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一雨新凉,紫薇落尽青塘。
大哥燃起炉中沉香,昏昏天光,鹤影逐翔。窗外忽然几声芦荻响,墙角铜铃应风而唱,环佩琳琅,瞬间响彻“退堂”。
大哥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俗世喧攘,你来我往,能独有一方天地,日饮茶水,神游不辍,是难得的福气。
大哥姓孔,“退堂”是他用了多年的堂号。去岁盛夏,大哥偶至沂河北岛,见一条废弃的通道,巷顶修竹密树,开口直通水畔,幽静深邃,意境天成。于是喜从心起,毅然收入囊中。数月之后,废道光影重造,焕然一新,字画悬廊,风雅倚墙,“退堂艺术馆”成了它全新的名号!
大哥为人直朴,率真细微。遇知己好友,则言辞飞畅,神色溢于言表;若逢生冷,则终场不置一语,淡漠如同霜雪。故“退堂”之客,多为性情之人,坐而论道,极具魏晋风度。
大哥曾自书小像,言及胆识气略,坦陈不能为盗为匪;又暗思情性志向,实在不能为官为商。遂用尽瑕余,沉湎于传统刻字,数十年热烈不减,几近无我。
传统刻字,是书法的延续。一个好的传统刻字手艺人,必定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大哥书法师承书法大家——姚东升先生。姚先生尝遍摹金文简牍、两汉石刻、历代碑文,其字骨俊眉秀,其意天通。大哥受其影响,将书法与传统刻字相结合,下手沉着痛快,意趣纵横洒脱,作品极尽刀笔交融之能事!
▲大哥匾刻作品:姚东升先生 聚德斋
大哥刻字,极具倔强之气,坚守传统,从不借助现代机器。自选材描字,至开凿提色,前后数十道工序,无不亲力亲为,流时数月,亦浑然不知疲倦。
▲传统匾刻流程动图演绎
鲍贤伦先生,是大哥极为喜爱的当代隶书大家。其代表作品:“我襟怀古”,用墨厚重,浑穆润雅,线条根根如铁,是其精品中的精品。
大哥爱慕不及,呈于匾额。飞刀抛凿,厚痕深壑。又以浓彩重墨,提画层级。悬于东墙,强光不透,外物不染,拆折笔画,力能捶牛。鲍先生一见倾心,给予大哥极高的评价!
▲“我襟怀古”雕刻过程
传统刻字,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据大哥推测,大概率起源于摩崖石刻。古人攀天悬地,藏宇宙于心间,开凿大起大合,雕琢细致入微,将一幅幅传世经典,雕刻于山体峦身,经沐日月之光,传之千秋万代。
大哥非常仰慕古人的这种豪情和毅力,也想刻一副大字,作为“退堂艺术馆”的镇馆之作。几经斟酌,最终选择以于右任先生的名联:“丹邱栖德凤,沧海起飞龙”为蓝本,完成夙愿。
作为于右任先生目前已知尺幅最大的楹联,十个大字容于两米半的空间之内,真正有雷霆万钧之势,屹立不倒之姿。如何将这种气度完整的呈现出来,非常考验雕刻者的功力和耐力。
为实现心中的构想,大哥没有沿用传统雕刻平实均匀的技法,而是决定根据笔势笔意,大胆穿插,开局便以盘古大斧平削天地,然后塑山引川,掘海平岭,点缀日月,流通星河,使其丰壮健拔、古秀高绝,又不失精微细美、缓静平和。
大哥坚持传统刻字,一要合理合法,将写于平面的字转化成圆立的形态,必须把使转刻出来,把提按刻出来;二是要充分考虑“光线”对作品的影响,所用提点颜料,均为自己配制的密料,完成之后,自带哑光效果,即使强光加照、明烈刺眼,也丝毫不觉形散墨离,寻不见一星反光,而且还具有防水、防晒、不起翘的特性。
按照大哥这两个理念,观其于联大作:凿痕深处,可没中指;飞墨浅时,薄于轻霜。虽为阴线雕刻,却成阳凸立体之变。稍有恍惚,便觉字划灵动,飞凤绕堂而起,巨龙腾云入水。蔚为壮观,大气磅礴!

同样是于右任先生的作品,“壶中仙”相较于上述大幅楹联,则更为婉转细微,柔和多姿。大哥在下刀之前,对每幅字都会详加揣摩,把自己沉浸在书写者当时的心境中,然后立意手中,通体贯之。

相较于传统匾额刻字,印章篆刻立于指尖之间,尺寸精微,线条短促,更加注重准确性和灵活度。一刀下去,便成形制。
大哥篆刻多年,常自谦不能通变。然每有涉及,则刀笔流畅,出手稳健,往往有精彩独到之处。
传统刻字,最考验人的耐心和心性,大哥天生平和,万事不急,作品自然经受得起岁月考验,攒的下文风气韵。
大哥最乐于看到的,就是他的作品能被真正具有文化积淀,能够品得出其中真味的人,悬于家中书房,挂在斋堂两旁,那才是相得益彰,灼灼其光。
刻字刻累了,大哥喜欢在河边散散步,吸上一支烟,满身的疲惫便随水天飘去无际。离艺术馆不远处,北岛正在修建一处码头,为“水韵琅琊”夜游沂河做准备。大哥很期待,临沂作为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城,应该有这样一个全景展示古城文化和当代风采的舞台。
等到码头建成之后,游客登临沂河北岛,最先看到的就是大哥的:“退堂艺术馆”。大哥这里有客座,有好茶,还有自助咖啡。大家在尽情领略大美临沂壮阔的河水风光之时,也可以为自己安排一场盛大的文化之旅!
举报/反馈

老猫杂货屋

42获赞 6粉丝
分享个人生活体会和见解。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