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罗马后期,国家处于长期的内战和动乱中。凯撒力图结束了这种局面,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权,却遭遇刺而身亡。其继子屋大维继承了他的统治地位,并在消灭其他政敌后,综合各种历史经验与教训,于公元前27年创设了元首政治。元首制的建立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帝国前期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处在此背景下的、代表传统权力的元老院也凸显了转变中的时代的印记。
帝国前期的社会背景
1、共和到帝制的转变
从地理区域上看,最初的罗马只是一个小城邦,地盘仅方圆几里且人口数量有限。随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通过自身建设与向外征服等方式,到了共和制末期,它发展为以地中海区域为中心,横跨亚、欧、非洲的大帝国。尤其当屋大维将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后,他“认识到周边可征服的文明国家已没有,因此不欲大规模扩张土地,而以平定境内未顺服的部族为宗旨。”这样帝国版图基本确定,即囊括了古代地中海文明区域的全部。
不仅希腊与之合一,而且埃及和西亚也归其掌握。其后,许多元首在此基础上也有所扩张,至图拉真在位时,帝国版图达致顶点。可见,顺应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地理版图也在随之扩张。通过探讨国家地理空间的变迁,我们不难看出,罗马从共和制到元首制政体转变过程中的空间区域发展背景。
罗马国家从共和转变到帝制后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转变其实体现在罗马国家的方方面面。处于历史激变中的罗马元老院,在共和国末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从而进入帝国阶段后,其运行机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元老院重建之因
罗马的元老院,它的起源将追溯到建立罗马城的罗慕路斯。最初,它只是城邦的咨询机构。到了共和时期,它逐步由原来的咨询机构转变为罗马国家的实际领导者。元首们要适应特殊时代的要求,要适应一定统治的需要,必定会尊重元老院,采用集共和与君主制于一体的政权组织方式,其重要步骤就是重建元老院。元老院重建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它是国家长期构建的结果,其中元老院成员的状况、元老院各项职能的恢复等都是一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历史阶段中,由于元首的特殊地位和帝国的特殊情况,它的演进又极具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们准确地把握元老院重建的尺度,对理解这个时期帝国的政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元老院成员重建
帝国时期元老院的重建实际上是指它在经过共和末期、帝国初期的沉重打击之后逐步恢复人员组成及职能权限的过程。其中,元老院成员状况,包括人数、条件、来源等方面直接体现帝国前期元老院的运行状况,所以,要真正了解元老院重建的内容,必须首先深入透析,在这段时期内元老院的内部成员。
1.元老人数及条件
据古典传统记载,在王政时代早期,元老院由从拉丁人的罗慕奈斯部落中选出的100名元老组成,至老塔克文时代元老院成员增至300名。这一点也可以从摩尔根的记述中反映出来。每一个氏族有一名元老院议员”,共300个氏族,由此可得出上述数目。其实关于这一点古代作家均有记载。在近五百年的共和时期,元老院人数基本保持这个规模不变。到了共和末期,内战不断,社会秩序混乱动荡、军人专权,显贵等级逐步衰败。元老院在这个时期也变得行将就木。公元前80年元老院议员一度由原来的300人减少到了150人。
虽然苏拉在整顿元老院期间又曾将其人数扩大到500—600之间,不过此时的元老院已经成为了独裁者的御用工具。凯撒建立独裁政权后,不仅保留了元老院,而且将其人数增至900人。很多非贵族出身的人,包括军人、被释奴隶以及行省贵族都进入了元老院。不过这个元老院也仅是徒具虚名,依然臣服于独裁者。在屋大维改革元老院之前,元老院人数最多已超过1000人,后来屋大维“三次修订了元老院成员的名册”,最终将其人数降至600人。这一人数规模符合发展壮大中的罗马国家的需要,它一直持续到公元三世纪。
2.元老的来源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后,元老院成员来源及构成有所变化,因为罗马城邦显贵家族逐步衰落了下去。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受军事独裁者的迫害,罗马显贵家族在共和国后期内战中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人数锐减;第二,帝国前期元首们对元老院进行改革,并制定“入院”的条件等,这样就促使许多元老丧失了元老的地位。如奥古斯都于公元前28年和公元前18年两次对元老院进行改组,维斯帕芗于公元73年到74年对元老院进行改组等;第三,残暴元首的打击与迫害。
罗马帝国在发展过程中,元老院成员逐步以出生于行省的贵族为主。他们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或者能力上的优势进入罗马后,逐步融入上层阶层,并进入元老院成为实权人物。这时的他们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富、高级的教育及广博的见识,为衰落的元老院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元老院政治职能重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元老的经济支出
进入元老院的元老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元老生涯、社会地位和形象,他们还必须依照相关规定,付出昂贵的代价。进入元老院以及欲得到晋升的元老的花费大体涉及如下几方面:
首先,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元老,但却既没有朋友也没有亲戚能帮助自己,那么他必须从元首那里获得白色紧身上衣的元老服。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花费。第二,获得元老服后,那些欲获得职位的元老便进行选举性的消费,包括游说、拉票及行贿等。在官职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现实中,这些行为尤为平常。第三,进入元老院的元老们为方便行事就必须在罗马有自己的住房,加之服务人员和日常消费。这确实又是一项很大的开销。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曾说到元老居住的住房的风格。
除此之外,担任官职的元老也大都为节日或其他活动负担一定的费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元首会通过制定法律,规定元老的入选条件和人数规模等,来增强元老院的活力。同时,为适应上层社会的政治生活,他们还必须担负一定的经济消费。值得注意的是,成员的这些微观情况是他们发挥政治才能的前提,也是元老院政治职能重建的重要基础。
元老院重建的意义
1.元首制的完善
元首制确立并得以维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元老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知道,元首政治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出元首的权威,强化元首的地位。元老院授予并承认他们职权就是明证。从某种意义上讲,元老院此种做法是在完善元首政治。元老院还授予凯旋式荣誉,包括凯旋的仪式、装饰、勋章、颂词及建立雕像等等。奥古斯都时期规定了,在讨论决定凯旋式时,元老院应在马尔斯神庙开会讨论。因此对元首来说,它无疑加强了元首统治,反过来说,元老院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重建的历史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重建时,元老院难免会显示出它的局限性。然而传统的共和因素,不仅在当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世纪城市建设及近代共和政体产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元老院在罗马历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几乎贯穿了整个罗马史,它在罗马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所蕴含的共和思想对近代共和主义也有相当的影响。
同时他又对当时国家权力有所建议,曾设计了一个立法权之间、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互相制约的制度。因为他说:“担任官职者没有某些人监视他们,使他们不做不好的事情,这也是不好的。”当时的城市国家还积极建立城市共和国,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城市等。它们设立健全的行政、司法机构,选举与立法机构,各机构中还有相应的官职与权限范围。英国议会的发端以及代议制的发展也是这时一个突出的代表,法国等级会议的产生同样如此,它们在制衡限制王权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结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共和末年的元老院成为了武将专权的傀儡,其职能受到了致命性的削弱。古罗马元老院从权力顶峰跌入了低谷。不过在共和向帝制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地域、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国家政体在确立过程中也体现了“过渡性”的历史特征。考虑到社会民众心中对共和思想的追念,对宗教生活权威的信仰,屋大维及随后的元首们在确立帝制过程中,也如众所愿地恢复元老院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这个影响力极大的机构,并允许其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相对的、自主性的作用。
不过代表古典主义精神的元老院,对后世影响巨大。中世纪后期城市共和国的建设就继承了古罗马元老院的“制衡精神”,近代资本主义的共和政体也继承了古典罗马“共和”的衣钵,它的“国家权力制衡精神”甚至对现代民主国家都有重大借鉴意义。可见,帝国前期元老院的重建,不仅是对以往历史的继承,更是未来国家政治和谐发展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