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周松华

北仑,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所在地,浙江的开发前哨、产业重镇。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调研复工复产情况。

如今,这座因港而兴的城市,却要和港划清“界线”:今年以来,当地党政一把手在各种会议、调研中,频频提及“港城分界线”,并将此作为今年重点工作目标之一。

记者注意到,这条谋划中的“港城分界线”,大体就是沿着北仑中心城区外围构建的半环形交通圈,串联穿山、梅山、大榭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作业的主力港区。

事实上,“港”与“城”厘清边界,剑锋所指却是更好地融合发展——现代都市与国际强港的深度融合。

个中逻辑,我们一起来理理。

繁忙宁波舟山港 沈颖俊 摄

破题“集卡围城”

到过北仑的人,对城市里川流不息的集卡车、随处可见的集装箱,一定不会陌生。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对港口,更有着复杂情感。

一方面,港口的快速发展,为北仑经济增添了强劲动力,带来了更多创业就业机遇。2022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35万标箱,位列全球第三。

另一方面,“集卡围城”“堆场扰民”等现象,却也妨碍了群众生活,影响了城市品质。

问题,由来已久。

摊开地图,北仑三面环海,东西长、南北狭,东西向交通压力本就不小。加之,近年来,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向东发展,北仑东部的穿山、大榭、梅山3个港区集装箱量已占到全港70%左右,可区内超七成的港外集卡停车场、集装箱堆场等配套设施仍集中在中心城区周边。

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天约有2万多辆集卡车在城区往来穿行,由此产生的拥堵、违停、噪音屡见不鲜。

“集卡围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港”与“城”空间关系的失衡,这既是国内外诸多临港区域面对的共性难题,是“港”与“城”两个不同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必然,也是二者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门槛。

破题,北仑选择从“港”与“城”的边界入手。

去年4月,借着开发区整合提升的东风,北仑部署启动“两场一仓”整治提升行动,重新布局与港口后方规划相配套,空间结构有序高效的“两场一仓”2.0版。

同年11月,首批建设的3个临时集卡停车场正式投用,新增集卡停车位近5000个。

今年,北仑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建设一批总用地面积达2000亩的物流基地,打造具有集约化、数字化、立体化特征的集卡停车场和集装箱堆场。

记者注意到,这些新的物流基地,均分布于“港城分界线”沿线,毗邻港区,远离城区,交通便利。

宁波舟山港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与此同时,为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集卡司机感受到‘家’的温暖,北仑针对集卡司机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社会关爱不足的特点,打出服务保障组合拳:

在新的物流基地,配备了“司机之家”等一站式服务功能,提供就餐、休息、洗漱等,后续还将设置集卡维修区、加油区等配套设施,并引入工会、医疗、休闲娱乐等服务;

借助数字化改革,北仑开通了“集易停”预约停车软件,通过手机实现车位查询、预约停车、一键导航,让集卡司机不再为停车而烦恼。后续还将开发推进“智序港城”项目,持续做好“人、车、箱、场”等集运全要素的管理与服务;

北仑还以霞浦物流园区为试点,打造“车轮上的党支部”,探索建立集卡司机服务标准,以入职教育、业务增值、家庭幸福等14个周期点为脉络,创新“集卡司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在优化服务的基础上,北仑将中心城区全部纳入集卡限行范围。

如此便不难理解,“划清界限”其实就是疏堵结合,最终的目的正是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城市品质跃升,同时增强港口集疏运配套能力。

梅山港区集卡车川流不息 卓慈佳 摄

“腾”出发展空间

厘清了“港”与“城”的边界,北仑继续施展“空间魔法”。

土地要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可在北仑,若想找到一块成片可利用土地,实在不容易。经过近40年建设,北仑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38%,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内可供开发的新增空间已非常匮乏。

然而,由于“港”与“区”空间混杂、功能错配,早年建设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中,却存在不少低效用地、闲置土地。

没有新增空间,那就挖掘存量。通过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港口布局、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构建互为依存、协调发展的新“港”“城”关系。

祥和的港城 王梦雄  摄

在谋划“港城分界线”基础上,北仑确立了“港口和临港产业向东、现代服务和高端制造中聚、科技创新向西”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同时聚焦产业低效用地、城镇低效用地、散乱污用地等,开始了“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文章。

去年,北仑通过国有公司收购改造、政府征迁、土地收回、用地置换、二级市场流转等方式,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193亩,改造提升低效工业区块3个。

今年,北仑还将进一步部署实施“空间重整大会战”,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构建布局合理、精致紧凑、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眼下,“九类空间的整治行动”已列入北仑区政府今年的“头号工程”。根据计划,今年北仑将确保释放土地空间1万亩。

以退为进,“腾”出发展空间,发挥最大效益。在“三区三线”划定中,北仑新增高性能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油气储运基地等重大项目空间5050亩,保障高端制造业发展样板区用地4770亩。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试”出开放新境界

期待“这片海”

除了空间上的考量,北仑也将目光转向了“这片海”。

北仑是浙江的产业强区,制造业家底殷实。比如,2022年,尽管受到国内外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以及先后两轮的疫情考验,北仑工业经济仍保持高质量发展:

规上工业产值首破五千亿大关,达到5499亿元,同比增长8.2%;规上工业增加值1169.2亿元,同比增长6%,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然而,分析GDP占比,不难发现,北仑的产业实在有点“重”。2022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21.8亿元,占GDP比重仅50.2%。

整体能级不高、“大优强”主体不多,成了北仑服务业的最大痛点。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有助于推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从全球范围看,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先进港口城市,也都通过引导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实现“港”与“城”良性互动发展。立志于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的北仑,是时候在培育中高端现代服务业上“出招”了。

大手笔推进空间重整、布局优化,就是为了进一步放大港口资源、产业基础和城市发展的优势,补齐与自贸、港航、制造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短板。

落户北仑的中铝集团铝拓网,成为国内有色金属领域最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前不久,北仑举行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暨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宣布:三年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近700亿,力争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3%。

在高端港航服务、新型贸易服务、现代金融服务等蓝海领域,北仑已开始发力——

高水准打造国际金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等,布局数字强港港航服务新赛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7万获赞 68.4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