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截至3月16日,已有138家保险公司披露2022年度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以下简称“赔付率”),其中人身险公司80家,财产险公司58家。

总体赔付率较低

梳理发现,赔付率总体不高,平均数为39.42%,中位数为36.91%。38家险企赔付率超过50%;未超过50%的共100家,占比超七成,其中人身险公司66家,财产险公司34家;未超过20%的共30家,包括21家人身险公司和9家财产险公司。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分析,整体赔付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准入端,保险公司承保时对风险的把控较为谨慎;二是在准出端,核保核赔工作做得较好,有效规避了骗保等问题;三是疫情管控较为严格时期,前往医院就诊不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理赔事件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0家人身险公司的平均赔付率为27.77%,而财产险公司的平均赔付率则高达55.48%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郭丽军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人身险公司有着多年的数据积累、人身险各险种间的协同效应以及业务渠道费用的有效控制

相比之下,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发力时间不长,数据、核保经验、费用控制等方面都不如人身险公司。

险企赔付率分化较大

整体看来,险企之间赔付率分化明显,最高为448.96%,最低为-334.92%;共有8家公司低至负数,9家公司赔付率超过100%,分别是诚泰财险、渤海财险、恒邦财险、凯本财险、中煤财险、燕赵财险、海峡金桥财险、安诚财险和上海人寿,其中诚泰财险最高,为448.96%。

在郭丽军看来,小型保险公司业务规模小,无法摊薄经营费用,加之一些公司忽视对健康险业务核保端的控制,可能导致赔付率过高。

而赔付率低至负数的8家公司分别为海保人寿、长城人寿、和谐健康、爱心人寿、安信农险、恒大人寿、太平科技和瑞泰人寿。

多家公司表示,赔付率为负的主要原因大多在于未决准备金的释放

赔付率最低的瑞泰人寿表示,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为负,且其绝对值大于再保后赔款支出,故赔付率为负。

赔付率过高或过低对保险公司来讲都不可取。“过高可能影响险企的偿付能力,过低则会导致客户流失,影响险企正常经营。”王绪瑾指出。

形成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对比2021年和2022年赔付率发现,大部分险企波动幅度小于50个百分点,也有部分险企赔付率畸高

具体来看,8家人身险公司、11家财产险公司波动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

如恒邦财险2021年赔付率为-288.30%,2022年上升至149.20%。此外,赔付率上升明显的还有诚泰财险、渤海财险、燕赵财险、黄河财险、北部湾财险和国华人寿等。赔付率下降较为突出的则包括恒大人寿、瑞泰人寿、太平科技、安信农险等。

王绪瑾表示,经营人员变动、理赔标准变化甚至骗保等多种原因都会导致赔付率波动。

同时,王绪瑾建议保险公司不要过度关注保单的盈利能力。“如果保险公司靠承保盈利,那将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最终结果是投保人的流失。保险公司应将盈利的关注点放在投资端,利用保险资金不断活跃资本市场,公众有了资本才会购买保险,进而形成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王绪瑾道。

郭丽军也建议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适应特定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与药企、医院等机构合作突破数据壁垒,与互联网平台等合作提高获客能力,降低渠道费用。

实习记者 杨雨萌

编辑 王梦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举报/反馈

中国银行保险报

43.3万获赞 4.6万粉丝
权威、准确、专业的银行业保险业资讯
中国银行保险传媒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