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在黑土地上打过的好仗,林林总总,争奇斗艳。而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多少年来讲到的奔袭战例,据说只有一个——奇袭威远堡。这一仗的要害,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有人说,这是典型的韩先楚风格。也是这次战役,让韩先楚赢得了“旋风司令”的美誉。
1947年春天的东北战场,随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结束,东北民主联军反守为攻。9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三纵的任务是歼灭开原县威远堡至西丰间的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一六师。
此时,韩先楚刚刚由四纵副司令调任三纵司令。在三纵驻地小四平村,韩先楚听完三纵政委的情况介绍,他在作战地图前停下脚步,一个长途奔袭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脑海中构思成形。
当时敌人是一个师,分为三个团,师部在后面,等于把三个团放在前面。有人就想:这三个团都在坚固的工事里面,要打的话,一上来就是攻坚战。但是韩先楚说:
三个团都在坚固的工事里,师部倒是在野地里,啥工事也没有,假如我先把师部打下来,这三个团都会从坚固的工事里面跑出来。我们在半路上围城打援,先打了师部,然后敌人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埋伏的半路上打掉敌人,这种效果可能要更好。
韩先楚提出的作战方案大胆奇特,出人意料,但也比较冒险,三纵政委罗舜初提出了不同意见。罗舜初说:我们跟敌人打仗,应该谨慎,一点一点打进去。在这个事情上,韩先楚的想法可以说是比较奇特,有点出其不意。
因为韩先楚是从四纵副司令员位上刚到三纵当司令员,才三天。人不太熟,其他人对他也不了解。最后开了一个党委会,十个人有两个支持他,还有八票支持别人,就在这种情况下,韩先楚坚持他的方案:要用我这个方案!
在党委扩大会上,八票对两票,争来论去,会议最后决定,将两个方案同时上报,请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裁决。
韩先楚出身农民,文化程度低,在写这封电报给总部的时候,很多字都不会写。当写到一个不会写的字的时候,画一个圈,然后那个译电员就问他:您这圈啥意思?他说:我不会写这个字,你帮我写上,写完了以后你用括弧给我括上。后来那个译电员就说:那括弧的意思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韩先楚说:不,括弧是重要的。
这封充满着别字、到处画着圈的电报就这么发过去了,林彪也不知道是怎么能看懂这些天书的,很快就给了回电:按照先楚的方案实施战斗。
1947年9月29日,按照韩先楚的方案,各师团开始向攻击和阻援地区运动。部队一天半夜急行军100多公里,于第二天拂晓陆续进入指定位置。韩先楚一行20多人连夜赶到威远堡附近,登上距威远堡不远的东山,天色渐亮,在东山上能清楚地听到国民党军的起床号。
威远堡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在起床号声中醒来,接着就听到了枪炮声和紧急报告。据说,他的第一反应是共军是从哪里来的,他甚至以为自己还没睡醒,仍在梦中!
战斗进程就像韩先楚设想的一模一样,先打了师部,敌人从工事里出来,最后被消灭在半路上。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韩先楚并没有读过这八个字,但他这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却用上了这一战术。
战后被俘的刘润川说:“贵军就像旋风一样,神兵天降”。从此四野三纵被叫作“旋风部队”,司令韩先楚叫“旋风司令”,政委罗舜初也叫“旋风勇将”。韩先楚“旋风司令”的称号随着一次次战斗,一次次胜利,传遍东北大地,享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又带到了抗美援朝战争。
作者@辉心的历史之旅
我以我文写众生,且吟且唱且前行!
感恩遇见!感谢有你!