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孙潇雅、朱光硕)
HJT电池为双面对称式结构,主要生产流程仅包括4步
2015年三洋HJT专利保护结束,技术壁垒消除:1992 年日本三洋公司第一次成功制备了 HIT电池,2009年日 本 Panasonic 公司收购三洋公司后继续开发HIT电池,2015年三洋HIT 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 25.6%。 HIT 已被 日本三洋公司申请为注册商标,所以又被称为 HJT。 2015 年三洋HJT专利保护结束,技术壁垒消除;
HJT电池为双面对称式结构:从结构来看,HJT电池在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 (i-a-Si:H)和p 型 非晶硅薄膜(p-a-Si:H),再沉积透明氧化物导电薄膜TCO,硅片背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 和 n 型非晶硅薄膜(n-a-Si:H)形成背表面场,再沉积透明氧化物导电薄膜TCO,最后再完成金属化;
HJT电池的主要生产环节包括制绒清洗、硅基薄膜沉积(PECVD)、透明导电薄膜沉积(PVD)、丝网印刷 四步:HJT电池全部生产流程包括预清洗/吸杂、硅片制绒清洗、PECVD沉积正反面本征非晶硅膜层和掺杂微 晶硅膜层、PVD 沉积正反面 TCO 薄膜、丝网印刷正反面栅线电极、低温固化。
HJT的电池效率相对更高,更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
效率上限决定未来主流晶硅电池路线选择:通过复盘PERC电池替代BSF电池,以及TOPCon电池开始替代 PERC电池,可以看到晶硅电池的发展一直在朝着更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去演进,我们认为高效率晶硅电池的高 量产成本有望随着相关技术和工艺进步而得到解决,未来更有可能成为主流电池路线选择的还是具备更高转 换效率上限的晶硅电池;
理论效率方面,HJT电池大于单面POLY的TOPCon电池: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可分为理论效率、实验室效率 和量产效率,从理论效率来看,PERC的理论效率上限仅为24.5%,TOPCon电池在可实现双面POLY的情况下 则可达到28.7%的理论效率,若是单面POLY则为27.1%,HJT的理论效率上限为28.5%,与双面POLY的TOPCon 电池理论效率接近,但考虑到TOPCon电池实现双面POLY的难度较大,HJT与单面POLY的TOPCon电池相比 在理论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
实验室效率方面,HJT电池大于TOPCon电池:2022年9月迈为和sundrive联合开发的M6尺寸无种子层电镀 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41%,2022年11月隆基自主研发的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同时,2022年12月 晶科能源自主研发的182 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4%,实验室效率来看HJT电池相较TOPCon电池更高。
双面微晶带来电池效率绝对值约1%的提升,设备已开始调试
双面微晶可带来约1%的电池效率绝对值提升,主要难点在于增加氢稀释率。HJT非晶产线升级到微晶产线需 要在射频系统、温度系统、工艺配方等方面进行改进,目前微晶N层工艺已经成熟,金刚光伏2022年5月已 量产,N面微晶电池平均效率较非晶已提升0.4%-0.5%,组件功率已提升15-25W(针对M6-72片双玻版型), 效率标准偏差约0.1%,微晶P层预计23年导入量产,效率有望突破25.5%。 制备微晶硅技术的难点在于增加氢稀释率,解决办法包括提高功率,提高频率,增加设备。 目前单面微晶的HJT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约25%,金刚光伏酒泉4.8GW双面微晶设备已进入调试阶段。
0BB对于HJT可同时带来降本+提效,东方日升0BB专利布局较多
0BB可同时完成提效降本,专利方面东方日升布局较多:0BB只网印细栅,利用内嵌铜线的聚合物薄膜代替 主栅,并优化了细栅的宽度和间距,减少了电池遮光面积和电阻损失,带来电池效率的提升和浆料耗量的节 省。0BB专利方面,国内东方日升申请了较多与无主栅太阳能电池串连接方法、组件制备方法相关的专利。 TOPCon也可以应用0BB,但由于HJT电池的浆料耗量更多,且HJT可以使用银包铜,整体来看0BB给HJT带来 的成本节约更多。2022年HJT纯银低温银浆耗量约23mg/W,TOPCon电池约14mg/W,加之HJT可使用银包铜 浆料,HJT应用0BB后相比TOPCon预计可节省更多浆料用量。
50%银含量的银包铜浆料已经出货,激光转印可进一步降低浆料耗量
银包铜:银包铜技术通过化学镀的方式,在超细铜粉表面形成不同厚度的银镀层,调节浆料的银、铜比例提 高抗氧化能力,来实现低价金属代替高价金属的降本目标。目前,苏州晶银已经出货50%银含量的浆料产品 应用于背面细栅,整体可靠性还需验证; 激光转印:激光转印技术是通过在柔性透光材料的凹槽上填充浆料,再用激光高速图形化扫描,将浆料从柔 性透光材料上转移至硅片表面形成栅线。由于采用非接触印刷模式,激光转印可降低隐裂、碎片、污染、划 伤等风险,适用于薄片化、柔性异质结电池。同时,相比传统丝网印刷,激光转印技术可大幅降低HJT栅线 线宽,实现银浆消耗量减少,帝尔激光转印设备在HJT上可节约30%-40%浆料并带来电池效率0.3%以上的提升。
铜电镀:对于HJT的主要意义在于提效,远期量产成本预计与银包铜相当
铜电镀的基本原理:铜电镀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电极金属化技术,在 基本金属表面通过电解方法沉积金属铜制作铜栅线,用于收集光伏 效应产生的载流子。
铜电镀对于HJT的意义:提效 > 降本
优势1:铜电镀效率更高:铜栅线相比银栅线形貌更好,体电阻率 更低,导电性更强,同时,铜栅线与TCO薄膜之间附着更为紧密, 接触电阻相比低温银浆更小,综合来看可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优势2:铜电镀金属化成本可与银包铜相当:我们预计远期银包铜 +0BB的金属化成本可降至0.06元/W,铜电镀成熟后预计量产成本 也约0.06元/W,但铜电镀可提效0.2%-0.3%,银包铜可能会降效;
铜电镀:图形化环节技术路线多样,目前尚未统一
异质结电池铜电镀的第一步可分为有种子层和无种子层 图:铜电镀的图形化工艺路线选择多样 ,由于无种子层难度较大,目前以有种子层为主。 异质结电池铜电镀图形化环节可供选择的技术路线有三大类,目前尚未统一:第一大类是光刻,根据是否有掩膜又分为两种, 一是需要使用掩膜的光刻,包括投影式光刻、接近/接触式光刻,二是无需使用掩膜的光刻,直写光刻根据辐射源的不同大致可 进一步分为光学直写光刻和带电粒子直写光刻,其中芯碁微装可提供直写光刻LDI设备;第二大类是喷墨打印;第三大类是激 光开槽,该方式一般用于IBC电池的背面栅线制备。
铜电镀:金属化设备名义产能已达到量产要求,设备、工艺、材料、环保等方面尚待成熟
金属化:目前产业主要在开发的是水平电镀、VCP电镀 和VDI电镀。 东威科技第三代垂直连续电镀设备产能8000片/小时, 可达量产要求;1GW电镀设备需2-3台,一台设备对 应价值量在1500-2000万元,1GW电镀设备价值量约 5000万左右;若验证顺利有望于23年底前导入量产; 罗博特科目前一套单轨产线的铜电镀设备对应的标准配 置是600MW,单轨700-800MW的设备也可进行定制 化开发,在2月底或3月初将进入第二阶段验证,与自动 化设备进行全面对接,收集整线跑通数据结果。
无铟化:TCO膜层各项要求较高,可通过复合膜层等方式实现降本
HJT电池中的TCO膜层需同时满足多项要求 图:铜电镀的图形化工艺路线选择多样 ,未来有望通过设备改进或复合膜层的设计来降低靶材成本。HJT电池中的TCO 膜层需同时满足透明性好、电导率高、与其接触的硅薄膜的功函数相匹配、靶材料成本要足够低、镀成的薄膜较为稳定等要求。 功函数匹配方面,由于HJT在HJT电池中TCO膜层与N型或P型非晶硅膜层接触,属于半导体与半导体接触,TCO膜与金属电 极接触,属于半导体和金属接触;这两种界面之间,当材料间功函数不匹配时会产生大的接触电阻。 目前HJT电池中较高的靶材成本主要由稀有元素铟构成,2023年2月23日铟价为230美元/公斤,未来可能通过复合膜层等方式 来减少铟的用量。
异质结与钙钛矿具有良好的叠层电池匹配度,国内企业已开始陆续布局
钙钛矿太阳电池和传统晶硅太阳电池叠加形成的叠层太阳电池, 宽带隙钙钛矿材料吸收短/中波段入射光,窄带系单晶硅材料吸 收中/长波段入射光,可最大限度利用太阳光。 HJT/钙钛矿叠层电池可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在转化效率 贡献上,异质结可以贡献25%-26%的转化效率,而钙钛矿叠 层则是增加其3%-5%增量效益。
已有中试线:华晟新能源(完成实现钙钛矿-HJT叠层电池 M6 大面积叠层均匀制备,目标2025年实现G12异质结钙钛矿晶 硅叠层电池效率30%,G12-132组件功率840W+)、牛津光伏(金风科技入股,已有钙钛矿叠层电池产线); 中试线规划建设中:宝馨科技(布局2GW异质结电池项目,与张春福、朱卫东教授团队建立HJT-钙钛矿叠层电池合作关系, 2024年启动100MW钙钛矿叠层线的建设,实验室效率大于32%,加速老化等效外推达到25年;2026年钙钛矿/异质结叠层 GW级产线升级,实现量产210半片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电池效率在基底异质结的基础上提升率大于15%,首年衰减不 超过3%,以后每年衰减不超过0.5%); 已有实验线:晶科能源(实验室中研发,Topcon/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7.6%)、通威股份(钙钛矿实验室已经建 立完成,首块钙钛矿电池原定2022年内下线)。
HJT大规模商业化的前置条件:相比TOPCon效率高约1%、成本即将打平、相关供应链成熟稳定
电池效率方面:HJT在电池绝对效率上需比TOPCon电池高约1%。根据CPIA,2022年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 为24.5%,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24.6%,HJT相比TOPCon尚未体现出效率上的明显优势。由于TOPCon电池的初 始设备投资成本约1.8亿元/GW,HJT预计为3.5亿元/GW,展望远期来看HJT的初始设备投资依旧会高于TOPCon, 若HJT组件和TOPCon组件的单W盈利相同,就算单W生产成本可与TOPCon打平,同样在5年的技术迭代周期内 HJT的盈利能力也不如TOPCon。因此,我们认为在以TOPCon为对标之下,HJT大规模商业化的前置条件之一为 需在效率上领先TOPCon约1%。若以TOPCon25%的电池效率计算,1%的绝对效率增益对应组件功率约4%的提升, 理论上在组件端相比TOPCon可获得约2毛的溢价,即使在相对保守的假设下进行测算,溢价预计可达到约1毛, 相应HJT的成本回收周期可与TOPCon持平甚至更短,后续盈利能力也会更强。
成本方面:行业开始大规模扩产新型电池的时间点是在成本即将打平时,而非完全打平时。行业开始进行新 型电池技术路线的迭代升级时,新型电池的总成本往往略高于原有电池路线,凭借更高组件功率获得的溢价 可在整体经济性上占优。2022年TOPCon电池片单W成本相比PERC高0.04元,HJT相比PERC高0.11元,我们 预计23年底TOPCon单W电池片成本可以与PERC打平,HJT相比PERC略高。我们认为HJT降本进度取决于以下 几方面,一是量产应用双面微晶后的HJT电池效率和生产运行稳定性;二是串焊机是否可支持更薄厚度的硅片 和0BB组件;三是银包铜在电站端的可靠性验证;四是设备零部件是否可进一步国产化来降低整线投资成本。 供应链稳定性方面:我们认为HJT大规模商业化需主流大厂的认可,建立成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相对重要。
行业扩产:2023年HJT扩产规模预计50-60GW,2024年预计90-100GW
随着 HJT 经济性逐步凸显,2023年HJT扩产规模预计50-60GW,2024年预计90-100GW,目前进展较快的包括: 东方日升目前主要的在建电池组件产能是位于宁海的“浙江宁海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 目”、位于江苏金坛的“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以及位于安徽滁州的“年产 10GW高效太 阳能电池项目”,上述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逐步投产; 华晟新能源2022年12月底异质结产品累计出货量达1GW,根据公司规划,23 年底总产能将达 15GW; 金刚光伏酒泉项目首批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根据公司规划,23Q1 酒泉双面微晶项目将出片,23 年公司产能将达 6GW。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