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与葡萄牙殖民地的“克里斯坦”

这一时期,语言和文化融合出现的条件是殖民者、传教士和土著之间的接触。

克里斯坦社区诞生于16世纪葡萄牙人和当地人的接触,特别是在1511年被葡萄牙人征服后的马六甲,以及19世纪的锡兰、印度、巴达维亚和后来的新加坡。

最初到达殖民地的往往是商人、传教士、冒险家和士兵。许多士兵是被驱逐出境或被迫服兵役的流亡者,有些是受雇于当地酋长的雇佣兵。早期传教士的热情和宗教裁判所的恐怖笼罩着马六甲,导致人们大规模皈依天主教。

后来,宗教裁判所逐渐消失,葡萄牙的财富和权力大幅下降。葡萄牙对于自己的殖民政策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保证人民有权遵循他们自己的宗教和习俗。

实际上由于内婚制的宗教法律,葡萄牙人与华人和印度人之间的通婚比马来人更频繁,因为与马来教徒结婚的非教徒首先要皈依西方宗教,葡萄牙人不愿以这种方式改变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身份。

在更早的几个世纪里,葡萄牙人和当地的马来人可以在不改变宗教信仰的情况下结婚,因为这样的宗教法并不存在。这些因素导致了天主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的人口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贸易点的人口规模。

葡萄牙广大的贸易点不仅将移居海外的葡萄牙人与当地居民联系在一起,还形成了另外两座桥梁:第一座是在国内,同时庆祝他们的混血儿血统和他们作为长期马来西亚人的身份;第二座是将他们与更广泛的国际上其他“克里斯坦”群体联系起来。因此,葡萄牙欧亚混血儿与澳门人有着广泛的联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社区是由血缘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早期的葡萄牙的探索者是从马六甲来到中国,并与当地妇女定居于此。在饮食方面,澳门的饮食习惯显示出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影响。现存的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部的小村庄土谷的葡萄牙聚集区也足以体现证明马六甲的葡萄牙社区的传播情况。

实际上,新加坡和土谷的情况很长时间内被研究人员忽视了,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历史上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几乎没有人知道葡萄牙文化在这些地方幸存了下来。这个克里斯坦社区的成员过去350年里一直用克里斯坦语演唱同样的歌曲,并一直在给他们的孩子起葡萄牙语名字,使用的是克里斯坦语中的片段。

而在新加坡,人们也时常会忽略葡萄牙帕德罗多教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圣约瑟夫教堂”,后来,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但本质上这一区域仍属于葡萄牙天主教教区,这也导致了那些自马六甲、澳门、印度和锡兰来到新加坡寻求更好生活的人经历了复杂的身份认同。

正如玛利亚所言:“它就像一座心理桥梁,通过文化和血缘纽带将我们远至槟榔屿、吉隆坡、塞伦班和其他州的兄弟们联系在一起。”葡萄牙人聚居地的“克里斯坦”群体是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的重要依据,也是多元文化留存至今的一个重要证明。

“克里斯坦”群体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是其得以流传至今最重要的原因。这一认同不仅是文化的认同,也是对于不同民族文化共存及和谐共生的认同。“克里斯坦”语的根源在于16世纪的葡萄牙殖民扩张,在有着强大文化传统和具有显著同化外来者影响下的社区中生存了几个世纪。

在过去,克里斯坦社区在面对历史时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性和韧性;如今,将被视为宏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葡萄牙巨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难发现,有些文化遗迹在历史长河中并不会被淹没。东南亚是多元文化交汇共生之地,马六甲更是位于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黄金水道,因此,自古以来就多受外来文明影响。

首先,作为“小地方”的马六甲深受“大世界”各种文明的影响。15世纪之前,马六甲和东南亚其他地方一样受到印度文化特别是宗教的影响,在语言、文学、艺术、法律、社会等方面都有体现。

15世纪,马六甲王国的统治者与强盛的明代中国建交,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以确保自身安全,争取发展空间,并为该地区文明的交往互动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来自中国的典章制度、思想、货币、建筑等深深地影响了马六甲。

马六甲王国还审时度势改宗西方宗教,因为这一时期商人在印度洋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之后马六甲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学、法律、社会习俗都打上了深深的西方宗教烙印,不过,该国奉行宗教宽容文化包容政策,允许其他宗教存在,比如佛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等。

16世纪之后,欧洲人东来,马六甲又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人推行以武力为后盾的贸易政策,打破了印度洋千年以来和平贸易的传统,马六甲经济严重凋敝;马六甲的宗教中又增加了天主教,葡萄牙人与当地女性生下了欧亚混血儿“克里斯坦”。此外,马来语大量吸收了梵语、印地语、泰米尔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葡萄牙语、汉语的词汇,其变体被认为适合多个种族使用。

同时,“小地方”马六甲也影响了“大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和葡萄牙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

在经济方面,15世纪以来,传统的印度洋贸易获得进一步发展,东南亚进入“贸易时代”,中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多次停驻马六甲,带动马六甲成为世界级的商业中心,扮演着双重角色:来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来自东南亚的香料都通过马六甲被运往印度、中东和西欧,而来自印度各地的棉布以及来自中东的乳香等产品也通过马六甲被贩运到东南亚和东亚。

同时,马六甲的世界主义政策使它保证公平交易,对所有商人一视同仁;除了经商,也有很多人到马六甲从事其他职业,担任炮兵、水手、领航员等。

其次,国力强盛的马六甲王国开始成为东南亚传播西方宗教的中心,被称为“小麦加”,将西方宗教传播到东南至摩鹿加群岛、东北至吕宋的广阔区域。第三,马六甲所使用的马来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约有250多种语言且相互不通的地区被多方共同使用,向东传播到香料群岛。

第四,16世纪东来的葡萄牙人只是融入了既有的印度洋贸易体系,还无力对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产生根本影响,相反,马六甲的葡萄牙人逐渐当地化,他们与当地女性结婚,生活习俗方面也入乡随俗。第五,葡萄牙各殖民地都产生了“克里斯坦”,澳门等地的“克里斯坦”在生活习惯方面受到了马六甲影响,因为早期的葡萄牙人是从马六甲来到中国的。

综上所述,马六甲受多元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多元文化的典型载体,同时,又将这种影响通过贸易和语言辐射到了周边地区。因此,马六甲的历史就是它与世界各种文明交往和互动的历史。文明间的交往和互动使各种文明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与历史的纵向发展一样,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举报/反馈

大国历史观

583万获赞 22.6万粉丝
换一个视角纵观古今,寻找历史的印记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