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文王上》

孝敬老人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品质,还是我国从古至今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不容乐观,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年人群体频发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等各种心理疾病。

这也就给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发展中制造了机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一种名为“社交机器人”的自主机器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随着siri、小爱同学等AI智能语音被广泛接受,“社交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你会接受吗?


社交机器人对于老年人

1921年,在卡佩克这位捷克作家所创作的《罗森的全能机器人》这一舞台剧剧本中,首次出现了“机器人”一词,并在后来成为那些可以全自主或半自主动作的智能型机器的泛称。

随后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的七十余年间,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不仅种类多种多样,型号也是数不胜数。

上到汽车、飞机、火箭等制造行业,下到医疗、公共、家用等民生行业,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工业革命就完成了农耕到科技现代的转变。

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革新,机器人心理学领域应用而生,这使得“社交机器人”这一新机种可以运用到这其中来。


社交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客观存在的拥有自身思维和行为能力,可以遵循社交身份和行为准则,同人类或其他个体进行正常社会交流的自主型机器人。

其在心理领域中的主要用途就是关注人类主体同机器人个体的主观和客观交互,并从中探索人和机器人在社会、情感以及认知等领域的相容性。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此类机器人的研发对于认同老年人的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可以说是大有作用。

不同于年轻人的活跃思维,老年人因为家庭成员的常年在外,经常会出现单独面对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和压力。


所以,为了自行解决这种心理问题,老年人常常会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来排解心理压力,并从中获得认同感,而社交机器人恰好可以担当此类角色。

因为该机器人对于老年人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对老年人的社交和情感进行认同,并给予日常的陪伴和改善生活,从而达到护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的。

所以在近年来,社交机器人在现实中,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和尝试在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中。

社交机器人的应用

社交机器人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应用也愈加多样化,不仅取得了较大成果,还积累了许多经验,首先便是社交互动。


作为社交机器人的首要功能,社交互动对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记忆力衰弱等老年人症状所造成的孤独等心理疾病有着不小的缓解作用。

通过人机互动、人与人之间以机器互动、人与人之间因机器互动等方式,可以有效缩短老人和朋友、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间隔和社会间隔。

再加上老年人的好奇心理,这种能给与便捷沟通的社交渠道,也在有利于扩大老年人人际交往范围的同时,对减少老年人心理孤独、孤立的发生也有着较大的好处。

其次是日常陪伴。


作为人生经历的最后一个过程,人处在老年阶段时往往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和社会交流的减少,陷入一种焦虑和孤僻的情绪当中,并成为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诱因。

而社交机器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高科技个体,可以通过全面、简单、明了的协助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水平。

且在全程陪伴的同时,以一种给人现实存在的主观感受,使空巢、独居老人可以得到心理慰籍和更加便捷,真实的社会交流感受,从而降低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可以说,它比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更为便捷,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一些老年人难以智能化生活的问题。


最后是保障身体健康。

老年人作为一个免疫力低下、易受伤、易生病的群体,最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在生病时尽快的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而社交机器人的高科技功能,不仅可以用于在平时监控老人的生理体征,还可以在发生疾病或有可能发生疾病时,自主给出药物治疗或联系家人、医院进行治疗等解决手段。

除此之外,社交机器人在平时,可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自主或通过医疗平台给出合适的养生方案,力求在尽可能保障老人身心健康的同时,降低老人因生病疼痛所产生的焦虑感和烦躁感。


但尝试终归是尝试,社交机器人的技术现在仍处于研发阶段,未来还将遇到更多的应用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社交机器人的挑战和应对

机器人要想真正让其运用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中来,还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第一项便是技术方面的局限性。

要知道机器人毕竟是人类通过各种材料和技术制造而成的,不同于人类的各项行为活动,机器人往往受限于电池续航、通信距离等硬件或软件问题,难以真正实现对老年人的全日常陪伴。


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五花八门,这对于机器人的指令接收和日常与人交流,也是一项难度较高的问题。

而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机器人的情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与老年人沟通终归是一项需要不断思考、不断进化的可持续思维方式,并不能是一堆数据就可以了事的。

所以这就需要研发人员使用大量数据分析、资料积累,并结合高技术材料与先进技术手段,研制出一种适用于老年人的情感辅助机器人。


第二项是老年人的隐私安全。

机器人作为一种信息化的产物,对于数据资料有着极高的敏感程度,如果因为受到主观或客观的行为所影响,导致使用者的隐私泄露,便可能造成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所以必须要充分完善社交机器人的安全管理机制,构造严密严谨的信息安全环境,从而保护老年人的隐私,避免泄露其身体状况和生活轨迹等个人数据。

最后便是老年人对于社交机器人的接受程度。

我国当前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即使是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机器人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智能机器,再加上此类机器人的昂贵价格,势必会很难被大部分老年人所接受和购买。


所以在社交机器人尽可能寻求技术和成本上突破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尽量降低老年人对于社交机器人的抵触情绪,并处理好人机交互中与社交机器人的关系。

如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护理成为了一项急需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当前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应该给与帮助的重要义务。

社交机器人作为一种可以有效辅助治疗或护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科技手段,其设计角度必须要从真正关心老年人出发。

在研发过程中,要在紧紧贴合老人的社交行为和社交心理需求的同时,深入探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制造出真正适用于老年人群体的智能型机器人。


使老年人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和认同,以期在减低老年人各种不良情绪发生率的同时,逐渐引导老年人的心理思想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并为当前的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美好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减轻老年人的心理思想压力,使其获得自我实现感和自我满足感,还可以缓解儿女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

“社交机器人”是一个全球化的科研问题,当然,对于中国的家国观念来说,机器是无法代替亲人的陪伴的。但至少对于这方面的探索,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老年人的生活选择。

当人们不惧怕衰老以及老年生活时,便是人类自我解放和自由选择进程更近了一步。

参考资料:

《陪伴机器人在老年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谷元静

《宠物机器人在老年痴呆患者照护中的应用进展》-冷敏敏

《基于老年人社交行为与心理的社交机器人功能需求研究》-钱宏良

《社会辅助型机器人:探索老年心理健康护理的新方法》- 李思佳

举报/反馈

赵滋姿

73.7万获赞 2.7万粉丝
分享奇闻异事,用正能量的视角看晓天下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