韦上空的止咳糖浆阴云才会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