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韩墨/图

持续展出一个月的“新起点·新风尚”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3月16日落下帷幕。3月15日,作为此次展览的完美收官,一场汇聚众多国内专家学者以及知名理论评论家的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行,与会嘉宾从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出发,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与设计战略,以及设计如何与“新时代·新风尚”这个主题产生密切关系等内容展开,进行了深度探讨。在解析展览内容的同时,众多设计界大咖也从这一展览中看到了中国设计的未来之光。

“新起点·新风尚”给未来设计提供启示

本次研讨会上通过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获得的优秀成果的案例介绍,阐述中国当代设计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以及在设计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改善、艺科融合、绿色生态等所取得的成就。

作为本次大展的策展召集人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谈到,这个项目能在深圳落地,且具有国际视野,更彰显出这几年间中国设计与艺术的发展水平。“‘新起点·新风尚’这个主题是运用集体智慧选出来的主题,它既是对于过去几年设计艺术的一种总结,也是为了给未来设计艺术的启示。”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艺术大展,如今需要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让中国的设计艺术走向更大的舞台,解决更大的问题。“站在时代新起点上的中国设计,追求的绝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功能和服务的优化,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全方位的创新发展,其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

△展览现场

设计与公共艺术高度融合

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把设计与公共艺术放到一个平台上呈现的大型展览,而在此次展览中,设计与公共艺术的高度融合,成为不少专家学者注意到的重要发展趋势。此次展览的两位总召集人之一,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用“殊途同归”来形容这一现象。他认为问题导向型的策展方式模糊了设计与公共艺术的界限,“作为设计也好、公共艺术也好,面向的目标就是人文的关怀,都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殊途同归,产生了高度融合。”

△策展召集人杭间发言

△策展召集人汪大伟发言

据了解,与前几届展览相比,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的案例数、作品数、参展人数都是历届之最。在国家级艺术类的大展中,线上线下同步展也是首创。在数量庞大的作品中,数字化、技术类作品占比越来越高,与会专家认为,这和当前的技术迭代加快,设计形态和设计方法受到影响息息相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在策展过程中注意到,航空航天先进技术、材料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传统行业,先进技术不断地对传统产业进行颠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王昀强调,在信息时代的新赛道上,设计师将有更多机会。
偏重挖掘设计的服务性、公共性

今年恰逢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15周年,自首届设计大展在深圳开幕至今十年以来,大展与深圳这座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形成了相生相长密不可分的血脉联系,深圳的活力、动力、魅力和创造力,为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与设计也深刻的塑造着和滋养着深圳这块城市的文化。经过连续三届的积累和沉淀,中国设计大展正在成为国家创意发展的风向标,民众认识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大讲堂。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的金江波认为:“深圳本身的现代化程度和对艺术宽容的态度,都可以给设计艺术带来更好的未来发展。我觉得设计艺术可以在深圳很好地生长发芽。”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王方良用身边生活用品来举例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我看到一部分深圳的企业正在利用设计进行转型,利用我们身边现有的能量解决现有生活的问题,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作为上届展览的策展人,卢涛对本届展览新增的“湾区特展”印象深刻,认为这一展览立足本土,挖掘深度,在宏大叙事中讲好了湾区设计故事。“这里面有好几件作品跟主馆的作品有重复,但是选择了不同的视角做出了不同的观点或者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观众看完整个展览以后,无论对作品还是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未来的意义,都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会长张昊既是本届大展的参展作者,也参与了“湾区特展”的作品推荐,在他看来,与其他设计类展览注重探索、新锐的视觉表达相比,本届大展在展品选择上,突出的特点是偏重服务性、公共性的挖掘。

研讨会的最后一场对谈围绕“设计在湾区”展开,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介绍了此次湾区特展版块的策展理念:“粤港澳大湾区整个环境对于艺术与设计都是有优势的,我们借助这次展会呈现了国内这几年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对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与探索。”会上着重就粤港澳大湾区设计特点与成就、区域经济发展与设计产业结构、设计互动与创新生态等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表示:“艺术与设计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深圳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相信将来会做得更好。”

审读:谭录岗

举报/反馈

读创

69.2万获赞 11万粉丝
深圳商报/读创—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
深圳商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