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为孩子发愁,试了各种方法都觉得没有用?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我是否准确定义了孩子的问题?站在高维视角重新定义问题,一切可能很不一样。
她总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收集了很多办法,却总是无济于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要想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这个事实:我们也许已经习惯于将孩子定位为“问题”。
吃饭慢,写作业心不在焉,做事情不能坚持,太内向,青春期叛逆,一种办法不能解决,就用另一种办法。
为何要采用“问题视角”?并不是我们不喜欢孩子,只是由于教育孩子总会带来压力、麻烦、困惑和不适应,例如老师告状,与别人不同,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所以,在情感的指引下,我们才会草率地将孩子归类。
在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吉德林定律,“能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等于是解决了一半。”如何对问题进行定义,将决定我们如何对待问题。例如,一个小孩跟你顶嘴,你可以认为是没有教养,或者是想要自立,或者是你以前没有好好管教过你,或者是家庭关系到一个新的阶段。
怎样才能确定儿童身体中哪些部位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而要让自己变得更有权势,就必须从多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澎湃亲子》愿以坚实的心理基础,助您作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