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锋:不辱使命 激扬人大代表风采

段云锋自当选保山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以来,立足隆阳实际,充分结合住建职能职责,着力盘活地方固定资产,抓牢东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保山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身体力行激扬人大代表风采,不辱使命,不负华年。

他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扛牢东河流域污染治理政治责任和行业担当。在深入东河沿线13个乡镇街道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居民生活污水截治为突破口,精准划定东河流域居民生活影响区,将任务项目化,积极参与谋划东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项目清单化模式,确定了保山中心城市建成区范围内227个、镇村311个居民生活污水未截治的区域作为东河流域居民生活污水截治重点。通过清单责任化,由隆阳区住建局牵头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全过程各项工作,明确了相关区直其他职能部门和区级平台公司、乡镇街道村组社区职责,以“一盘棋”思路全面加快推进隆阳区东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运用组织精细化管理方式,严把施工图纸关、规范户内收集关、严管排口登记关、强化过程监督关的“四关”,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目前,在实施的东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中,227个城市板块累计开工板块182个、完工127个,截污管网建成224.5公里;农村311个板块开工272个、完工106个,截污管网建成1199.77公里。户内“四水”同收累计完成61021户,城乡累计233个板块的居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截治,东河干支流水污染因子大幅度削减,坚决推动东河流域水环境实现根本性转变。

段云锋从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确保不大挖大建的原则下,在不改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组建专班、征集群众意愿、试点先行等方式,按照“一区一策”和“小区变大区”的思路,对符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385个小区1.91万居民户,梳理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以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管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增设改造、小区绿化景观改造等内容为主,消除安全隐患、拆除违章搭建、提升完善小区功能以及增设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充电桩等,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杨润民:守正创新勇担当 扎根基层谋发展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杨润民始终牢记人民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民生,确保一方繁荣稳定,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聚焦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杨润民坚持主动服务企业,确保各类项目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华能光伏发电项目用地2万亩的流转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进3万亩光伏项目规划,致力把杨柳乡打造成为云南光伏之乡。全力推进库区移民项目建设,统筹项目资金4535.24万元,一体推进茶花、冷水、茶山3个村的村庄道路、污水管网、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统筹推进8亿元投资的阿贡田水库建设,完成6000余亩土地提质增效改造项目,通过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杨柳乡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在10万元以上。

聚焦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他立足传统产业调整,完成上海鹏欣万头牛场用地和配套设施建设,肉牛存栏量达11000头,带动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将杨柳乡打造成为云南省重要的肉牛养殖大乡。巩固传统行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巩固烤烟、香料烟产业发展,鼓励雪茄烟种植。引进云南旺悦莓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蓝莓产业,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就业600余人,丰产期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全年劳动劳务收入达1000万元。依托云岭先生、深圳若普信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有机蔬菜、芒果、山葵等一批新兴种养殖产业,推动杨柳乡形成了立体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聚焦社会治理,提升幸福指数。杨润民带领杨柳乡干部群众全面推行家庭风险评估制度,成立乡村两级综治中心、治保会、调委会、少数民族调解队等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一站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年来,杨柳乡实现零命案发生。同时,在玛瑙山治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整合基层力量,统筹推进玛瑙山治理,私挖滥采现象得到全面遏制。

付 飞:党建引领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付飞,现任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保山市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和管理工作,从2002年起一直担任校长至今,对基础教育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家、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型会议上交流管理经验20余次,曾获省、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优秀校长”“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光明网、人民网、云南电视台等媒体曾报道其治校业绩。2017年,他应邀出席中国第十四届卓越校长峰会并担任会议主持人;2018年,他应邀出席中国第十六届卓越校长峰会并做主题报告,深受业内人士好评。2020年,被评为“中国好校长”。2022年9月,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全国150人,云南6人)。

付飞到保山一中工作以来,围绕保山一中“一年变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的目标,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把方向、管大局、抓统领。他将学校党组织建到年级组、教研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严格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支部齐抓共管、责任层层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二是注重全程培养,抓班子、带队伍、促师能。始终把建设讲政治、讲团结、讲担当的班子放在重要位置,以强化学习提高班子政治理论素养,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融洽干事氛围,以新思想、新观念提升教学质量,以苦干、实干做示范,以清正廉洁做表率,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三是落实五育措施,强素养、促成长、见实绩。通过开展“十八岁成人礼”、同上一节思政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德育年会等活动,构建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抓实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该校高考省前50名1人,600分以上180人(增77人),一本上线485人(增92人),一本上线率达64.75%(增11.71%),中考成绩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隆阳区公办学校榜首,初、高中其他各学段教学成绩明显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

邵菊兰:和风细雨育桃李 热血为墨铸师魂

作为教育行业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邵菊兰始终秉承“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以“内强素能、外树形象、为教育奉献力量”为指向,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精神。

从教21载,邵菊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青春热血。

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她积极参加市、县级组织的代表履职培训和调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储备,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她订阅教学杂志,研读教育理念书籍,和同行悉心求教。为创新课堂教学,她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和国内名师学习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她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自觉做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履职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总是提前认真备课、写教案,同事们都说她的课本每一页都标注了密密麻麻的“红字”。她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要动脑、动手、动口、动心、动情,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作为班主任,邵菊兰关心每一个孩子,从尖子生的培养、中等生的促进,到学困生的转化,她因材施教,给予孩子们鼓励与表扬,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勤奋、团结、乐于助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促进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她尽职尽责,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的乐趣,面对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她总是手把手地教会孩子。平时她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做操、一起游戏……在孩子眼中,她是令人尊敬的老师,是知心的朋友,更是孩子口中的好朋友“阿邵”。

多年来,邵菊兰所教班级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同。她本人在履职考核中连续10年优秀,并先后获得省、市级“优课名师”和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所执教的《清平乐 村居》荣获国家级第六届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李胜国:疾病防控屏障的“织网人”

李胜国扎根基层工作30年来,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预防医学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传染性疾病控制主任医师和单位管理者,他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职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的精神风采,受到了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他被评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大代表,李胜国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疾病防控工作深度融合。他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健康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卫生惠民政策,团结带领腾冲疾控人员结合腾冲市疾病防控实际,分解细化工作指标,深入落实防控措施。近年来,腾冲市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免疫规划接种率持续巩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李胜国结合腾冲疾病防控难点、重点的分析研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借力人才、技术、资金支持,开展重点疾病关键技术研究,成立疫苗临床研究现场,搭建专家工作站,开展“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项目”等,积极推进“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使疾控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在他的组织带领下,2022年,单位申报的“中缅边境疟疾高传播地区消除疟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四价HPV Ⅲ期临床试验和GR1801注射液联合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疑似狂犬病病毒Ⅲ级暴露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试验有序推进,有效控制了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在持续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李胜国一直带头深入一线,走遍边境口岸、集中隔离点、核酸采样点、检查卡点,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序落实,充分地发挥了一名专业人员的优势,积极为腾冲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专业的防控建议。

徐云龙:在疫情防控一线彰显时代担当

多年来,徐云龙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

作为施甸县中医院院长,他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提出“疫情防控和基本医疗工作两不误”的应对策略,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他带领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坚决贯彻落实“一盘棋”管理,科学防治,联防联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预防,做好各类市、县统筹调度外派支援工作,实现“不遗漏一例疑似病人,不发生一例院内感染”的防控目标。2023年1月8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前,医院医护人员感染率为零。3年来,统筹医院医疗资源,共外派医护人员14批次、共44人次,支援周边地区疫情防控救治,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结合市、县应对疫情措施和防疫具体现状,他果断改造发热门诊,建成符合规范的发热诊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同时,每天深入防疫一线,准时掌握疫情情况、准时实施措施和准时进行指导。

作为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从疫情发生,他就参与疫情防控、救治研讨,向疫情指挥部提出合理化防控建议。为完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深入现场开展疫情防控救治技术指导,真正做到顾大家、舍小家。他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李志娟:争做畜牧养殖领头雁 把致富路带给千家万户

李志娟,保山市人大代表、云南省优秀先进新型农民、全国优秀农民工、农村科普带头人,经过多年努力,一步步从“打工妹”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企业家。她通过“引进良种、自繁自育、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优化改良品种,为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有效带动了当地生猪产业发展。

自当选保山市人大代表之后,她更是尽心竭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把生猪养殖新技术、疫病防控新理念输送到了千家万户,赢得了选民及广大养殖户的高度认可。自养殖场成立以来,她多次参加农业大学生猪养殖技术、生物防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SYB创业培训班培训等,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管理减少疾病发生率和节约成本。养殖场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生猪标准示范场、云南省农业省级龙头企业。李志娟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精准扶贫,向社会奉献爱心。她先后在柯街镇开展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技术培训多期,向200余户农户发放猪苗30000余头、母猪苗1700余头(其中,特贫农户免费提供仔猪),提供商品猪回收,年带动每户每年增收4万元以上;免费为昌宁县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户提供猪精20000余份。

李志娟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把做好事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的事,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多次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她积极捐赠物资,助力疫情防控。2021年6月,她在昌宁县柯街华侨农场小学设立“鸿坤扶志奖学金”,每年根据学生考试情况提供1万元至10万元奖学金,不断激励优秀学生,已累计向柯街华侨农场小学捐助教育教学奖励资金3万余元。

杨永军:履行代表职责 “医”心为民

杨永军,现任昌宁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保山市第五届人大代表、昌宁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自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他便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担任人大代表以来,他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参加代表视察、调查活动,积极建言献策,联系选民,反映社情民意,将代表和医者两种“角色”融为一体,为昌宁县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2年11月,在昌宁县中医医院工作了17年并担任院长的他被调入该县人民医院工作,任党委副书记、院长职务,走入新岗位,杨永军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走进病区,现场办公会进行现场规划和整改,与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科室医务人员商讨如何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优化就医流程,以方便群众就医。

作为医疗技术骨干型人才,杨永军非常注重临床工作,他深知培养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在该县中医医院任职期间,开设了内科、妇产科、针灸推拿科等5个专家门诊,积极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在调任昌宁县人民医院的3个月时间里,他在推进医院迁建项目上下功夫,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整合医院现有资源进行提档升级,扩容发热门诊,优化门诊布局,有效应对疫情高峰。建成了1个专家工作站、成立了2个“院内专家工作室”、将医保办、项目办独立分科,并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上真抓实干。

担任市、县人大代表以来,为了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杨永军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深入实地调研视察,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用“医者”的身份,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开展向选民问计活动,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及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群众深入交流,多层面地征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和卫生事业发展建议。

作为医者,杨永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患者解除病痛,积极研究医疗卫生政策,努力探索推动昌宁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作为人大代表,杨永军始终履职尽责,秉承为民情怀,牢记医心为民理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用心用情为民代言,提出科学合理的议案建议,助推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

余华亮:谱写边疆民族团结幸福新篇章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多年来,余华亮不负选民的重托和期望,根植边疆,抓班子、带队伍,反映群众心声、提好代表建议、监督建议落实,做致富带富的表率,在有效推进明光镇自治社区民族团结进步,边境繁荣稳定过程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获得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自治社区成功引进台湾茶公司后,余华亮率先种植乌龙茶100亩,带领村组干部及部分人大代表走村串户进行指导宣传,有效打消了群众顾虑,广大傈汉群众纷纷跟着种植,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乌龙茶1万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他带领群众种植百合、白芨、黄精、重楼等,面积达700亩。通过发展乌龙茶产业,建盖出租农贸市场、洗车场等,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2022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45.46万元。

余华亮所在社区44.6公里的国境线上有4个界碑、5个简易通道,守边稳边强边责任重大,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作用,深入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带动自治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强边固防行动,在抵边通道设置5个抵边执勤管控点、在5个通道和多条便道、小道卡点排兵布阵,筑牢防线;牵头组建“十户联防”网格组82个,村民每天轮流义务巡逻,成立3支义务巡逻队,不定期地到边境线上开展夜间巡逻,并积极发动长年在山林中放牧、采药的群众及护边员、护林员收集提供非法偷引带线索,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防控局面。

面对过去社区道路泥泞难行、庭院杂乱无章、厕所无遮无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彩礼水涨船高等现象,余华亮积极与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协商达成共识,带头治理,对村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整体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家居环境、美化绿化村内道路,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创造了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赵 杰:用心服务为群众 医者仁心见担当

赵杰,保山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龙陵县镇安镇中心卫生院科主任。他积极热情,为民至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民生新问题、群众新需求,为百姓健康福祉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扛起一名人大代表和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工作中,他除了完成日常临床工作外,还利用其他时间组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走村入户为签约群众提供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医疗服务,实地为群众提供各类健康咨询服务。对身患老年病、慢性病的群众给予健康饮食指导,还为群众发放急救与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引导广大群众培养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养、树立健康观念。针对年老身患重病的群众,主动为其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在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他深入村组,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群众、同行沟通,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医者,他发挥医学特长,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温暖着患者,尽最大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以“硬核”行动践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时刻不忘将履行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张丽芝:政务服务提效能 服务人民蕴初心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张丽芝扎根基层二十多年,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推进腾冲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中,她坚持“店小二”的服务理念和态度,走出去学习取经、俯下身调研指导。创新开展“点餐式”培训、面对面地指导,打造集中“充电桩”,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全面提质增效。仅2022年,就先后6次外出考察学习,开展“点餐式”培训22期,培训人员460人次,深入19个乡镇(街道)、60余个村(社区)面对面地调研指导业务160余人次。

作为人大代表,她探索建立办事企业回访制度,俯下身倾听办事企业群众诉求,全方位地了解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以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为导向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清廉腾冲”政务行动,转变腾冲市政务服务干部队伍作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当好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服务员。

她紧紧抓住腾冲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推进市政务中心网络信息化系统,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截至2022年底,腾冲市“一部手机办事通”实名认证人数300238人,办件量共796831件。2022年8月至12月,共办理跨省通办事项4275件,省内通办事项8575件。

她以“集成化”办理为抓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实体大厅综合窗口整合优化,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力解决群众办事遇到的疑难杂症,将“办不成事”与“帮办代办”有效结合,形成办事闭环。推进预约、延时及帮办、代办、导办、办理结果免费寄递等更加精准、高效、暖心的常态化服务。2022年,共为企业和群众办理预约服务252件次、延时服务107件次、专窗服务28件次、帮办代办导办33件次、免费邮寄65件次,服务办事群众900余人,着力打造了“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腾冲市政务服务品牌。

徐 光:稻田里的 “守望人”

2022年,徐光当选为保山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他在真实反映民情民意、积极参与各项事务管理、切实为民办事等方面,履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为施甸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与育种工作落户施甸县水长乡,徐光被单位指定全力配合此项工作,自此,他便一头扎进了这项惠及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宏大民生工程里。通过多年的验证结果显示,施甸县生产两系不育系种子产量比其他地方高1至5倍,2011年,创造了亩产743.8公斤的世界纪录。2017年,袁隆平院士用“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为施甸县题词。2019年,农业农村部把施甸县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施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稻产业的发展,重点抓实野生稻种资源保护、杂交水稻品种选育、水稻繁种、优质大米种植加工销售以及研发生产5个方面工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领域的代表,徐光围绕相关安排部署,依托施甸县良好的育种基础,以扎实的行动、过硬的实绩扛牢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努力推动施甸县国家农作物夏季制繁种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目前,施甸县繁殖的不育系种子平均亩产量达430公斤,平均亩产值4300元,较种植普通水稻每亩增收2100元,增96.45%,农民新增收入4800万元,总产值近亿元。2022年,繁殖2840亩,总产值1278万元,农民新增收入596万元。

举报/反馈

保山新闻网

6万获赞 2.4万粉丝
保山的第四媒体,发布保山新闻网资讯
保山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