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铜铎”。仅仅看我的外貌能猜到我是什么吗?其实我是一件撞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无需吃惊,现代有钢琴、吉他、架子鼓等花样百出的乐器,中国古代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乐器。青铜乐器是中国璀璨青铜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祭祀和宴会中营造气氛,也用于军旅中鼓舞士气或施放信号。
青铜乐器有很多种,而我属于其中体型较小的乐器——铎。《说文解字》云:“铎,大铃也。”我整体呈合瓦形,口略凹弧,腔内附一可活动的木舌,摇动木舌,至今仍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顶部有方銎可以用来纳入木柄。木柄截面为长方形,套入銎中的是较粗的一端。我的顶面及方銎外侧有着以小圆点为地纹的卷云纹,纹饰非常精美,为我增添了不少光彩。
顶部有方銎以纳木柄
卷云纹
据说我的使用方式有个专门的动作,就是“振”。《国语·吴语》:“王乃秉袍,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 其他乐器都是“鸣”,只有铎是用“振”的。我的同类出土得极少,更别提像我这般保存完好的铎。所以,屏幕前的朋友啊,如果你想近距离看看我,就来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找我哦!
柯桥区博物馆详细介绍:撞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说文解字》云:“铎,大铃也。”有柄有舌,振舌发声。此铎器身呈合瓦形,口略凹弧,腔内附一可活动的木舌,摇动木舌,仍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顶部有方銎以纳木柄。木柄截面为长方形,较粗的一端套入銎中。铎的顶面及方銎外侧饰以小圆点为地纹的卷云纹,纹饰极为精美。考古发现的铎极少,保存如此完整的更是难得。国家二级文物。
本文由柯桥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整理编辑
部分素材来源: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作分享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