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
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202”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长期保存毛泽东遗体。
但在1989年,却有人提出了质疑:
列宁遗体同样是长期保存,同样做了严密的防腐措施,即便如此,依然出现大面积腐烂,而毛主席的遗体,不仅保存完整,而且面色红润,栩栩如生,难道是依靠天价护理费用才达到如此完美的效果吗?
原来,1924年列宁辞世,苏联不惜每年花费上百万美元,用于其遗体防腐保存,以供后人瞻仰。但多年以后,列宁遗体仅头颅保存完整,其余肢体多用假肢替代,而毛主席的遗体保护,效果卓著,远超苏联,苏联的花费尚且如此之多,那主席的遗体护理花费,想必是在苏联之上。
但毛主席一生节俭,如果真的如此铺张,定然也有违其意愿。
面对公众质疑,一位留学博士率先发声:天价护理费纯系谣传!
此人为何如此肯定?主席遗体又为何至今仍栩栩如生?
主席遗体如何处理:从15天到长期保存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病逝于中南海“202室”。
毛泽东向来将生死置之度外,早在1961年,会见蒙哥马利元帅时,就曾向他调侃道:
“我曾设想过自己的5种死法。第一,被人开枪打死;第二,突遇火车事故;第三,游水淹死;第四,细菌感染;第五,就是飞机失事。”
“反正啊,不管是七十几还是八十多,阎王迟早会请我去呀!”
说完还自己大笑起来,对于死亡,毛泽东从来都是个乐天派。
时任国家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在毛主席逝世当晚,本还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宾,接到主席病危通知,便匆忙赶往中南海。
他赶到时,医疗小组正在紧急抢救中,最后他亲眼目睹毛主席呼吸停止。
凌晨2点,中央政治局在“202”会议室就后续治丧事宜召开紧急会议。
对于主席的后事及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赴京吊唁,众人都讨论得很顺利,但在遗体处理上,众人却产生了分歧。
其中一方认为,应当尊重毛主席本人意愿,遗体火葬。
毛主席一生节俭,还在1956年带头签署了死后火葬的倡议书。
因为毛主席生前特别爱吃鱼,在和保健医生吴旭君聊天时曾说:
“我死后将我火化,骨灰就撒到长江里喂鱼,我这一生吃了不少鱼,现在就当给鱼儿赔罪,它们吃肥了,就好代我继续为人民服务。”
而另一方则认为,毛主席遗体应当像列宁一样被保存下来,留待后世瞻仰。
双方各执一词,迟迟定不下来,最后,华国锋拍板决定:
为了保证主席后续治丧事宜能顺利进行,暂定为期15天的遗体保存。
而他之所以这样决定,不仅是因为时间紧张,还有以江青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想借机发难。
当时张春桥、江青等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要求停止任何形式的瞻仰、吊唁活动,改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当然,江青等人的方案最终被否决。
凌晨4时许,在卫生部部长刘湘屏带领下,徐静走进了一个不算大的房间。
徐静,就是前文提到出来辟谣的留学博士,时任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原中国医科大学)的党支部书记。
没等徐静坐下,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便跨进来,迎面问道:
“这位就是徐静?”
“是的。”
之后是令人窒息的沉默,在一片静谧中,汪东兴长叹一口气:
“主席在今天凌晨逝世了……”
随即转向徐静:
“政治局已做出决定,主席遗体需要保护15天,9月11日举行吊唁活动。”
而徐静,就需要在这期间,负责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
一时间,徐静不知该做何反应,她深吸了一口气,尽力保持平静……
中央决定,成立毛主席遗体保护小组,由徐静牵头,张炳长、陈克铨从旁协助。
9月9日上午10点整,三人会面后前往会议室,华国锋此时仍在主持会议。
徐静在汪东兴的示意下,谈了谈他们三人初步商定的遗体保护方案。
话毕,张春桥站起身来,指着徐静质问:“你有几成把握?”
事关重大,谁也不敢夸大,徐静正色道:
“我曾在苏联留过学,对列宁遗体保存也略有耳闻。我们三人都是长期从事医学解剖、标本制作的,如果只要求遗体不腐烂,我们有很大把握。但想要保持主席遗体栩栩如生,供人民群众时刻瞻仰,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张春桥本想继续刁难,华国锋及时岔开:
“在这方面你们是专业的,我们这些门外汉就不多言了,就先按你们的方案办!”
在毛主席逝世第三天,华国锋突然宣布:
长期保存毛主席遗体,并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为了避免江青等人继续借机生事,也顾及到当时全国人民群众的感伤,这是唯一两全的解决办法。
紧急开展防腐工作
毛主席遗体从原定的保存15天到长期保存,这对徐静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且只允许成功,不许失败。
毛主席吊唁活动即将举行,根本没有时间留给徐静彷徨,保护组只能紧急开展防腐工作。
第一步是琐碎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工作场地必杀菌灭毒,然后调整主席遗体的仪容,以及肢体形态。
毛主席生前爱穿毛式中山服,经组织决定,换上主席生前最爱的款式,遗体姿势呈笔直仰卧,手臂自然下垂。
第二步就是往毛主席遗体内注射大剂量防腐液。
1972年7月30日,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隔2000余年,尸体不仅完整无缺,软组织还尚存弹性,皮肤光滑润泽,无异于新鲜尸体。
这无疑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也为当日毛主席的遗体保存,提供了极大的借鉴之处,因为徐静等人注射的防腐液,正是在当年的考古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防腐液虽然注射进去了,但短期大量注射,会导致主席遗体出现肿胀现象,尽管张炳常对此有经验,说24小时内肿胀异常会退去,但徐静心里仍然没底。
于是,三人决定轮流守夜,时刻观察主席遗体出现的任何细小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一直到吊唁活动举行的前夜,肿胀现象才彻底消退,三人这才松了口气。
9月11日凌晨3点20分,三人顾不得休息,随华国锋、汪东兴等人,将毛主席遗体安放上灵车,前往人民大会堂。
上午10点整,前来吊唁的人也陆陆续续到场,此次吊唁活动持续6天,先后有30多万工人、农民、各级官员干部来到人民大会堂,吊唁伟大领袖,瞻仰遗容,寄托沉痛哀思。
由于毛主席遗体暂时是敞开呈放的,所以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5度以下。
此时正值九月,暑气还未完全消退,大量人员聚集,迅速增高了室温,尽管工作人员尽力疏散人群,但大家对主席的不舍,导致现场依然人满为患,再加上现场管弦乐队的散热,以及多展灯光照射的温度,室温仍在持续升高,这样下去无疑会损害遗体保存。
可如果靠大幅度冷气降温,前来吊唁的人中,又不乏年老体弱之人,想必主席在时,也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先,顿时陷入一时两难的局面。
一旁时刻关注温度表的徐静急得心里跳脚,立马向会场工作人员提出了建议,经领导小组一致同意,决定停止奏乐,仅保留一展吊顶大灯,一切为遗体保护和人民健康让步。
可此举只是权宜之策,不是长久之计,事实上,华国锋在吊唁活动举行之前,就多次召开遗体保护商讨会,听取各专家的意见,当时已经决定赶制出一个棺罩,将毛主席遗体改为封闭形式,实现局部低温保存,只是时间问题,来不及在吊唁活动前赶制出来。
此时,保护组都在祈祷冰棺能尽早完成,及时送到。
从水晶玻璃棺到东海水晶棺
北京市计委副主任韩伯平是毛主席遗体棺罩的主要负责人,时间急、任务重,韩伯平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据韩伯平后来回忆到,“那一天我简直一刻没歇眼,像个陀螺样连轴转。”
中共中央下达给他的任务是,要在一天之内赶制出一具玻璃棺出来,这样既能方便人民群众瞻仰主席遗容,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体。
一天时间,韩伯平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找具现成的冰棺。
他记起在1952年,苏联曾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尚未用过,于是立马赶赴碧云寺查看。谁知,水晶棺因年代久远已无法使用,现造一具玻璃棺,时间又来不及,当即决定临时赶制一具有机玻璃棺。
当时的北京,只有一家小型工厂生产有机玻璃,但以往生产过的玻璃,最大尺度仅有1.6米,而毛主席遗体所需有机玻璃板至少得达到2米以上。
因此,工厂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以从未有过的尺度制出有机玻璃棺。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尝试、失败、再尝试,终于,一件符合标准的玻璃棺顺利完成。
11日深夜,玻璃棺安然送到吊唁现场,直到将毛主席遗体安稳放置后,徐静终于长舒一口气。
可这具玻璃棺,毕竟是临时赶制的,为了能更好的保存毛主席遗体,中共中央启动了一项“769”绝密计划。
9月18日毛主席遗体告别仪式落下序幕,20日凌晨3时50分,毛主席遗体被运往一个代号“769”的地方。据小组成员回忆:
“那是一个地下室,相比于其他地方来说,无论从温度还是光线来说,都更易于控制。主席的遗体一直到纪念堂建好之前,都一直存放在那里。我们每次去工作,都得坐公交提前下车,再步行到那里,是绝对保密的。”
韩伯平的任务也并没有终止,新的要求是:在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之前,造出一具水晶棺。
我国天然水晶的储量并不多,最优质的一级水晶,最大块也不过40厘米长,想找到能完整制作2米棺具的天然水晶,放眼世界,也是难以完成的事。考虑到实际情况,最终决定采用优质天然水晶为原料,利用熔炼技术重新加工成符合标准的石英玻璃。
毛主席的棺具尺寸约2米长,需要将原料打磨成一块块的小石英玻璃板,最后再焊接成一整块大石英板。
消息一经流出,全国各地的玻璃厂纷纷致信中央,希望能为毛主席再尽一份薄力。
现今已年过八旬的曹瑞金,曾亲自参与研制毛主席棺具建造,他回忆道:
“焊接这活儿不是老技工干不了!当时,我穿着防护服,站在水里,旁边还得有专人浇水。水晶熔点达到2000℃的瞬间,必须马上接上,否则一切都前功尽弃。”
1977年8月18日,毛主席水晶棺经过调试,成功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据专家检测显示,棺具石英粉纯度高达99.9999%,堪称世界第一。
“光线整容”引发视觉差异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正式举行,并对全世界各国人民开放。
截至毛主席逝世十周年,纪念堂已累计接待近1亿人次。
1989年,质疑的声音渐渐响起,多次瞻仰毛主席遗体的人说法不一。
有的人质疑天价护理费,有人质疑“主席脸瘦了”、“感觉缩水了”、“面色不如从前”。
由于毛主席遗体保存涉及国家机密,任何一国领导人的遗体保存事宜,都是对外界保密的,因此官方并没有作出声明,可公众质疑的声音却愈演愈烈,徐静作为参与者之一,特意出来辟谣。
“天价护理费实是谣传!1983年以前,确实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遗体护理,但自我们研制出防腐药液后,这笔钱就停了。”
徐静的话无疑是有很大公信力的,自1976年起,她就负责毛主席遗体防腐工作。
即便在1993年退休之后,她也时刻关注着毛主席遗体事宜。
但防腐药液功效单一,只能保证不腐,遗体看起来就像刚去世之人,肤色呈青白色。
若要达到现今毛主席遗体面色红润、栩栩如生的状态,只能通过光线作用。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光线照射,引发人们视觉上的差异,从而呈现完美效果。
毛主席水晶棺采用内投光的方式照明,因此人们从水晶棺外去看,是看不到任何灯或光源。但棺内其实有多个短弧氙灯同时投光,光线被水晶棺两侧的彩色玻璃片反射,才让大众产生错觉。
最后我们才看到安睡在水晶棺内的毛主席,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由于观看角度不同,光线折射也会不同,从而呈现不同的光线效果,这也是人们看到毛主席遗体发出各种质疑声音的根源。
毛主席去世之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前往其住地进行遗产处理工作,这位可敬的老人一生,除了衣柜里尚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外,没有留下任何现金或存款,更没有任何定制礼服、金银珠宝,有的只是8万多册书籍,那是主席一生智慧的来源。
但主席本不需如此清贫,他的海外版权费足有120多万,但毛主席的子女每人仅得8000块,这就是一代伟人留给儿女仅有的遗产,他真的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素性节俭的毛主席,怕是最不愿看到后人,花费大量人民财产在自己身上吧!
幸而,如他所愿!
也所幸,这盛世,终如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