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7元的最高点,跌至20元以下,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一落千丈。如今市值蒸发了一千亿港币,嘟着嘴、黑着脸的莫莉还能有什么魅力?这个问题,来自于资本和潮玩界。
“我们都是一家提供情感和价值观的公司。”马东曾经评价过一个很受欢迎的盒子。随着市值从1000亿港币缩水到260亿港币,这个情感上的价值对泡泡玛特来说已经“失效”了。Molly已经无法满足那些老粉丝们的情感需求了,而那些新粉丝们,则有了更多的选择。
七年的云霄飞
泡泡玛特在加入潮牌的时候,大概也没想过,自己会在七年后,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从巅峰跌落。截止到三月十日,“泡泡玛特”的总市值已经降到了259.8亿元,与其刚上市时的一千五百亿相比,已经缩水了数以万亿,而其股票也从其最高点107元跌落到了现在的19元。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痛苦。
王宁于2010年成立了“泡泡玛特”,以文具和小饰品起家,虽然已经开设了数十个分店,但是泡泡玛特依然没有盈利,连续三年亏损。但在2015年之前,日本的盲盒热潮给了“泡泡玛特”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在日本流行的“盲盒”热潮中,泡泡玛特将目光投向了“潮流玩具”。而在2016年,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保佑,还是王宁的慧眼,让泡泡玛特与 Molly签订了独家 IP,并开始了 Molly的长期经营。
从那以后,泡泡玛特一路高歌猛进。在2016年六月,天猫官方旗舰店推出了 Molly系列的礼盒,并且在第一时间就被抢购一空。从那以后,莫莉不停地重复着上架和卖光的故事。
在业绩方面,莫莉还是泡泡玛特利润最高的“当家花旦”。莫莉在2017年为泡泡玛特贡献了89.4%的 IP收入;在这个 IP的帮助下,泡泡玛特从一开始的亏空变成了盈利。莫莉在2018年的收入中占了62.9%。
因为 Molly的成功,泡泡玛特的销量也随之翻了几番。根据报告,泡泡玛特2018-2019年度的收入同比增幅为225.49%,227.19%;而净利润同比增幅为6242.96%,同比增幅为353.29%。
马东曾经在时尚玩具行业论坛上对目前火热的“盲盒”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大家都是制作情感的产品,只是所用的工具不一样。”
那个时候,盲盒承载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情感,即便是那些不懂这个东西、不值得这个东西的人,也会认为这个小东西承载着个性、酷、小众等情感。这个“盲盒”的情感价值曾经让“泡泡玛特”的“莫莉”拥有了无法估量的市场价格。
小影是最早的一群人,也是最早的一群人,也是最忠实的 Molly粉丝,也是最忠实的粉丝之一。她对莫莉的每个盲盒都了如指掌。根据小影的说法,光是 Molly这个 IP,泡泡玛特就已经为 Molly这个 IP打造了超过30个不同的礼盒,而将 Molly这个 IP的全部礼盒都收集起来,就是小影的目的。在问及她为何会喜欢莫莉的时候,萧影说,莫莉就是她的另外一个自己。在小影看来,这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一种反抗。
在“泼天”事件的推动下,泡泡玛特敲开了上市公司的大门,以超过一万亿港币的价格,被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潮流玩具”。之后,在2021年年初,泡泡玛特的股票价格达到了107美元,其总资产达到了1500亿美元。这一刻,泡泡玛特可谓是威风八面。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一股潮流,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潮流玩具的热潮。根据天眼查资料,目前国内以“潮玩”、“潮玩”、“潮玩”、“潮玩”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有1200多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潮玩公司(所有公司)都是在五年内成立的。其中,与潮流游戏有关的公司在2020年增加了400多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4%。
潮玩退烧
只可惜,潮玩的热潮并未延续多久。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2022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中,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盲盒的管理和管理,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盲盒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3·15”晚会之前,央视就曾曝光过一些“礼盒假货”和“价格不合理”的问题。
而在这段时间里,刚刚兴起的“盲盒”行业迅速下滑,而泡泡玛特也开始着手“脱盲盒”。王宁曾经不止一次在公众面前说过,“泡泡玛特并不是做盲盒的,它更像是做潮流玩具的。”所以,从2021年起,泡泡玛特的业绩报告中,已经没有了关于盲盒收入的单列。
一方面来自于泡泡玛特的脱盲,另一方面来自于 Molly后没有 IP接班人的困境,泡泡玛特别痛苦地说。
从收益数字来看,莫莉的人气每年都在下滑。Molly在2017-2020年的营收比例是89.4%,62.9%,32.9%,14.2%.同时,泡泡玛特也在不停地引进新的 IP,以减少对 Molly这个 IP的依赖性。比如,他们推出了 Monster和 PUCKY,但都无法和 Molly相提并论,更别说是 Molly了。
根据财报数据,如 The Monsters、 PUCKY等,独家 IP和非独家 IP在2021年的收入比例均有下降,独家 IP从2020年的28.3%下降到17.2%。作为最早期的两个 IP之一, PUCky的收入比例已经从11.9%降到了4.1%。
而泡泡玛特,则是组建了一个名为 PDC的设计师团队,他们发布了《小甜豆》、《MINICO》、《牙龈怪》等 IP,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这股热潮的消散,质疑声也是越来越多。泡泡玛特的盲盒价格过高,质量欠佳,难以退货,诱导消费等等,曾经让泡泡玛特站在了舆论的最前沿。而在这段时间里,泡泡玛特市的价值,股价,收益,全部都在下跌。在今年的第一个季度里,泡泡玛特的净利下降了7.23%,这是它的第一个季度。而泡泡玛特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也不过是短短两年不到的事情。
小影现在对收集完整的莫利系列已经没有什么执念了。“我在长大,但 Molly却是一成不变,她不是我的代言人。”小影道。如今,闲鱼上还有不少小影的盲盒没有售出,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被人买走。
深圳市思其晟集团首席执行官伍岱麒认为,目前泡泡玛特所面对的限制在于,它的 IP缺少一个长久的、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有价值的 IP很难被大众所接受。
“对于一个潮玩类公司来说,光靠技术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在 IP运营上下足了功夫,才能让泡泡玛特变得更强大。因此,泡泡玛特还是要专注于 IP的运营。”江瀚,也是一名资深研究员,也是盘古智囊团的资深成员。
《北京商报》就市值和业绩等问题向《泡泡玛特》发出了采访,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答复。
市场难以模仿
泡泡玛特刚开始火爆的时候,泡泡玛特的定位就是要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到了后期,泡泡玛特已经不在坚持成为“中国迪士尼”了,而转而要成为“中国泡泡玛特”,到了后期,泡泡玛特更是要成为“国际泡泡玛特”。这可以理解为,在本地市场,潮流玩具的销售达到顶峰之后,泡泡玛特想要有新的发展。
泡泡玛在2022年的第一个季度,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国外。
事实上,泡泡玛特早在2018年就有了在国外的动作,到了2022年,才加快了脚步。今年,除了继续在亚洲市场上打拼,泡泡玛特还将重心转移到北美,欧洲和大洋洲,英国伦敦,新西兰奥克兰,美国洛杉矶,澳大利亚墨尔本,以及韩国首尔,分别开了第一间海外旗舰店。
到现在为止,泡泡玛特在全世界25个国家,在线下门店40多家,机器人门店100多家,在线上销售中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
在泡泡玛特原有的 IP已经不足以在国内潮流玩具行业掀起波澜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走出去”会给泡泡玛特提供什么样的机会,但泡泡玛特对此充满了自信。泡泡玛特副总裁兼泡泡玛特全球市场总监文德一曾经说过,“全球市场将会是泡泡玛特今后十年发展中最大的一块蛋糕。”
随着泡泡玛特进入国际舞台,其产品定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了这个领域。而在2021年六月,泡泡玛特又开了一家名为“大娃”的公司,将其定位于高档市场,并以4999元的售价,号称是“年轻一代的精品”,甚至一度将“大娃”的价格炒到了每只十万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Speed Molly Mega系列的热潮逐渐消退,在二手市场上的售价已经跌落到一千多元以下。二月份的时候,泡泡玛特发布了一条全新的高端路线——“炉火纯青”,虽然一开始很受欢迎,但那毕竟是 Molly的延伸,而 Molly的人气一年比一年低,“炉火纯青”还能坚持多久?
江瀚认为,在潮玩市场上,因为价格和工艺的原因,高档的潮玩要比低档的潮玩更具收藏价值,更能吸引有收藏兴趣的人。相对来说,高档产品的市场空间更集中,更有目标,更能体现出它的收藏价值。不过,就目前的泡泡玛特来说,与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个产品的制作上,不如集中在 IP的运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